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30余年应用扩肛疗法治疗胃痞的正反两方面的临床体会,扩肛疗法确是治疗胃痞与肛门狭窄合病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芒针透刺疗法为治疗伤科筋骨病常用疗法,经江苏省名中医邵铭熙教授发扬光大,临床疗效显著。本文将邵老运用芒针治疗的相关经验总结为邵氏"芒针心法",具体归纳为"巧用芒针""针推并举""针药结合"三方面,并附典型医案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芒针提胃针法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针疗法是运用长针刺激穴位而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因其针具细长如麦芒而得名,系由《内经》“九针”中的长针发展而来。芒针疗法针法独特,可疏导脏腑经络气血,并通过经络感传使气至病所,达到普通毫针治疗难以企及的效果。芒针提胃针法为芒针应用于临床的一种特殊刺法,传于一杭州老中医,初始用于治疗胃下垂,经我们长期临床应用实践,发现此针法对胃下垂:神经性呕吐、胃肠功能紊乱、顽固性呃逆等多种临床顽症,都有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毛林焕 《中医研究》2009,22(1):61-62
芒针疗法是临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故了解芒针疗法治疗疾病的病种分类、疾病构成特征和适应范围.对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采用回顾性期刊文章系列研究,收集1979-01-2008-04全国期刊芒针相关文章共97篇,统计芒针治疗疾病中的病种和相关文章数。芒针治疗疾病病种排在前5位的是:前列腺增生及肥大(23.71%)、腰椎间盘突出症(13.40%)、胃下垂(6.19%)、中风(5.15%)、肩周炎(4.12%)。结论:芒针治疗疾病以深刺为主要特点,故凡是病位较深的疾病或神经、肌肉、筋膜疾病皆可视为芒针疗法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5.
芒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芒针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109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人随机分为芒针组、毫针组、西药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芒针组、毫针组及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8%、66.67%、60%。结论:芒针疗法疗效明显优于毫针组及西药组。芒针疗法在症状改善方面及减轻前列腺肿胀方面均有明显疗效,且以治疗无菌性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6.
胃痞因其病理性质寒热错杂、虚实相兼、气血同病常常出现,使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王道坤教授临证对因气郁、痰郁、血郁杂至而成的胃痞,运用疏肝理气、和胃化痰、化瘀消痞之法,结合数十年经验,以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减治疗,同时注重配合情志疏导、饮食指导等多种疗法,常获佳效。本文对王教授运用疏肝和胃汤治疗胃痞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胃痞易反复发作而难愈,许鑫梅教授认为,肝胃郁热、肝胆失疏、寒热错杂、胃阴亏虚、脾胃虚弱、气虚血瘀是胃痞的主要病机,中医辨治应重视调畅气机,立足顾护脾胃,辅以清肝泄胃、调畅肝胆、清温并用、顾护胃阴、升阳益胃及健脾活血之法,同时注重心理疗法、腹部按摩、饮食调护、服药方法及生活起居指导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中脘穴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与任脉之交会穴。具有理气和胃、温中健脾、利湿化痰、消食导滞、理气活血、扶正祛邪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笔者查阅近年来有关中脘穴及中脘穴芒针疗法的文献,对其功能、主治、解剖、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介绍。认为芒针深刺中脘穴可将体表经气直接引入脏腑,增强气血循环,激发胃气,补益后天之本,进而提升疗效。并指出芒针深刺中脘穴的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9.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属中医“胃脘痛”、“痞胀”范畴,目前西药尚无特效疗法,而以中药为主治疗该病确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苏彩平主任认为胃痞病势缠绵,病情易反复,主要病机为脾胃失运,气机升降失常,病位在胃,与脾及肝关系密切.本病病性本虚标实,治则注重健脾助运,和胃消痞,调气舒络.胃痞可分为实痞和虚痞,两者间可相互转化.实痞多因内伤饮食,痰湿阻滞,情志不畅等所致,治疗当重祛邪;虚痞多因脾胃虚弱、阴液不足等所致,治疗当重扶正补虚.在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以<伤寒杂病论>对脾胃病为依据,提出胃痞的中医病名,并对其病因、病机、证候、用药特点等进行了阐述与分析.