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41篇
  免费   5694篇
  国内免费   3439篇
耳鼻咽喉   252篇
儿科学   435篇
妇产科学   432篇
基础医学   1232篇
口腔科学   248篇
临床医学   9141篇
内科学   5241篇
皮肤病学   531篇
神经病学   1780篇
特种医学   16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4篇
外科学   2993篇
综合类   23935篇
预防医学   6619篇
眼科学   429篇
药学   35028篇
  40篇
中国医学   27940篇
肿瘤学   2690篇
  2024年   419篇
  2023年   1551篇
  2022年   1534篇
  2021年   1831篇
  2020年   1948篇
  2019年   2000篇
  2018年   1096篇
  2017年   2145篇
  2016年   2180篇
  2015年   2741篇
  2014年   4802篇
  2013年   4622篇
  2012年   6473篇
  2011年   6660篇
  2010年   6269篇
  2009年   6070篇
  2008年   7433篇
  2007年   6401篇
  2006年   6137篇
  2005年   6694篇
  2004年   6319篇
  2003年   5619篇
  2002年   4625篇
  2001年   4383篇
  2000年   3259篇
  1999年   2625篇
  1998年   2082篇
  1997年   2049篇
  1996年   1903篇
  1995年   1805篇
  1994年   1502篇
  1993年   1142篇
  1992年   1073篇
  1991年   1005篇
  1990年   824篇
  1989年   962篇
  1988年   178篇
  1987年   155篇
  1986年   99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隔物灸,又名间接灸,起源于晋代,由东晋医家葛洪创立。此灸法是在前人艾灸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创立的新的灸法。由于其独特的思维和较强的操作性,并始终遵循着中药、穴位、艾灸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并广为流传。随着时代的境迁,隔物灸也得到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材质从简单到复杂,从一味中药演变为复方药,操作过程也逐渐细化且多样,治疗的病症更是由少积多,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病症。隔物灸在现代科学实验与临床应用中,也备受关注,并破解了更多的治疗范围。但目前隔物灸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等。  相似文献   
52.
黄精属药食两用中药玉竹与黄精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竹与黄精是黄精属的2种代表性药食两用中药,食疗价值突出。然而本属植物形态较为相似,分类和鉴定困难,导致玉竹与黄精的民间习用品较多,来源混杂。长期以来玉竹与黄精的保健食品开发处于不平衡状态,玉竹的食疗价值及应用被忽视。因此,从玉竹与黄精的形态差异、功效演变和古今食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以期为两者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54.
55.
目的观察电针与CO_2激光灸对奥沙利铂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大鼠的缓解作用及其外周保护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行奥沙利铂溶液腹腔注射2 mg/kg,隔日1次,共4次。对照组采用等体积的5%葡萄糖溶液腹腔注射。分别采用电针和CO_2激光灸双侧足三里穴对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进行相应治疗,隔日1次,共7次。检测各组大鼠足底机械痛阈和冷刺激抬足反应率,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坐骨神经瞬态电压感受电位锚定蛋白(TRPA1)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机械性痛阈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第7天和第13天电针组机械性痛阈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冷刺激抬足反应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第7天和第13天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的冷刺激抬足反应率均下降(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坐骨神经出现比较严重的髓鞘变性,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均有一定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TRP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NGF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CO_2激光灸组TRPA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NGF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电针和CO_2激光灸均可以缓解大鼠奥沙利铂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外周坐骨神经TRPA1和N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6.
根据我国药剂科药事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文件探讨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对药剂科药事管理中的内容和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阐述药剂科药事管理工作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患者对药事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从而有效提高药剂科药事管理工作效率。药剂科药事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传统药剂科药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57.
伍春梅 《四川中医》2020,38(1):149-151
目的:观察温筋除痹药酒配合蒙药蓝刺头(扎日阿—乌拉)熏蒸治疗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四川天祥骨科医院于2016年~2017年收治的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人。两组均给予我院著名蒙古族骨科专家何氏骨科第五代传人何天祥研究员和第六代传人何浚治教授临床积累验方进行熏药治疗。其中治疗组在验方基础上配合蒙药蓝刺头(扎日阿—乌拉)及温筋除痹药酒进行中药熏蒸治疗,以有效率来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且研究组的中医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两组经观察有1%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判定安全性较高。结论:蒙药蓝刺头(扎日阿—乌拉)熏蒸治疗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临床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适宜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在子宫肌瘤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的子宫肌瘤并进行微创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第一组,单次注射组(SI组);第二组,持续注射组(CI组)。SI组和CI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分析SI组和CI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应激反应相关指标、继发效应的差异性来探究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在子宫肌瘤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结果在T0时间点,SI组和CI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指标数据相近(P>0.05),在T1、T2时间点,SI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指标比CI组优良(P<0.05)。麻醉前,SI组和CI组患者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数值相差较小(P>0.05),术后,SI组患者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比CI组优良(P<0.05)。两组患者继发效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手术过程中麻醉效果显著,但单次注射的方法对患者的麻醉效果更佳,继发效应更少。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皂苷、总酚酸)配伍后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体内药物浓度及其药动学与药效学变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组成上述主要有效部位用量配比不同的9个组方,供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ig给药,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的葛根素、阿魏酸和川芎嗪血浆药物浓度。DAS 3.2.6软件以非房室模型拟合药动学参数,并运用总量统计矩法和综合评分法对整体药动学特征进行评价。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最后进行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研究,获得各药物浓度与药效之间的定量方程。结果葛根素、阿魏酸和川芎嗪在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有所差异。总量统计矩和综合评分研究表明不同配伍对总量零阶矩、总量平均滞留时间、综合评分等参数影响不一。主要有效部位正交配伍给药后,一定程度上会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中SOD和CAT的降低。各PK-PD模型均采用Sigmoid-Emax模型,拟合结果与实测数据之间相关性良好,R值均大于0.85。结论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配伍对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和抗氧化指标具有一定影响;中药复方多成分药物代谢动力学可采用总量统计矩和综合评分法进行研究;PK-PD结合模型可用于中药复方多成分药动学与药效学之间相关性的评价与预测。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脂质过氧化及脑血管储备功能(CVR)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观察两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脂质过氧化水平[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0D)]、脑血管储备功能、中医症候评分、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SS-QOL)量表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DA、LPO含量降低,CAT、SOD含量升高,且观察组MDA、LPO含量低于对照组,CAT、SOD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VR升高,脉动指数(PI)降低;观察组CVR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S-QOL量表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可能与改善脑内脂质过氧化、提高脑血管储备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