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37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187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62篇
基础医学   123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093篇
内科学   1349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328篇
特种医学   1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136篇
综合类   2878篇
预防医学   849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2906篇
  41篇
中国医学   782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406篇
  2019年   473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434篇
  2016年   378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714篇
  2013年   661篇
  2012年   817篇
  2011年   817篇
  2010年   653篇
  2009年   630篇
  2008年   609篇
  2007年   562篇
  2006年   488篇
  2005年   488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长期随访过程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筛选2008年至2011年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脑出血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脑出血后6个月内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37例纳入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均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或氯吡格雷75 mg/d),未在脑出血后6个月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101例纳入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所有患者均随访36个月,并记录随访期两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的发生情况;有条件的患者在随访满36个月时进行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MRI-SWI)序列检查脑微出血情况,并采用MARS评分分级。结果随访完成时,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为8.1%(3/37),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16.8%(17/1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5);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2.7%(1/37),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3.0%(3/1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78)。87例患者完成了MRI-SWI检查,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MARS评分2~3级(代表较严重微出血)的比例为12.0%(3/25),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为9.7%(6/6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83)。结论脑出血后整体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比例较低,脑出血后6个月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不明显增加症状性脑出血复发以及严重脑微出血。  相似文献   
52.
董歌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9):2894-2897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尼莫地平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TIA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与研究组(45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尼莫地平治疗,研究组予以瑞舒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Lp-PLA2、MMP-9、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易损斑块数量小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ALT、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尼莫地平治疗可降低患者血清Lp-PLA2、MMP-9、Hcy水平,提高TIA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对肝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53.
〔摘 要〕目的:探讨抗凝联合降血脂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东莞市 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二看守所门诊部收治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104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2 例。 对照组采用单纯抗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降血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 厚度与斑块厚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 3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 2 h 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总胆固醇(TC)、 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颈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斑块厚度均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抗凝联合降血脂治 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54.
〔摘 要〕 目的:探讨大黄芪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 2017 年 5 月至 2020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 100 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患者通过甲钴胺与拜 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芪汤加减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 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与 C 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 候评分与 CRP 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 率为 98.00 %,高于对照组的 8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足的治疗采用大黄芪汤加减 联合西药治疗法可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与阿司匹林在偏头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纳入2018年5月~2019年4月期间武城县中医院收治的74例偏头疼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3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3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阿司匹林治疗。将两组的头疼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头疼发作频率少于对照组,头疼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尼莫地平进行比较,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疼的疗效及安全性更高,更适合应用在临床中。  相似文献   
56.
57.
在破裂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上,活化的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阿司匹林是临床 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之一,但是部分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不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产生阿 司匹林抵抗现象,导致血栓事件再次发生。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遗传因素在血栓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因变异会对血小板功能产生影响, 导致血小板活性增加,影响阿司匹林治疗后的残存血小板聚集。现通过回顾国内外与单核苷酸多态性 导致阿司匹林抵抗有关的研究,进一步认识了阿司匹林抵抗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58.
宫腔粘连(IUA)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损伤,导致宫腔肌壁相互粘连。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量减少或闭经,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可导致不孕和复发性流产。IUA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IUA早期诊断困难、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复发率高,治疗方案选择一直是临床治疗难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了关于IUA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IUA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做一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59.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的偏头痛发作情况(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6个月内复发率为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偏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效果优于尼莫地平治疗。  相似文献   
60.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搜集有关中国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8项RCT共292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在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OR=0.23,95%CI:0.15~0.36,P<0.05)、心肌梗死(OR=0.29,95%CI:0.16~0.53,P<0.05)、脑卒中的发生率(OR=0.26,95%CI:0.13~0.54,P<0.05)、临床效果(OR=3.86,95%CI:2.04~7.31,P<0.05)均显著降低,但呼吸困难发生率(OR=4.42,95%CI:2.61~7.51,P<0.05)较氯吡格雷组高。结论:中国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生率,但须警惕呼吸困难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