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29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42篇
  2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报告1例回盲部良性淋巴瘤并发回结型急性肠套叠。男性,9个月,因呕吐哭闹、血便伴发烧10小时入院。脐周偏左可触及一腊肠样活动性包块,肠音亢进,注气灌肠透视诊断为肠套叠。术中见回肠、阑尾、盲肠、升结肠及其系膜一并套入横结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胶丸(海狗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单纯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有效剂量.方法:单纯性脂肪肝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3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胶丸低剂量组(每天8粒,n=15)、高剂量组(每天10粒,n=15)和安慰剂组(n=16),进入双盲期,疗程24 wk.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24 wk的肝功能、血脂及B超评分.结果:低剂量和高剂量组患者治疗12、24 wk后,B超评分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7±3.20,8.00±2.42 vs 11.20±3.00;8.33±2.44,7.07±2.52 vs 10.40±2.06,均P<0.01),而安慰剂组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用药24 wk后血清甘油三脂水平出现明显下降,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8±0.77 mmol/L vs 2.66±0.82 mmol/L,P<0.01).治疗24 wk后,各组ALT和GGT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胶丸在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B超评分方面有明显作用,尤其是高剂量组作用尤为显著,且高剂量药物对血清甘油三脂的改善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充维生素D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肝脏生化指标、肝纤维化、脂肪变及炎症因子IL-18、IL-37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年1月~2021年1月长沙市第一医院确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维生D缺乏病人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 例。两组患者均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口服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0.25μg,1次/d),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37(IL-37)、进行瞬时弹性成像测量受控衰减参数(CAP)和肝脏硬度测量值(LSM)。结果:维生素D治疗12周后观察组血清25(OH)D3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升高,ALT、AST、TG、IL-18、IL-37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补充12周后观察组LSM和CAP值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维生素D组的平均CAP和LSM较基线变...  相似文献   
14.
王晖  谢青  金晓龙  蔡伟  林兰意  刘芸野 《肝脏》2008,13(3):219-222
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诱导新生乳猪线粒体应激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肠内营养乳猪作为对照,建立全肠外营养新生乳猪实验动物模型,喂养7d后获取肝脏组织,分离原代肝细胞,部分肝组织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肝细胞DNA凋亡条带,通过凋亡蛋白活性测定、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印迹法等检测全肠外营养诱导肝细胞发生凋亡的蛋白表达。结果全肠外营养组乳猪肝细胞活率为(49±21)%,明显低于肠内营养组的(88±14)%(P〈0.05)。全肠外营养乳猪肝组织DNA电泳呈现典型梯形凋亡条带,细胞凋亡ELISA检测发现细胞凋亡定量高达对照组的2.6倍,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活性也明显升高,与肠内营养相比增高9.9倍,但ATP酶活性下降了24%。Westernblot显示全肠外营养组肝组织中相关凋亡蛋白酶PARP、caspase-9和-7蛋白酶原被活化,Bcl-2蛋白表达量下调,Bax蛋白量表达上调;同时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释放至胞浆内,使胞浆内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升高。免疫组织化学也显示全肠外营养组Bax表达上调。结论全肠外营养可以损伤肝组织,并通过线粒体应激信号传导通路诱导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磁场治疗白兔脑出血的安全性及疗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磁场治疗对实验性脑出血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实验一 :5 0只大耳白兔被钩破大脑中动脉以建立脑出血模型。用CT扫描和解剖的方法观察脑出血的情况。实验二 :45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 0 .4T组、0 .8T组和对照组 ,每组 15只。每只白兔均采用实验一的方法建成脑出血模型。磁疗前CT扫描观察出血情况 ,磁疗后CT扫描观察血肿吸收情况。结果 实验一 :5 0只大耳白兔大脑中动脉钩破术后均出现对侧后下肢无力 ,肌张力降低 ,回缩反射减弱或消失。CT和解剖证实有脑出血。实验二 :45只大耳白兔均成功建成脑出血模型。磁疗前CT扫描 3组之间脑出血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磁疗后CT扫描 2磁疗组之间血肿吸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血肿吸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用钩破兔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可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磁场治疗可促进实验性白兔脑出血的血肿吸收 ,且不产生继发性脑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榄香烯联合中频交变微电流对胶质瘤U251细胞活力、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中频交变微电流作用胶质瘤U251细胞,筛选最佳作用参数;运用CCK-8法分析榄香烯不同药物浓度对U251细胞活力的影响;将U251细胞分为对照组、中频交变微电流组(50 kHz、150 mA、30 min)、榄香烯组(IC_(50):235μmol/L)、中频交变微电流与榄香烯联合组,连续作用3天后,观察细胞形态,利用CCK-8、流式细胞术分析中频交变微电流、榄香烯对胶质瘤U251细胞活力、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中频交变微电流的最佳作用参数为:50 kHz、150 mA、30 min,榄香烯的IC_(50)为235μmol/L;与对照组比较,中频交变微电流组、榄香烯组、联合组细胞存活率降低,分别为[(86.5±0.3)%、(51.7±2.3)%、(36.2±1.0)%,P0.05]。