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脑皮质梗死边缘区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运动训练组(n=15)、对照组(n=15)和假手术组(n=9).运动训练组大鼠从术后1d开始每天予以跑笼运动训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置于普通笼内饲养,不予以任何针对性训练.3组大鼠在造模术后1d、8d和15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mMSS),并采用Ki67免疫荧光、TUNEL法分别观察脑皮质梗死边缘区细胞增殖、凋亡,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Bcl-2与Bax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在造模术后8d和15d,训练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mNS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训练组大鼠脑皮质梗死边缘区Ki67阳性细胞增加,且以造模术后8d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造模术后8d和15d,训练组TUNEL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训练组梗死边缘区Bcl-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Bax的表达低于对照组.结论:运动训练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皮质梗死边缘区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2.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信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验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疾病专用量表(StrokeImpactScale,SIS)中文版应用于中国人脑卒中患者的信度。方法:遵照SIS量表的发行机构MAPI推荐的程序及借鉴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统计学教研室译制经验编译SIS量表中文版,并使用此中文版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康复科初次脑卒中发病后1个月的住院患者30例(年龄41~78岁)进行测量,排除严重的认知障碍等不能完成和不能配合实验者。运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从重测信度组内相关系数的分析及内部一致性分析等方面进行信度分析。结果:8个领域的重测信度在0.578~0.994(P<0.000)。8个领域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在0.640~0.901(P<0.000)。8个领域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12~0.912。整个测量的重测相关系数、组内相关系数(ICC)及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大于0.80(P<0.000)。结论:中文版SIS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适用于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评测。  相似文献   
53.
定量分析减重支持训练系统(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PBWS)对偏瘫痉挛步态步行时间距离参数、平衡等的影响,定性分析PBWS对步行功能影响。分析步态各参数与步行功能、平衡之间的内在规律,探讨其相关性。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收治20例脑卒中和脑损伤患者,均经CT,MRI确诊,有明显的步行功能障碍,有或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能站立,有良好的认知功能,排除合并其他步行障碍、认知障碍和超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PBWS进行步态训练,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步态训练。治疗前后分别用足印法评定步行参数,用步行功能分类(FAC)评定步行功能,用Berg量表评定平衡功能。结果:治疗组患者步行速度加快,治疗前为(5.45&;#177;2.97)m/min,治疗后为(11.37&;#177;6.41)m/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6,P&;lt;0.05),两组步行能力及平衡能力的改善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6.09-11.7,P(0.01)。但两组治疗后上述3项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患者的步行功能主要与步行速度和平衡功能有明显相关性(r=0.615,P&;lt;0.05),而步行速度与平衡能力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r=0.607,P&;gt;0.05)。结论:PBWS与传统治疗方法均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步行功能和平衡能力,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来判断。患者的步行功能与步行速度及平衡能力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54.
平衡功能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活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平衡功能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47例偏瘫患者,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测平衡功能、用活动分析法(tasks analysis approach,TAA)评测肢体功能活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平衡功能与肢体功能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4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2),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除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外还接受有针对性的平衡训练。比较训练前后平衡功能、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入院时平衡功能、肢体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BBS27.17&;#177;14.47,TAA35.25&;#177;15.22,BI52.06&;#177;22.41,平衡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呈正相关(r=0.519,P=0.008);平衡功能与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相关(r=0.530,P=0.009)。训练前后比较,两组BBS,TAA,BI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1),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lt;0.01.P&;lt;0.05)。结论: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密切相关。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平衡功能的恢复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在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价值为临床实施认知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8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物理治疗、常规的作业治疗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专门的认知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出、入院时均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CSE)量表、简式Fug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法分别进行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评定。结果NCSE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为44.64±7.82,明显高于治疗前36.26±7.73和对照组治疗后38.73±7.61(t=3.56,14.32,P均0.01);FMA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为52.18±8.61,明显高于治疗前25.14±8.37和对照组治疗后32.76±8.47(t=10.54,14.94,P均0.01);BI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为61.14±12.73,明显高于治疗前31.71±10.32和对照组治疗后32.86±11.96(t=12.63,13.32,P均<0.01)。结论认知干预不仅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与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6.
