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鬼臼噻吩苷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的作用: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缨  曾波航 《新医学》1995,26(11):585-585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MODS患者被列为观察对象。测定血浆vWF水平,同时计算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2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MODS组血浆vW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MODS患者血浆vWF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16,P〈0.01。结论vWF在MODS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浆,WF水平与MODS患者严重程度相关,是反映MODS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局部应用重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防治效果,减少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方法 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60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各20例,A组在化疗开始时使用rhGM-CSF生理盐水进行漱口;B组在化疗开始时使用生理盐水,出现口腔黏膜炎时使用rhGM-CSF生理盐水进行漱口;C组单纯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漱口,对比各组口腔黏膜炎症发生率、严重程度、白细胞计数最低值及恢复至正常的关系。结果 口腔黏膜炎症发生率A组为20.0%、B组为50.0%、C组为80.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炎症程度:A组Ⅰ级占15.0%、Ⅱ级占5.0%,无Ⅲ、Ⅳ级病例出现;B组无Ⅰ级和Ⅳ级病例出现,Ⅱ级占30.0%、Ⅲ级占20.0%;C组无Ⅰ级病例出现,Ⅱ级占5.0%、Ⅲ级占50.0%、Ⅳ级占25.0%,3组各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白细胞最低值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黏膜炎的严重程度与白细胞数值高低呈负相关(r=-0.482,P<0.05)。结论 局部应用rhGM-CSF能有效的对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进行预防和治疗,且预防性用药的效果比治疗性用药更具疗效。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的应用,为提高对其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以利及早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两间教学医院近10年来确诊PTE患者12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于2000年至2009年间,被确诊为该病的住院患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有94.4%(117/124例)存在致病危险因素,常见的因素为年龄≥40岁(92.7%)、卧床≥3天(41.9%)、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33.1%)、高血压(21.8%)、手术(20.2%)、恶性肿瘤(19.4%)、外伤(骨折)(16.9%);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占62.9%。PTE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气促79例(63.7%)、呼吸困难36例(29%)、胸痛29例(23.4%),咯血13例(10.5%)。常见体征为呼吸加快73例(58.9%)、心率>100次/分66例(53.2%)。辅助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PTE的诊断可提供重要线索和筛查。CT肺血管造影(CTPA)和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V/Q)对PTE的确诊率高,前者更可成为一线检查方法。予溶栓+抗凝治疗PTE较单纯抗凝治疗效果好,两者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总死亡率为35.3%。结论:遵循警觉PTE存在的致病危险因素,细致掌握具有一定特点的临床表现,及时应用D-二聚体、CTPA等相关诊断技术,可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漏诊,并可及早干预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5.
目的对育龄期月经过多女性患者进行出血性疾病的筛查和病因学分析。方法对102例育龄期月经过多女性患者进行出血性疾病的筛查,收集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并分别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凝血指标的检测、凝血因子水平的测定、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测定、von Willebrand因子水平的测定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 41、CD 42b、CD 61表达水平的测定等。结果 72例(70.5%)患者经检查可找到出血性疾病病因。将患者按照病因分为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组(n=24)和获得性出血性疾病组(n=48)。两组患者的初诊年龄(32.4±9.0∶31.1±10.8岁,P=0.622)和初诊时血红蛋白水平(96.42±19.97∶93.17±30.64,P=0.591)无显著性差异(P〉0.05),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组的月经过多病程较获得性出血性疾病组明显延长(217.5±106.2∶15.0±36.5,P=0.007),遗传组中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获得组明显升高(18/24∶19/48,P=0.006)。结论育龄期月经过多女性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为出血性疾病患者,其中病程较短者以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多见,而病程较长者多为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有必要对育龄期月经过多女性患者进行出血性疾病的筛查尤其是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66.
周旭红  庞缨  冯莹  叶絮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9):1384-1385
目的检测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溶酶原(PLG)、蛋白C(PC)水平变化,探讨它们在肝癌病人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免疫比浊和发色底物法检测22例正常对照、43例肝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PLG、PC活性水平在治疗前、缓解后、病情进展时的水平变化。结果肝癌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升高、PLG降低、PC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值均〈0.01);缓解组D-二聚体明显低于初发组,PLG、PC高于初发组。结论肝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血浆D-二聚体含量、PLG活性水平对病情和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血浆PC水平降低是反映病情危重的指标。  相似文献   
67.
目的总结三氧化二砷(As2O3)、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化疗的序贯巩固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远期疗效。方法对我院1996~2006年间诊断为APL的40例患者,缓解后用序贯方案进行巩固治疗的24例,回顾性地与单用维甲酸进行巩固治疗的16例作比较,随访时间至少超过5年,评价两组间的复发率及5年无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接受序贯巩固治疗患者的复发率仅4%,单用维甲酸组复发率为26.6%,5年生存率两组分别为96%及81%。结论接受序贯巩固方案有利于减低APL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8.
刘凌  庞缨  周旭红  冯莹  叶絮 《中外医疗》2010,29(3):19-21,23
目的用等位基因聚合酶链反应(AS-PCR)方法检测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Bcr-abl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和正常健康人对照的外周血白细胞JAK2-V617F基因点突变情况,了解该突变在不同疾病中的表达,并建立敏感特异高效的JAK2-V617F突变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采用AS-PCR方法检测基因组中JAK2-V617F突变,并经基因测序确定。所有MPN患者均行骨髓活检了解其纤维增生度。结果MPN各型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阳性率为93.8%;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阳性率为60.0%;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阳性率为0;MDS阳性率为4.5%;MDS/MPN阳性率为12.5%;AML、ALL、CML及正常对照均为阴性。MPN各型之间、MPN与其它疾病之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JAK2-V617F突变阳性的PV及ET患者白细胞数较阴性患者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阳性患者骨髓纤维组织增生较阴性者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AS-PCR法检测阳性率高于直接测序法,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JAK2-V617F是检测MPN尤其是PV的分子遗传学标志,同时与白细胞数、骨髓纤维化程度成正相关,有助于临床诊断及疾病预后判断。AS-PCR法是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敏感、特异的方法,可以成功应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接受硼替佐米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在化疗前后CLC-3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硼替佐米对MM患者CLC-3的影响及疗效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技术分离12例初发、及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浆(瘤)细胞,检测其CLC-3蛋白表达情况。然后所有观察病例均予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至少4(4-6)个疗程,检测其CLC-3蛋白表达的水平,了解该指标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12例MM患者治疗前的CLC-3均存在高表达。经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后,其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6例完全缓解(CR)及4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的患者,CLC-3表达水平恢复接近正常。结论:硼替佐米可以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CLC-3的表达情况产生影响,CLC-3表达水平与硼替佐米疗效呈负相关性。硼替佐米直接能否下调CLC-3水平,以及氯通道可否作为治疗该病的新靶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