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96篇
内科学   28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41篇
  2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吴彦文  谢青 《肝脏》2011,16(6):495-497
干扰素-α是多种恶性和良性疾病主要的治疗手段,尤其是慢性丙型肝炎。一些前瞻性研究表明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约15%可发展为临床甲状腺疾病,40%产生甲状腺自身抗体。这些不良反应可能导致干扰素治疗中断,或需减量用药。干扰素诱导甲状腺炎(IIT)已成为接受干扰素治疗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IIT分为自身免疫性和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表现为无临床症状的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桥本氏甲状腺炎,  相似文献   
52.
王玲  陈惠  谢青  张蔓萍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562-4564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GIG)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03例(有197只眼患病)GIG患者的发病原因、患者特点及治疗转归等进行综合性、回顾性分析。[结果]103例中,男性55例,女性48例,年龄4~74岁,均因免疫性结膜炎或其他眼部炎症而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GC)眼液,同时全身应用者25例,平均用药时间:成人(8±1.67)d,小于18岁的青少年(16±11.22)个月。所有患者均为开角型青光眼。经治疗,眼压均控制于正常。[结论]不规范使用GC是发生GIG的主要原因,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控该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3.
谢青  黄尤光 《现代肿瘤医学》2015,(15):2226-2228
肺癌分子生物标志物早期检测是一种有效发现并且影响治疗癌症的有效分子工具。表观遗传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机制的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传统对于肺癌的发现,诊断及治疗的观点。表观遗传为肺癌的生物标记发展,早期发现和治疗风险评估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体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7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8例CHB患者(CHB组)和1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血液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及蛋白印迹法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IL-37 m RNA和相应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血清中的IL-37水平,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B组PBMCs中IL-37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而对照组血清中IL-37浓度为(36.3±5.2)pg/m L,CHB组为(22.2±1.4)pg/m 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 :IL-37参与了CHB的发病过程,本研究可能为CHB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初步观察并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总结2005-08/2009-01在我院接受遮盖、红光闪烁、后像、光刷、精细作业、激光和心理干预等方法进行弱视治疗的大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90例148眼,其中8~10岁者114眼,11~13岁者24眼,14~16岁者10眼,治疗时间30~750(平均163)d。结果:眼视力较治疗前提高2行或2行以上,治疗有效率达93.3%,其中有98眼矫正视力>0.9,基本治愈率为66.2%。8~10岁组与11~13岁及14~16岁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综合疗法规范治疗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弱视疗效肯定,特别是屈光不正的中心注视弱视患者经治疗可建立良好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11月在上海瑞金医院确诊和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469例,根据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 copies/ml)和低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copies/ml),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应用核苷或核苷酸类(NAs)治疗、巴塞罗那分期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在入组的469例患者中,低病毒载量组243例(51.8 %),高病毒载量组226 例(48.2 %);低病毒载量组平均年龄为54±10岁,高病毒载量组平均年龄为52±10岁,无显著差异(P>0.05);在低病毒载量组中男性213例(87.7%),女性30例(12.3%),而在高病毒载量组中分别为205例(90.7 %)和21例(9.2 %,P>0.05);低病毒载量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低于高病毒载量组(P<0.05);低病毒载量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144±732) d,显著长于高病毒载量组[(496±278) d,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是否接受NAs抗病毒治疗(P<0.01)、血清AFP≥40 μg/L(P<0.05)、血清 ALT≥64 IU/L(P<0.01)、血清AST≥40 IU/L(P<0.001)、血清总胆红素≥24 μmol/L(P<0.001)、血清直接胆红素≥6.8 μmol/L (P<0.001)、血清HBV DNA≥1×104 copies/ml (P<0.001);经多因素分析,发现BCLC 分期为晚期(HR为1.84,CI 为1.57~2.15,P<0.001)、未接受NAs治疗(P<0.01)、血清AST≥40 IU/L(P<0.05)和HBV DNA≥1×104 copies/ml (P<0.001)为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C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血清病毒载量和是否接受NAs抗病毒治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57.
刘昱含  谢青 《肝脏》2016,(3):219-221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大量饮酒和其他明确损害肝脏的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imple fatty liver,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近年来,由于生活水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通过观察当归挥发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活性物质表达的影响来探讨其降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8 mg/kg)、当归挥发油不同剂量(3、6、12 mg/kg)组,同周龄Wistar大鼠设为正常组作对照,每组10只。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4周。采用无创血压检测系统测定给药前后大鼠尾动脉收缩压;给药4周后麻醉大鼠,分离胸主动脉,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内皮形态改变;腹主动脉采血,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内皮素(ET)-1、前列环素I2(PGI2)、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当归挥发油不同剂量组收缩压呈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改善胸主动脉内皮形态和内膜弹力纤维曲度,降低弹力纤维的增生;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T-1、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5),PGI2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ET-1、VEGF水平明显降低(P0.05),PGI2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当归挥发油具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对胸主动脉内皮具有保护作用,其降压作用可能与抑制血清中的ET-1、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抗原水平和VITRO评分(vWF/血小板计数)对不同类型肝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连续住院的肝损伤患者共122例,其中急性肝病患者50例,慢性肝病患者72例。急性肝病患者再分为急性肝损伤亚组43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亚组7例,慢性肝病组分为慢性肝炎亚组21例,慢加急性肝衰竭亚组12例,肝硬化亚组39例。检测并分析所有患者血浆vWF:Ag水平与VITRO(vWF/血小板计数)评分在各组、亚组之间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结果慢性肝病组的血浆vWF:Ag检测值和VITRO评分分别为205.30(185.30~235.35)和2.47(1.57~3.90),高于急性肝病组的172.30(158.30~194.10)和1.00(0.8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组分析中,慢加急性肝衰竭亚组的血浆vWF:Ag检测值和VITRO评分分别为225.40(211.20~237.45)和3.61(2.92~4.69),高于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亚组的196.30(190.30~210.30)和1.28(0.89~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所有患者中,血浆vWF:Ag检测值和VITRO诊断慢性肝病的AUC分别为0.812(95%CI:0.734~0.890,P0.01)与0.891(95%CI:0.828~0.953,P0.01);当界值分别为185%和1.35时,其诊断的敏感度为81.9%和79.7%,特异度为70.0%和72.9%,阳性预测值为79.7%和89.2%,阴性预测值为72.9%和82.0%,诊断准确率为77.0%和86.1%。相对于急性/亚急性肝衰竭,血浆vWF:Ag检测值和VITRO评分诊断慢加急性肝衰竭的AUC分别为0.833(95%CI:0.610~1.000,P0.05)和0.940(95%CI:0.000~1.000,P0.01);当界值分别为215%和2.00时,其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和100%,特异度为75.0%和91.7%,阳性预测值为70.0%和87.5%,阴性预测值为100.0%和100%,诊断准确率为84.2%和94.7%。结论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浆vWF:Ag水平与VITRO评分高于急性肝病患者,肝衰竭时尤其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VITRO的诊断价值大于vWF:Ag。  相似文献   
60.
正药物诱导的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可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急、慢性肝损伤。停用可疑药物后,大多数DILI为自限性,同时也有一部分患者仍可存在持续性的肝损伤,进而进展为慢性DILI~([1])。DILI根据其致病药物特点,可分为固有型和特异质型,前者主要是由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引起,如对乙酰氨基酚(APAP)等,是一种剂量依赖性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