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8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291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79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377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1351篇
内科学   888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83篇
特种医学   1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67篇
综合类   2172篇
预防医学   302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986篇
  14篇
中国医学   459篇
肿瘤学   24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87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535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509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61.
目的 通过观察突变蛋白与野生蛋白过量对卵母细胞成熟过程的影响,分析Uchl1在小鼠卵母细胞离体成熟中发挥的作用及其作用方式。方法 通过原核重组蛋白技术制备点突变(C90S和I93M)和野生型Uchl1蛋白,通过蛋白微量注射技术将突变蛋白与对照蛋白注射到未成熟卵母细胞,或体外培养液中添加突变蛋白与野生型蛋白,分析野生型Uchl1过量,或突变Uchl1-I93M蛋白添加,或泛素水解酶活性缺失的Uchl1-C90S突变蛋白添加,对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 显微注射UCHL1融合蛋白的各组之间以及与注射PBS之间, GVBD率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同时培养液中添加Uchl1的GST融合蛋白,相对于无注射对照组,也没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注射GST-C90S融合蛋白组少量GV期卵母细胞体外发育为MII期卵母细胞后呈现极体偏大于对照组。I93M点突变小鼠与WT小鼠比较,GV期卵母细胞体外GVBD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小鼠卵母细胞中,添加外源性Uchl1,或者有毒性作用的I93M突变体,或者水解酶活性结构改变的C90S突变体,均不影响卵母细胞成熟的GVBD进程。即使构建的I93M点突变小鼠卵母细胞GVBD率无异常。但是,其水解酶活性位点突变影响极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2.
王一鸣  任珂 《安徽医学》2021,42(10):1162-1166
目的 分析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可溶性ST2受体(sST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危险分层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2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出现终点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n=69)和预后良好组(n=93),检测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sST2、AngⅡ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分析影响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NT-proBNP、sST2、AngⅡ水平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并比较不同血清NT-proBNP、sST2、AngⅡ水平危险分层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 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以及血清NT-proBNP、sST2、Ang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sST2、AngⅡ水平以及LVEF、GRACE评分为影响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NT-proBNP最佳截断值为1863.64 p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95%CI:0.883~0.962),敏感度为95.70%,特异度为80.60%;sST2最佳截断值为44.28μg/L,AUC为0.890(95%CI:0.840~0.941),敏感度为84.10%,特异度为84.90%;AngⅡ最佳截断值为1.38μg/L,AUC为0.858(95%CI:0.793~0.923),敏感度为85.50%,特异度为84.9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sST2、AngⅡ低危组患者生存时间高于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95.122,91.190,81.039,P<0.05).结论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NT-proBNP、sST2、AngⅡ水平显著升高,监测其水平变化对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检测指导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进行床旁超声联合血浆NT-proBNP检测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内病死率.结果:治疗前、治疗6 h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乳酸水平、尿量、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乳酸水平、尿量、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联合血浆NT-proBNP检测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实施体液复苏效果与PICCO监测相似,但是床旁超声联合血浆NT-proBNP检测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实施体液复苏更加安全、方便易行、价格低廉,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4.
孙娇 《当代医学》2021,27(28):116-118
目的 探究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临床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及肽素水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率、收缩压、24 h尿量、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心率、收缩压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4 h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及肽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及肽素水平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失代偿性心衰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促进尿量的的排出,促使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及肽素水平下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后新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80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排尿困难、尿失禁、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膀胱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膀胱容量、膀胱逼尿肌压力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后患者中,有助于促进新膀胱排尿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6.
