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2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7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22篇
内科学   20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502篇
预防医学   222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262篇
  1篇
中国医学   181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观察Smad4、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mad4在胰腺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胰腺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mad4、E-cadherin及β-连环蛋白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88例胰腺导...  相似文献   
52.
目的 了解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上海复星佰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BioFosun仪对2010年1月-2011年6月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液中分离的283株病原菌进行了耐药性检测与分析,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283株,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8.9%),肠球菌(14.5%),肺炎克雷伯菌(8.5%),阴沟肠杆菌(7.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4%).除亚胺培南对主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率为0,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也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50%.肠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四环素的敏感性约60%.耐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86.7%;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更加耐药.结论 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53.
中国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现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中国建设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系统的运转方式、内容及系统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系统提出建议。方法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系统,系统地收集所有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病人治疗开始、随访、方案更换、终止及转诊的数据。以DataFax系统为数据收集方式,以艾滋病专报系统为平台进行数据库的反馈和共享。结果截至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了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系统,为更好的管理、监督与评估中国艾滋病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进展和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结论通过加强人员培训、评估和检查,以及强化数据分析利用能力,将提高数据质量和数据利用效率,保证系统可持续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中心室颤动(室颤)出现的特征和处理对策。方法1994年3月至2006年5月我院完成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1620例次,回顾性总结术中发生心室颤动病例,临床资料和抢救体会,并分析其原因。结果1620例冠脉介入术发生室颤7例(0.4%),6例除颤后转为窦性心律,1例抢救失败。室颤均发生于多支血管病变,发生室颤前均有冠状动脉压力下降。结论室颤易发生于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术中应密切监测压力及心电图变化,及早实施电除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5.
生长在气道的管内型错构瘤是肺错构瘤的少见形式,发病率在10%以下,患病人群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在气道介入术发展之前,患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创伤大费用高。现我科经可弯曲支气管镜行气道介入术,各成功切除主气道内巨大错构瘤一例并支气管错构瘤一例,报道如下。病例资料病例1:男性患者,68岁,3月前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结肠穿孔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于我院中心ICU治疗,因突发意识丧失行心肺复苏术,于经口气管插管后行气管镜检查发现气道新生物,待一般情况好转后于我科求治。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时机。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锦欣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胎龄<32周)151例。根据布洛芬的使用情况分成3组,其中症状时治疗组43例、症状前治疗组32例、对照组76例。根据是否诊断为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PDA(hsPDA),分为hsPDA组和非hsPDA组,症状时治疗组属于hsPDA组,症状前治疗组及对照组属于非hsPDA组。出生第1天检测血常规、生化、血气分析等。出生满3 d筛查超声心动图,记录当日脉压差及尿量。两治疗组,口服布洛芬10 mg/kg,24 h及48 h后各予5 mg/kg,治疗72 h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对照组,未予布洛芬治疗,出生后7 d复查超声心动图。复查PDA患儿,出生后30 d再次复查超声心动图。采用χ2检验比较症状时治疗组、症状前治疗组、对照组3组间性别、孕母使用过激素的比例、胎膜早破>18 h比例、剖宫产比例、小于胎龄儿比例、动脉导管7 d关闭率、动脉导管30 d关闭率、脓毒症发生率及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等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胎龄、出生体质量、尿量、脉压差、血pH值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法比较5 min Apgar评分、正压通气时间、吸氧时间等的差异。 结果性别、胎龄、孕母使用过激素、胎膜早破、剖宫产、出生体质量、小于胎龄儿,5 min Apgar评分、血pH值、尿量、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动脉导管生后30 d关闭率、正压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发生脑室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情况,在症状时治疗组、症状前治疗组、对照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前治疗组、症状时治疗组和对照组3组间脉压差分别为(22.13±13.83)mmHg(1 mmHg=0.133 kPa)、(24.24±9.72)mmHg、(16.22±8.81)mmHg,症状前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2、P=0.639),症状时治疗组高于症状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4.710,P=0.002、<0.001)。3组脓毒症发生率分别为9.38%(3/32)、27.91%(12/43)和10.53%(8/76),症状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3,P=0.856);症状时治疗组高于症状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33、4.230,P=0.015、0.040)。动脉导管生后7 d关闭率,症状时治疗组和症状前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65.63%(21/32)vs 60.47%(26/43)vs 32.89%(25/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24、9.866,P=0.004、0.002)。动脉导管生后30 d关闭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口服布洛芬可以促进动脉导管早期闭合,但对远期闭合率并无明显优势。预防性布洛芬干预不能缩短PDA早产儿的正压通气、吸氧时间及降低脑室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而对hsPDA,布洛芬干预能否减少呼吸支持依赖及并发症的发生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8.