中频交变微电流组、榄香烯组、联合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7.2±2.7)%、(47.5±2.2)%、(68.5±1.7)%,均高于对照组[(4.4±1.2)%,P0.05];中频交变微电流组、联合组均将细胞阻滞于G_2/M期。结论榄香烯联合中频交变微电流可抑制U251细胞的活力、促进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能够协同抗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提高安全性和依从性的运用效果。方法对进行脱敏治疗的过敏患者,分别采用皮下免疫疗法(SCIT)和舌下免疫疗法(SLIT),预定疗程均为2年,SCIT组85例,SLIT 79例,观察其安全性和依从性。结果 SCIT组治疗期间的不同阶段均出现过局部不良反应,有13例(15.3%)出现全身不良反应,SLIT组4例(5.1%)出现过局部不良反应,有11例(13.9%)出现全身不良反应;164例患者中,提前终止治疗的患者28例(17.1%),总体依从性为82.9%。结论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对不良反应采取适当预防措施,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含非甲基化CpG基序的免疫刺激寡核苷酸 (CpG- ODN)与重组HBsAg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CHB)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 ,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重组人GM CSF、IL 4自CHB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扩增DC ;以CpG ODN和HBsAg单独或联合刺激DC ,并与TNF α比较 ,评价其对DC表达表面分子HLA DR、CD86、CD1a ,分泌IL 12p70以及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同时检测血浆TGF- β、IFN- γ含量。 结果 与PBS组比 ,CpG- ODN单用或联合HBsAg均能明显提高CHB患者DC表面分子HLA DR的表达 ,使IL- 12分泌增加 ,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的能力亦增强 ,CpG ODN联合HBsAg尚能明显提高CD1a的表达 ;CpG- ODN的上述刺激作用类似于TNF α ;CHB患者血浆TGF- β、IFN -γ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结论 CpG -ODN与TNF α一样能够促进CHB患者外周血DC分化和成熟 ;CpG- ODN与HBsAg联合刺激能协同增强DC的特异性抗原递呈作用 ;CHB患者的细胞因子环境可能是DC功能沉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11月在上海瑞金医院确诊和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469例,根据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 copies/ml)和低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copies/ml),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应用核苷或核苷酸类(NAs)治疗、巴塞罗那分期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在入组的469例患者中,低病毒载量组243例(51.8 %),高病毒载量组226 例(48.2 %);低病毒载量组平均年龄为54±10岁,高病毒载量组平均年龄为52±10岁,无显著差异(P>0.05);在低病毒载量组中男性213例(87.7%),女性30例(12.3%),而在高病毒载量组中分别为205例(90.7 %)和21例(9.2 %,P>0.05);低病毒载量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低于高病毒载量组(P<0.05);低病毒载量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144±732) d,显著长于高病毒载量组[(496±278) d,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是否接受NAs抗病毒治疗(P<0.01)、血清AFP≥40 μg/L(P<0.05)、血清 ALT≥64 IU/L(P<0.01)、血清AST≥40 IU/L(P<0.001)、血清总胆红素≥24 μmol/L(P<0.001)、血清直接胆红素≥6.8 μmol/L (P<0.001)、血清HBV DNA≥1×104 copies/ml (P<0.001);经多因素分析,发现BCLC 分期为晚期(HR为1.84,CI 为1.57~2.15,P<0.001)、未接受NAs治疗(P<0.01)、血清AST≥40 IU/L(P<0.05)和HBV DNA≥1×104 copies/ml (P<0.001)为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C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血清病毒载量和是否接受NAs抗病毒治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体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7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8例CHB患者(CHB组)和1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血液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及蛋白印迹法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IL-37 m RNA和相应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血清中的IL-37水平,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B组PBMCs中IL-37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而对照组血清中IL-37浓度为(36.3±5.2)pg/m L,CHB组为(22.2±1.4)pg/m 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 :IL-37参与了CHB的发病过程,本研究可能为CHB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