目的:端粒是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蛋白-DNA复合体,保护染色体完整性和稳定性。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核蛋白反转录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端粒DNA序列,添加到染色体末端。端粒酶介导的端粒延长作为细胞中端粒缩短的主要补偿机制,对正常细胞以及肿瘤细胞延长分裂代数起着重要作用。分化良好并具有肝脏正常合成代谢功能的永生化肝细胞在生物医学研究,尤其是肝细胞移植、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以及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5-12有关端粒、端粒酶和肝细胞永生化的文章,检索词“telomere,telomerase,hepatocyte,immortaliz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4-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端粒、端粒酶、永生化、肝细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有关端粒和端粒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文献。②有关端粒、端粒酶与肝细胞永生化相关性的文献。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2篇有关端粒、端粒酶与肝细胞永生化相关性的文献,查找全文,从中选取14篇作为主要参考文献。资料综合:将所选文献资料按照以下顺序归纳总结:①端粒的结构和功能:端粒是指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富含G的DNA重复序列与端粒结合蛋白所构成的一种蛋白-DNA复合体,它既可保护染色体不受核酸酶的破坏,又避免了因DNA粘性末端的裸露而发生的染色体融合。②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端粒酶是一种RNA依赖的DNA聚合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端粒DNA序列,添加到染色体末端,以补偿细胞分裂时端粒DNA缩短,使细胞克服危机期,成为永生化细胞。③端粒、端粒酶在肝细胞永生化:将端粒酶基因转染正常的人体细胞能使一部分细胞的寿命延长,这一技术目前已成功用于延缓组织工程细胞的衰老。结论:端粒酶的活化和端粒长度的维持与肝细胞永生化密切相关,端粒酶介导的永生化肝细胞为生物人工肝脏、肝细胞移植等临床治疗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术后尿流复道关键技术的设计以及适应证的选择。方法:我们对1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后患者施行回肠+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以实现尿流复道,术前准备主要包括患者心理准备、肿瘤预后的相关检查和尿道括约肌功能判断。金属尿道探子支撑下分离尿道残端以备用。选取乙状结肠20cm纵行剖开形成肠袋,作为新膀胱的"U"部分。切除Bricker腹壁造瘘口,并以此段回肠形成半套叠状抗反流结构及新膀胱的"T"部分。"T"肠袋与"U"肠袋侧-侧吻合,共同形成"TU-Pouch"新膀胱。新膀胱最低点与尿道残端吻合。结果:术后随访1年,患者自行排尿通畅,尿量350~400ml/次,日间排尿3~5次,控尿良好;夜间排尿2~3次,轻度尿失禁。逆行膀胱造影未见造影剂向输尿管反流,静脉肾盂造影见双侧肾盂输尿管显影良好,无积水。结论:全膀胱切除术后的尿流复道手术是复杂的、高难度和高风险手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有效的抗反流机制和良好的控尿功能是决定手术是否成功、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预防性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湖南省攸县人民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2013年4月期间共4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26例行预防性回肠造口(A组),其中23例为回肠双腔造口,3例为回肠单腔造口,术后3月回纳造口;20例未行预防性造口(B组)。对比其术后吻合口漏、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46例患者中共发生7例吻合口漏,其中A组2例(7.7%),B组5例(25%),且死亡1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切口感染率A组6例(23.1%),B组5例(2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肠梗阻发生率A组1例(3.8%),B组3例(1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造口可有效降低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对存在2个以上危险因素,尤其是超低位直肠癌(距肛缘低于5cm)推荐行预防性造口术。  相似文献   
69.
虽然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open radical cystectomy,ORC)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但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obot-assisted radical cystectomy,RARC)的应用报道目前越来越多。RARC在达到和ORC一样的瘤控手术效果的同时更为微创。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巨大优势是开放和传统腹腔镜无法比拟的,例如手术视野、灵巧性、精确性和稳定性。因此,RARC在背深静脉复合体缝合,新膀胱和尿道吻合,神经血管束的保留等操作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应用也使完全体内尿流改道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0.
〔摘 要〕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的外泌体在低氧条件下增强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超速离 心法提取常氧和低氧条件 BMSCs 外泌体;分别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CCK–8 法检测细胞活性,Traswell 检测细胞迁移情况,成管试验检测 HUVECs 成血管情况,同时利用 Westernblot 检测血管生成关键蛋白低氧诱导因子 –1a (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低氧条件下 BMSCs 释放的外泌体能促进 HUVECs 的增殖、 迁移和血管生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管相关蛋白 HIF–1a、VEGF 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同时磷酸化 c–Jun 氨基末端激酶(p–JNK)的表达显著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低 氧条件下 BMSCs 来源外泌体通过激活 HIF–1α/VEGF/JNK 通路促进血管生成,为血管生成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