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表现及语言训练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功能性构音障碍是在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中最常见的语言障碍.影响了患日常的交流能力、心理发育、学习,成年患甚至影响工作及社会交往。因此对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进行语言评价及语言训练具有重大意义。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特点及康复治疗方法。设计:病例分析。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对象: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25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其中15例为4~11岁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10例为17~25岁成年人。方法:对15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及10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成人进行语言评价及语言训练。主要观察指标:①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特点。②儿童与成年患语言治疗的治愈率。③观察语言训练的次数。结果:构音检查方面,儿童与成人主要错误方式为歪曲、置换,主要错误音为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根音、舌面音和舌尖音。平均错误音儿童与成人差别无显性意义(P=0.9100)。训练时,引出每个目标音正确发音平均需时儿童较成人长(P=0.003),而每个目标音较熟练应用所需时间儿童较成人短(P=0.008)。经训练15例儿童患12例完全纠正,3例部分纠正;10例成人患9例完全纠正,1例部分纠正后失访。结论: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特点儿童与成人差别不大,均以歪曲、置换的错误方式为主;语言训练效果好,但开始训练的时机应该适当,并非越早训练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7.
适应康复医学专业发展的进修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送或接收进修生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途径 ,是在职培训提高人员理论和技术水平的有效方式。自 1996年至今 ,我科先后接收了 5 5名进修生。对如何适应康复医学专业发展 ,进行规范化进修生教育与培训 ,我们进行了探索与尝试。现总结如下 ,供同道们参考。进修生基本情况5 5名进修生中 ,男性 3 3名 ,女性 2 2名 ;分别来自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云南、辽宁、四川、贵州及广州等省市 ;来自三级医院 17名 ,二级及以下医院 3 8名 ;有综合性医院、部队医院 ,也有企事业单位医院 ;医生共 2 6名 (主治医生 11名、住院医生 15名 ) ,护理人员 …  相似文献   
58.
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试 (NCSE)量表对在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 2 16例进行认知功能评估 ,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用统计学分析认知功能障碍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2 16例脑卒中患者中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为94例 ,占 43.5 % ,尤以记忆力、空间结构能力、计算能力容易受累 ,多数患者的认知能力为轻度~中度受损 ,一般涉及 2~ 3个左右的认知项目 ;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卒中类型无关 (P >0 .0 5 ) ,但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和数量、卒中次数及有无合并疾病等密切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 ,NCSE量表可以作为认知功能障碍常规检查量表 ,以便早期发现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问题并及时予以干预 ,临床上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9.
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重组影响的纵向fMRI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BOLD-fMRI技术探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过程中脑功能重组的发生及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重组的影响。方法:16例病程1—3个月初发的皮质下脑梗死患者基本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n=10)和对照组(n=6),分别接受、不接受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第1次)、入组4周后(第2次)进行FMA、MAS和MBI等运动功能评定和BOLD-fMRI扫描。fMRI扫描时运动模式依次为患手、健手被动腕关节背伸运动,比较两组患者fMRI扫描结果的异同点,计算患手运动时对侧M1激活的体积、强度和LI值,观察LI值与患手功能恢复的关系。 结果:①康复训练组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第1次fMRI扫描时,两组患者都出现双侧大脑皮质广泛、散在的激活,表现为M1激活的缺失、双侧PMC、SMA、CMA、IPL、PFC、CRB等的明显激活。第2次fMRI扫描时,康复训练组患手运动时以对侧M1激活为主,并有双侧SMA、PMC的激活;对照组患者前、后两次fMRI扫描出现的皮质激活情况改变不大。③康复训练组患手被动运动时,M1区的LI值第1、2次fMRI扫描分别为负数、正数;不论是对侧M1激活的体积,还是强度,均是第2次fMRI检查优于第1次fMRI(P<0.05)。④康复训练组患者前后两次FMA、MAS评分的改善程度与M1区LI的改变呈正相关(r=0.917,r=0.949)。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与大脑发生的功能重组有关。康复训练可使患手运动时对侧M1区出现更多、更强的激活。  相似文献   
60.
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绝大多数存活者会遗留运动、感觉、认知等功能障碍,给患者本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现已证实,早期介入正规的功能训练,可以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降低继发性残疾.其机制目前认为与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和脑功能重组有关,但具体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