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17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38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01.
目的:探讨哮喘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例重症哮喘救治过程,对比规范化治疗前后控制水平,并结合病例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均有明确的哮喘病史,均未接受规范化治疗,在入院前属于哮喘未控制,入院时急性发作属于危重状态,均存在严重的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当病情获得好转后,给予规范化管理和治疗,哮喘症状基本控制,肺功能也恢复和保持相对较好水平。结论:虽然哮喘尚不能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和管理可以达到完全控制,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减少哮喘的急性发作,特别是危重状态的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502.
肺癌生物治疗研究进展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新的化疗药物不断问世,但经手术、放疗和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后,其效果仍不理想,总的5年生存率美国在15%以下,我国则更低。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手段以寻求肺癌治疗上的突破显得十分必要。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肿瘤免疫学以及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使得包括肿瘤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在内的肿瘤生物治疗得到了不断突破。目前已有多种生物制剂包括多种免疫调节剂、基因治疗和分子靶向药物问世,已经在肺癌的治疗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其恰当评价有待于循证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503.
目的 探讨自动调节持续气通正压通气(auto CPAP)强化治疗对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因素. 方法 用半随机对照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鼾症和睡眠呼吸障碍诊治中心确诊的老年OSAHS患者分为强化治疗组(强化组,111例)与非强化治疗组(非强化组,109例),前者进行3d连续医院内强化治疗,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和指导,并根据其前一天治疗情况,对auto-CPAP呼吸机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后者仅进行1d的auto-CPAP治疗,辅以常规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参数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min)、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SaO2mean)及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tSaO2<90%)、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的差异,并对影响强化治疗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强化组治疗后Epworth评分、AHI、tSaO2 <90%分别为(3.58±3.76)分、(7.85±6.53)次/h、(5.65±15.43) min,与非强化组治疗后(6.84±3.22)分、(10.42±7.27)次/h、(15.26±33.14) min相比显著减少(t=6.90、2.76、2.77,均P<0.05);强化组治疗后SaO2 min和SaO2 mean分别为(88.24±4.43)%和(96.57±1.53)%,与非强化组(83.28±5.06)%和(94.63±1.38)%比较显著增加(t=-7.74、-9.87,均P<0.05);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除皮肤过敏)明显减轻(均P<0.05).女性患者强化治疗后AHI(41.03±21.99)次/h比男性(38.59±20.83)次/h更低(t=2.13,P<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体质指数(BMI)、年龄、性别、治疗前病情程度与疗效相关(均P<0.05). 结论 医院内强化治疗能显著改善老年OSAHS患者病情,降低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提高老年OSAHS患者治疗依从性,强化治疗疗效与患者BMI、年龄、性别及治疗前病情程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04.
505.
临床医学八年制是一种新的培养学制,教学方法的探索非常重要.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点灌输为主要方法;基于案例的学习(CBL)模式则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将CBL模式融入针对八年制学生的呼吸科床边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应用理论知识和循证医学方法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锻炼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精神.  相似文献   
506.
2012年4月26日中国肺癌防治联盟筹委会在上海通过选举建立了“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下称联盟)。成立伊始,联盟即确定其目标为“惠及国内,影响国际”。联盟的精神为“交流互动,防治并重,同建平台,联袂共赢”,即联袂各学科的肺癌防治工作者一同搭建平台,进行临床、科研等深层次交流,做好肺癌防治大计。通过“防患未然,早期诊断,综合治疗,现代管理”主要工作,体现联盟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学术引领,科技创新,智能惠众”。其主要终点是“如何实现惠民目标?”。2年来已经启动,即将逐步启动下面三大工程。  相似文献   
507.
