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88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观察对大鼠硝基兰四氮(NBT)阳性细胞率的影响,对实验数据采用多元统计T2检验,输入计算机处理。结果:①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提高大鼠NBT阳性细胞率有非常显著的作用。②腹腔注射钠洛酮再施以电针刺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腹腔注射钠洛酮可阻抑电针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用改良的四氮唑硝基蓝(NBT)还原法观察了电针以及生物活性物质(BAS)包括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OM)和P物质(SP)对大鼠多形核白细胞(PMN)杀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针及BAS均能增强大鼠PMN的杀菌功能(P<0.01);BAS对大鼠PMN的杀菌功能具有双向调节效应。纳洛酮可阻抑电针对PMN杀菌功能的提高(P>0.05);可被BAS所翻转。电针的镇痛效应和NBT阳性细胞提高效应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63.
丁一 《医疗装备》2021,(1):139-140
麻醉机将麻醉气体和非麻醉气体提供给患者,不仅可以进行全身麻醉,还可以辅助危重症患者在麻醉中进行呼吸,并以不同形式进行复合麻醉,已被广泛用于临床[1-2]。德尔格Tiro麻醉机作为我院手术室麻醉间主流的麻醉设备,具有体积小、操作方便的特点,能够提供全面的通气模式以及实用精确的检测报警系统,以便为麻醉师提供准确的临床数据;同时,该麻醉机独有的低流量麻醉模式可以减少麻醉及新鲜气体的使用,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全程保证患者的安全。现简单介绍设备的构造及原理,并对4例常见故障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独活镇痛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独活的活性成分及其靶标基因通过TCMSP和CNKI数据库获取,疼痛相关靶标基因通过Gene Cards和Dis Ge NET数据库获取。利用Cytoscape创建独活中化合物-靶基因和疼痛相关基因靶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关键靶标,利用DAVID和Bioconductor数据库分析途径富集。结果:网络分析确定了独活中10种化合物以及45个靶标基因与疼痛高度关联,蛋白互作网络中的核心基因是MAPK1、MAPK8、IL6、TNF、MAPK3、MMP9、CASP3、IL1B、PTGS2和CASP8,并确定了与疼痛相关的Fox O、NF-κB、MAPK、HIF-1等核心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可为进一步开发疼痛相关新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了解深圳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个体性网络大小及其对感染梅毒的影响,为男男性行为者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梅毒感染风险提供新的视角。方法 2014—2016年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采用外展干预和男同彩虹门诊相结合的方式对男男性行为者开展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收集男男性行为者基本人口学、行为学、性网络特征及梅毒知识知晓情况,开展HIV、梅毒检测,通过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探索该人群性行为、性网络与梅毒的相关性。结果共调查429名男男性行为者,梅毒检测阳性率9.1%。平均年龄(27.2±5.8)岁;汉族占98.1%;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70%;户籍是外省的占一半以上;约50%在深圳居住时间在半年以内;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仅70.2%。个体性网络大小做单因素分析,年龄(P=0.009)、文化程度(P=0.012)、在深居住时间(P=0.002)、最近6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的使用情况(P=0.041)、梅毒知识知晓情况(P=0.047)均与最近6月个体性网络大小情况有统计学意义。梅毒感染单因素分析文化程度、最近6月个体性网络大小、最近6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使用情况与感染梅毒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个体性网络大小为15人以上(adjusted OR=3.383,95%CI=0.997~23.030)是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最近6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每次使用安全套(adjusted OR=0.059,95%CI=0.011~0.305)是感染梅毒的保护因素。结论 MSM人群是梅毒的一个易感人群,感染梅毒会增加感染HIV的风险,预防HIV和梅毒需同步。性网络作为传播HIV/STI桥梁的同时也是预防的关键,通过性网络建立同伴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是预防性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群体的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I405V基因多态性与血脂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523例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人群(HL),对照组为498例同地区非长寿人群(HNL),用PCR-RFLP方法进行CETP I405V基因分型,并分析其多态性对血脂的影响。结果 1)该地区人群的等位基因以Ⅰ(58.96%)为主,基因型以Ⅱ(34.28%)、Ⅳ(49.36%)为主。性别分层和BMI分层后,HL组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均未发现明显差异;HNL组女性Ⅱ、ⅤⅤ基因型频率高于男性,Ⅳ则低于男性(P0.01),HNL超重亚组ⅤⅤ、Ⅱ的频率高于正常体重亚组,Ⅳ反之(P0.05)。2)不同基因型对血脂无显著影响。因组别不同、性别分层、BMI分层,血脂水平在不同基因型均出现不同变化趋势,但乏规律可循。结论 CETP I405V多态性对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人群的血脂水平影响较小,其血脂格局可能源自其他未知遗传变异及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究细胞焦亡相关基因GSDME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微环境(TME)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得548例鼻咽癌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及临床资料,运用R语言对GSDME进行差异表达分析、GO-KEGG富集分析;从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中获取GSDME蛋白在鼻咽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数据,通过STRING数据库探究与GSDME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网络;应用ssGSEA算法分析GSDME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24种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运用Spearman法分析GSDME与免疫检查点分子的相关性,通过TISIDB数据库分析GSDME表达与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风险因素,基于风险因素GSDME绘制预后预测列线图和校准图,根据GSDME的表达水平对鼻咽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和风险分析。qPCR法验证中国人鼻咽癌组织中GSDME及4种趋化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数据库数据分析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鼻咽癌组织中GSDME呈高表达(P<0.01),GO-KEGG富集分析显示GSDME参与免疫反应、细胞焦亡相关信号通路,GSDME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细胞因子及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等相关,qPCR检查结果验证了中国人鼻咽癌组织中GSDME呈高表达。GSDME表达量、N分期和M分期是鼻咽癌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基于风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和校正图能较好地预测鼻咽癌患者OS,鼻咽癌组织中GSDME高表达的患者预后差。结论:GSDME在鼻咽癌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是患者预后风险因素,基于GSDME建立的列线图预测预后效能良好;GSDME高表达与TME免疫浸润有关,其可能是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68.
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该病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其中应激性溃疡是脑出血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在发病后5~7d发生.亦可数小时发生大量呕血,甚至死亡.在护理工作中应引起重视,现将23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观察和护理如下.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卫生消毒情况,以便加强管理,对红河州的辖区内公立、社办和个体三类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进行了采样检测.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脾动脉部分栓塞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肝癌病人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过程中进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观察病人血液中自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肝功能的变化,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后所有病人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升高,恢复正常的时间为术后2—4周,49例肝功能改善,原有牙龈出血和鼻衄等症状大多消失,伴门脉癌栓76%(16/21)术后近期腹水减少或消失,肝功能恢复较快,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肝癌介入化疗栓塞同时行脾动脉部分栓塞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缓解脾功能亢进,促进血液中自细胞、血小板升高,减轻门脉压力增高,提高免疫力,对肝癌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