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神经生长因子对缺血淤血性损伤早期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通  牟凤群  夏鹤春  朱军 《山东医药》2008,48(21):40-41
将健康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干预组(C组).以选择性阻断腰动脉和永久性结扎后腔静脉制作腰髓缺血淤血损伤动物模型.C组肌注含NGF的生理盐水0.2ml,1次/d,共3周,对各组行MRI检查及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结果:C组于给药后1、2、3周神经功能缺损较B组明显下降.脊髓MRI显示,C组脊髓阶段性的水肿程度改善明显,细胞凋亡数明显下降(P<0.05).认为NGF可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减轻神经细胞损伤,损伤早期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治疗脊髓缺血淤血性损伤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2.
生物钟基因在分子水平构成生物钟,使得生物体的细胞分裂、增殖等各项生命活动呈现周期性、有序性和协同性。生物钟基因控制着细胞周期,其表达紊乱会增加癌症的发病率,通过对胶质瘤细胞中生物钟基因表达的研究,为胶质瘤的时间治疗提供新的手段,从而进一步抑制其侵袭,可作为胶质瘤治疗的一个新策略。  相似文献   
63.
目的建立高岭土诱导大鼠交通性脑积水的模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28只大鼠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显微镜下向枕大池中注射2%高岭土混悬液0.05mL,对照组12只大鼠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显微镜下向枕大池中注射生理盐水0.05mL。分别在注射后第28天处死大鼠,做脑室病理切片分析,测定脑室体积大小,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并确定脑积水是否形成。结果实验组有22只大鼠成功诱发脑积水,且脑室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扩大。结论应用高岭土混悬液注射法可成功诱导大鼠交通性脑积水,适用于急、慢性交通性脑积水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Per1和Per2在人脑胶质瘤细胞和周围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在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和周围正常组织中,生物钟基因Per1和Per2蛋白的表达。结果Per1和Per2在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为100%;Per1在胶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4.85%(28/33),Per2在胶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9.70%(23/33);Per1在胶质瘤Ⅰ-Ⅱ级表达强度高于Ⅲ-Ⅳ级,Per2在胶质瘤Ⅰ-Ⅱ级与Ⅲ-Ⅳ级的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结论生物钟基因Per1和Per2在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存在着阳性表达,Per1表达强度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系。  相似文献   
65.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相关因素。方法 85例垂体腺瘤患者,根据术中观察及瘤周围病理检查分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组(62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23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前的影像学表现、术前术后血催乳素(TRL)、生长素(GH)水平的动态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临床症状进展快,较多的出现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影像学检查多显示为大腺瘤,颅底骨质受损率高,肿瘤呈多方向、不规则生长;MRI显示肿瘤侵袭到海绵窦的特异性指标为颈内动脉包绕。术前、术后的内分泌功能测定可以反应出功能性垂体腺瘤的肿瘤残余和复发。结论 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动态内分泌功能测定的综合分析可以提高预测垂体腺瘤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 评价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 (BOLD-fMRI)在枕叶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视觉功能区保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2016年间枕叶区脑胶质瘤术后拟行放疗病例28例。所有患者放疗前行定位CT、常规MRI及BOLD-fMRI检查,获得在3DT1解剖图像上显示的视皮质激活图,并以此为指导在定位CT图像上标记视皮质区,采用IMRT技术分别制定视觉功能区保护性放疗计划和未考虑视觉功能区的常规放疗计划。通过比较PTV的CI、HI、Dmax、Dmean以及视皮质区所受Dmax、Dmean,评价视觉功能区保护性方案的可行性。结果 常规放疗计划及视觉功能区保护性放疗计划在确保靶区有效治疗剂量及常规OAR剂量限制在安全可接受范围前提下,PTV的CI及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4、0.602)。视觉功能区保护性放疗计划患侧视皮质Dmax、Dmean分别降低8.40%、9.25%,健侧13.26%、14.77%。结论 利用BOLD-fMRI指导制定视觉功能区保护性放疗计划,在保证靶区处方剂量前提下,相比常规放疗计划,降低了视觉功能区受量,进而可以实现相应的功能区保护。  相似文献   
68.
目的对小儿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应用颅脑CT及MRI检查,明确诊断3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儿,均采用药物及高压氧保守治疗。结果 30例均经颅脑CT及MRI明确诊断外伤性颅脑梗死,早期给予脱水、神经营养及活血化瘀药物,结合早期高压氧治疗及早期康复锻炼,所有患儿均完全治愈出院,随访1年内无复发。结论早期行颅脑CT及MRI检查,对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有明确而重要的价值;早期经药物治疗并结合高压氧治疗和早期康复锻炼,治疗效果满意,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69.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胶质瘤动物模型。方法取30只近交系SD雄性大鼠,采用立体定位技术在大鼠尾壳核注射1×10^7个胶质瘤C6细胞,观察大鼠生存状况,于22 d麻醉后活体取脑,制作成病理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除2只外,余脑组织均见肿瘤形成,未见肿瘤颅外生长。肿瘤周边界线明显,未见包膜,瘤内可见新生血管。结论采用立体定位技术于大鼠尾壳核注入C6细胞的方法建立的胶质瘤大鼠模型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符合恶性胶质细胞瘤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术中实时超声在视觉功能区附近病变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在37例视觉功能区附近病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于术前进行导航序列影像采集,借助神经导航系统工作站,重建病灶与视辐射的三维图像位置,以此制定出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联合实时超声避开视觉功能区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30例,7例大部分切除,34例术后视力视野与术前无明显变化,3例出现一过性加重,给予积极治疗后视力恢复术前水平。术后2周行KPS评分,100分36例,90分1例。结论对于视觉功能区病变神经导航可在术前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结合术中实时超声扫描获得的实时信息引导颅内手术进程,提高了视觉功能区病变外科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现最大程度保护脑功能的同时最大范围切除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