胃痞以中气受制,升降失常,或痞或结为主要病机,胃痞辨证论治错综复杂,寻求病机、证候辨证机会转瞬即逝,决定了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的多样性.总以脾升胃降、脾健胃和、升清降浊、升阳补气为调中之策,对于胃痞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胃痞的未病防治才是影响预防,转归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胃痞病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从肝论治胃痞病时,主要从生理、病理、病机与治法上进行探讨,生理上肝、脾、胃脏腑相关,气血相连,功能相互为用;病理上肝疏泄功能异常引起气机失调或血行瘀滞,均会导致胃痞病发生。该文从调和肝胃、调和气血两方面论述从肝治疗胃痞病的治法,以疏肝和胃、清肝降胃、泻肝补脾、疏肝活血、柔肝养阴之法治疗,为胃痞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脑系疾病的芒针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系疾病的芒针疗法前言我国著名芒针专家、研究生导师杨兆钢教授,现任中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课题负责人、芒针科主任、国际针灸学会学术委员会成员。1993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及中西医结合科研基金,并在多次国际会议上发表论著,蜚声海内外。自创立芒针专科门诊以来...  相似文献   

14.
胃痞病是一种常见的脾胃病,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李永成教授认为,胃痞病病位在脾、胃,与脾、胃、心、肝等多个脏腑密切相关,病机关键在于心气郁、肝气结、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进而引发胃痞病。李永成教授应用“开心气,泻肝气”法治疗胃痞病肝郁气滞证,开心气之郁,散肝气之结,以平调脾胃,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伤寒论》中有关胃痞病的条文,归纳其病因病机,从而探究针灸治疗胃痞病的方法,丰富和完善临床上胃痞的治疗方法,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6.
论芒针疗法中穴位的枢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刚  杨兆钢 《中国针灸》2006,26(9):685-686
目的:探讨《芒针疗法》中枢纽穴位的特点和应用。方法:从经络的特性、腧穴的特性、疾病的部位、病机病症等方面探讨了枢纽穴位的确定方法和临床应用。结论:芒针枢纽穴位理论的确立,体现了芒针“少而精”的选穴配穴原则,也给临床治疗提供了一条执简驭繁的选穴配穴路径,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胃痞病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病,常缠绵难愈。本文介绍黄穗平教授治疗胃痞病的临床经验:辨治胃痞,首分虚实;治疗以健脾和胃,调畅气机为主;同时注重调肝、辨证和辨病结合;并重视饮食调护。  相似文献   

18.
芒针专家杨兆钢生于1943年。现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芒针科主任、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针刺治疗前列腺炎及前列腺肥大中西结合科研课题负责人、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他从事芒针临床研究三十余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专著《芒针疗法》、《中国实用芒针治疗》等书计一百余万言多次再版发行仍不能满足国内外广大读者之需求,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其科研成果针刺治疗脑血管病所导致的吞咽、语言、情感三大障碍,以及芒针治疗前列腺疾患等科研课题曾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天津市卫生局中西结合科研基金。作为芒针…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王寅教授总结的子宫穴芒针透刺疗法结合了子宫穴本身特殊的治疗作用和芒针透刺治疗的优势,扩大了治疗范围,具有调理冲任、补肾健脾、活血化瘀、升阳举陷等作用。临床中,在子宫穴芒针透刺疗法的基础上配合穴位加减及适宜手法,可用于治疗多种妇科疾病,如痛经、闭经、崩漏等,并取得良好疗效。附验案三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芒针深刺中脘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脘穴又名太仓,位于任脉,为胃之募穴,与手少阳、手太阳、足阳明交会。针刺中脘穴通过调节脾胃升降的功能,来疏通气机,其在三焦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中,起着枢纽作用。泻之可理气和胃,导滞化积,祛痞消胀;补之可益气和中;灸之可暖脾逐邪,温通腑气。笔者以芒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