目的:建立一种表面荧光技术测量离子在小鼠离体灌注肺肺泡和毛细血管间的转运。方法:气道内注入含膜不通透性钠离子荧光指示剂Sodium-Green的液体。利用胸膜表面荧光技术测量含有Sodium-Green荧光指示剂的液体注入气道内后,离体灌注肺各种状态下荧光强度所代表钠离子在肺泡内的浓度变化。结果:气道内注入不合钠离子的溶液,灌注液中钠离子浓度由0转换为30mM使Sodium—Green的荧光强度增加(钠离子内流速度:1.2mM·min^-1),cAMP激动剂使之增加5倍。AQP1和AQP5缺乏小鼠的钠离子转运无异常。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个间接测量离子在小鼠离体灌注肺肺泡和毛细血管间的转运的胸膜表面荧光方法。  相似文献   
508.
目的 探讨医科达公司主动呼吸控制(ABC)系统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可行性.方法 29例Ⅱ~Ⅳ期未能手术的NSCLC患者分别在自由呼吸(FB)状态和ABC控制下行CT扫描,并在两个重建图像序列中按同样条件分别设计FB和ABC后的三维适形放疗计划.选择屏气触发方式为吸气后屏气,触发阈值设定为呼吸曲线峰值的80%,每次最长屏气时间为25 s.上叶病灶计划靶体积(PTV)为临床靶体积(CTV)外放0.6 cm;中下叶病灶PTV为CTV外放1.0 cm.采用3~5个野进行共面适形治疗.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两个计划的大体肿瘤体积(GTV)、CTV、PTV、双肺体积(V_(lung))、双肺V_(20).和平均肺剂量(MLD).近期疗效按世界卫生组织肿瘤疗后客观效果评分.正常组织急性反应按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CTC3.0标准评价.结果 除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中断治疗,其他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使用ABe技术后GTV、CTV、PTV均较FB技术有一定缩小[36.35 cm~3:31.40 cm~3(t=9.70,P<0.001)、82.33 cm~3:70.83 cm~3(t=8.19,P<0.001)、230.73 cm~3:197.59 cm~3(t=5.72,P<0.001)],双肺V_(20)、MLD均低于FB技术[21.66%:18.76%(t=11.16,P<0.001)、1329.07 Gy:1143.14 Gy(t=13.24,P<0.001)].总有效率为64%(18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1、2级分别为68%(19例)、18%(5例);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1、2级分别为82%(23例)、7%(2例);骨髓抑制发生率1、2、3级分别为57%(16例)、25%(7例)、14%(4例);急性心脏损伤1、2级分别为86%(24例)、14%(4例).结论 ABC的临床应用可行,靶区定位更为精确,可减少正常肺组织照射剂量,从而减少放射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09.
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于洋的独生子、45岁的北影厂青年导演于晓阳,为新片到湖北选景后,于1月6日坐火车回北京,次日凌晨5点,就在火车即将抵达北京之时,独自睡在软卧车厢的于晓阳急性哮喘发作,病逝于列车上。于晓阳的英年早逝让我们深感痛惜。但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时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率会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510.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脑梗死(CI)患者与单纯COPD患者血栓前状态及肺功能学指标的差异,为COPD合并CI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CI组、COPD急性加重期组、急性支气管炎组,所有对象进行血气、肺动脉收缩压(PASP)、内皮素-1、心钠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I的检测,同时行对照研究和相关性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CI患者分析临床特征和头部CT/MRI表现。结果:COPD并发CI与单纯COPD患者比较有明显的AT-Ⅲ降低(234.39±39.66 vs 278.90±53.01,P<0.01)和D-D、PASP增加 (2.25±2.07 vs 0.87±0.61,P<0.01,42.50±17.67 vs 32.48±15.52,P<0.05),并且在COPD并发CI患者,以上3个指标存在相关性。37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CI患者中有心力衰竭15例,头部CT/MRI影像学表现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37例)。结论:AT-Ⅲ、D-D、PASP可以作为诊断和预防性治疗COPD并发CI依据,在COPD人群具有上述特点者, 应早期应用抗凝治疗,控制肺动脉压力,以减少COPD并发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