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结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吉粒芬和GW003对急性放射病猴的治疗作用。方法 18只成年恒河猴用60Coγ射线全身双侧一次均匀照射3.0 Gy,实验分为照射对照、吉粒芬(rhG-CSF)和GW003治疗共3组,每组6只动物。吉粒芬治疗组动物于照射后0~13 d给予吉粒芬5μg/kg,每天一次皮下注射。GW003治疗组动物分别于照射后0和7d共两次给予GW003150μg/kg皮下注射。观察照射后动物一般体征、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照射后60d胸骨、脾脏、淋巴结等造血免疫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照射对照组相比,GW003150μg/kg 1次/周连续两周给药方案可以明显升高照射动物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最低值,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缩短对症治疗中抗生素和止血药应用时间,减少输血次数,从而简化综合对症治疗措施。吉粒芬治疗组上述指标较照射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但外周血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最低持续时间明显长于GW003治疗组(P〈0.05)。结论 GW003150μg/kg对3.0 Gy 60Coγ射线照射恒河猴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该给药方案比吉粒芬5μg/kg每天一次连续14 d皮下注射给药方案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85例行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40)和对照组(n=145),两组均按PCI常规治疗,观察组PCI术前7d开始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术前未服用他汀类降脂药.观察两组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肌钙蛋白Ⅰ(TnI)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TnI及CK-MB峰值分别为(0.12±0.26) μg/L、(2.61±3.07)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51±1.14) μg/L、(6.85±14.38) μg/L(t=3.951、3.414,均P<0.05).结论 PCI术前1周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减少PCI术后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60.
目的 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在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对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及对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影响,探讨ARB是否能够逆转心房重构,从而消除心房颤动的复发.方法 选择7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缬沙坦组,每组36例.两组复律当日均给予胺碘酮200 mg口服,每8 h 1次,5 d后减量为200mg,每12 h 1次,5 d后再次减量为200 mg,每日1次,持续至1个月,之后以100 mg每日1次维持至8个月,两组患者复律前后均给予正规抗凝治疗,缬沙坦组同时给予缬沙坦80 mg每日1次维持至8个月.复律后当日及复律后8个月时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末期面积(EDA)、舒张末期容量(EDV)、收缩末期面积(ESA)及收缩末期容量(ESV)的变化.结果 72例患者中,59例经胺碘酮复律成功,时间(18±6)h,3例72 h未成功,经电复律1次成功,10例直接电复律1次成功.72例中3例未完成随访,2例意外死亡被剔除,共67例完成随访,其中对照组33例,缬沙坦组34例,均无发生显著心动过缓而退出试验.随访8个月,对照组12例(36.4%,12/33)复发,缬沙坦组6例(17.6%,6/34)复发,两组心房颤动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复律后8个月LAD、EDA、ESA、EDV、ESV与复律后当日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律后8个月,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复律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胺碘酮用于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后,对维持窦性心律、改善心功能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s of valsartan on maintenance of sinus rhythm and left atrial contraction function after cardioversion of per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discuss if angiotensin Ⅱ (AT-Ⅱ)receptor blockade could reverse atrial remodeling and remove the basis of per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 relapse. Methods Seventy-two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36 patients)and valsartan group(36 patients)by random digits table. 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amiodarone of 200 mg oral once every 8 hours on the eardioversion day. Five days later, the dose was decreased to 200 mg once every 12 hours. And another 5 days later, the dose was again decreased to 200 mg once a day. And 1 month later, the dose was decreased to 100 mg once a day which would be kept for 8 months. On the electrical conversion day and after 8 months, the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performed echocardiography, and the left atrial dimension(LAD), end diastolic area(EDA), end diastolic volume (EDV), end systolic area(ESA)and end systolic volume(ESV)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72 patients,59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 in recovering from sinus rhythm, and duration time was(18±6)h,3 patients were given electrical conversion after 72 h, and 10 patients were directly given electrical conversion and successful. Three patients didn't finish follow-up,and 2 patients died. Sixty-seven patients finished follow-up,among whom 33 patients were in control group and 34 patients were in valsartan group. After followed up for 8 months, 36.4%(12/33)patients recurred in control group, and 17.6%(6/34)patients recurred in valsartan group(P<0.05).The levels of LAD, EDA, ESA, EDV and ESV in valsarta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 or<0.01), but they showed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control group(P > 0.05). The systolic pressure and diastolic pressure decreased in two groups,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Valsartan combines with amiodarone is superior to amiodarone in maintaining sinus rhythm and improving left atrial contraction function after cardioversion of per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