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1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09篇
内科学   16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1056篇
预防医学   974篇
药学   384篇
  2篇
中国医学   2308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张仲景为少阴阳郁而设四逆散,放在《伤寒论》少阴篇,以"少阴病"冠首,病机当为少阴枢机不利,气机壅滞,阳气内遏不能外达四末,阳郁内闭。因论述简洁引发争议,后世医家未从仲景六经出发,从药物组成、脏腑辨证法推测四逆散证病机,分别提出四逆散证属少阴、厥阴、少阳经。病在少阴:系少阴阳虚相对较少,从方剂组成、临床实践角度,都不太被后世认可;少阴邪热内郁:成无己首提邪热内郁,解释四逆产生原因,得到后世医家认同,但观其或然证加减用药多具温热之性,如干姜、桂枝、附子等,用温热药治疗邪热内郁证有欠稳妥。病在厥阴:"此方原系治厥阴热厥主方,后人不识其旨,烟没已久,今表出之","四逆"是"少厥二阴热邪为本",现代医家对此观点多有继承与发展,也有医家认为四逆散证病在少阳。随着四逆散广泛应用及发展,在六版教材《方剂学》《方剂大辞典》《中医大辞典》等,四逆散被作为调和肝脾的基础方,以"肝脾不调"为基础来解释四逆散证病机变化是确切可行的。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化裁、创造出了诸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剂,因而四逆散被誉为"疏肝祖方"。  相似文献   
52.
齐荣霞  牛红月 《北京中医药》2017,36(12):1134-1135
基于胃痞病的病因病机,从气虚、气陷、气郁、气滞、气逆等方面分析芒针疗法治疗胃痞病的理论依据、作用机制及临床指导意义,认为芒针疗法是通过调节气机升降及三焦气化,使人体阴阳达到平衡而取效的。  相似文献   
53.
54.
基于"冲任失调、伏邪致病"理论探讨女性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因房事不洁而使外在毒邪藏于体内损伤气血阴阳,日久则冲任失调,其发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随月经气血阴阳周期性变化。治疗上,经前期以疏肝清热为主,月经期以行气通经为要,经后期治以益气养血为宜,使冲任调和,机体阴阳气血平衡,为冲任失调所致的皮肤性病诊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建立“肺脾胃肠”模型,探讨该模型在辨治内伤杂病中的潜在应用。 [方法] 通过综合性的文献研究,根据五行归属、生理结构、生理特性及生理功能等因素,建立了“肺脾胃肠”模型。并附上名家医案四则,进一步说明此模型的应用。[结果] “肺脾胃肠”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为:肺、脾、胃、大肠在五行归属上密切联系;在解剖、经脉循行等生理结构上相连相属;在生理特性上燥湿相济、升降相应;在生理功能上相辅相成,共同参与气、血、津液的化生及运行;在燥湿失济、气机升降失常、水湿痰饮形成、情志致病等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所附医案皆是以“肺脾胃肠”模型指导治疗的内科杂病,临床疗效确切。[结论] “肺脾胃肠”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充分,临证应用范围广泛,可为临床上治疗内伤杂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6.
四逆散为《伤寒论》专为气郁而设立的名方,具有疏肝理脾、透邪解郁之功。基于对四逆散调肝理脾、疏调气机功效的认识,万晓刚教授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化裁运用于各种气血失调病证的治疗,尤以治疗甲状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妇科疾病的效果突出。治疗气血痰饮搏结之甲状腺疾病,分期辨证并辨明病理因素,对症处理,常配合散结、化痰、清热、化瘀、养阴药;治疗气机升降失常、痰饮壅滞之消化系统疾病,重在疏理肝胆,调畅气机,常配合补气、逐痰、降逆、通络药;治疗气血失和、痰瘀壅塞之妇科疾病,以调和气血、化痰散结、化瘀消癥为法,常配合培元、补血、调肝、化痰、化瘀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1].西医学阐释其病理变化为持续气流受限致肺通气功能障碍.中医学认为,病理征为气机升降出入失常.COPD可归属于中医学“肺胀”、“咳嗽”、“喘证”等范围.  相似文献   
58.
气机升降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气的"升降出入"之理蕴含于万物生长变化之中。脉象之变化亦符合气的升降出入规律。从气机升降理论探究脉象之态势,认为气血是脉象形成的基础,气的"升降出入"可以在脉象上有所反映,通过把握脉象,可以判断人体内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与否。了解气机升降的道理,而后认识脉象,则可以做到"心中了了,指下亦可名状矣"。  相似文献   
59.
<正>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笔者从痰瘀论治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较好,体会如下。1病因病机饮食肥甘厚味滋腻之品,痰湿内生,湿浊阻滞中焦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脾虚则气滞,气机不畅,帅血无力,则血行不畅发为血瘀;痰瘀交阻互结,导致脑络闭阻,气血不能上荣头目或蒙蔽清窍,脑失所养。2治疗方法基本治疗原则为燥湿化痰,活血通络,息风止眩。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半夏、白  相似文献   
60.
本文基于中医的传统经典理论,以天人合一为核心,强调天人相应,认为“阴平阳秘”是在“阳主阴从”主导下,因元气之升降而实现。惟一阳气充足才有人体精微物质如津、气、血、液等生化之源泉不息,提出阳气不足,升降失常是致病之根本,“水精不布”是糖尿病及并发症之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治疗应以补益阳气,复其升降为权宜大法,通过助阳气化,水精得布,则糖尿病亦自消无迹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