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0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8篇
临床医学   421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43篇
外科学   845篇
综合类   709篇
预防医学   115篇
药学   257篇
  3篇
中国医学   418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改良张力支具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评价。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资料。单纯采用普通固定支具进行功能锻炼的为对照组(21例),采用改良张力支具进行功能锻炼的为观察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去除支具和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曲度、肘关节背伸度、前臂旋前度、前臂旋后度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以评定改良张力支具的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79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去除支具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04.47±12.37)° vs.(88.85±8.1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肘关节旋转活动度[(140.31±16.87)° vs.(135.66±12.86)°,P=0.3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肘关节Mayo评分[(78.84±5.04)分vs.(73.80±4.46)分,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07.52±12.30)° vs.(93.00±8.4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肘关节旋转活动度[(141.42±17.02)° vs.(137.19±12.80)°,P=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肘关节Mayo评分[(80.15±5.24)分vs.(74.95±4.18)分,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术后使用改良张力支具可以改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屈伸活动度和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上臂后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8-06采用上臂后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治疗的20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5(65~9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34(90~230)mL,住院时间平均8.5(7~10)d。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5(7~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7(4~8)个月,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等级:优15例,良3例,可2例。结论上臂后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操作方便,固定牢固,可有效的保护断端血供,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3.
目的对中药熏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成效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创伤性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58例,将他们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人,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观察组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蒸疗法,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屈曲度(110.9±28.1)、前旋后旋度(64.8±16.7),临床总有效率(96.55%),明显优于对照组(90.7±29.8,47.9±16.9,68.9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4.
肘关节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大部分患者在医院康复科经常规康复治疗后都能取得满意疗效,但也有部分患者因时间或经济方面等原因,不能每日到医院康复科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影响了治疗效果。我科自2000年10月~2003年5月间采用“门诊指导,家庭运动练习”模式治疗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取得较明显的康复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5.
1病例资料患者,男,54岁。主因左肘关节肿胀、增粗、活动受限半年余就诊。患者,继往体健,无明确外伤史,无结核病、糖尿病等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5℃,左肘关节肿胀、变形,触觉、痛觉减退;活动轻度受限,余无特殊。化验检查:血白细胞5.6×109/L,红细胞沉降率12 mm/1 h,空腹血糖6.0 mmol/L。X线平片示:左肘关节软组织肿胀,其内可见不规则骨化影,肘关节畸形,关节骨端骨质破坏、增生硬化,关节间隙消失(图1)。考  相似文献   
56.
儿童肘部损伤极为常见 ,其治疗应注意到儿童肘部的生理特点 ,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 ,若处理不当易遗留肘关节畸形 ,导致肘部功能障碍甚至永久性肘关节强直。本文复习了我院 1983~ 1996年收治的 12例小儿肘部损伤治疗后遗留肘关节强直的资料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7~ 13岁。损伤部位 :左肘 4例 ,右肘 8例 ;损伤类型 :肘关节骨折 6例 ,肘关节后脱位、肘部捩伤各 3例。1 2 并发症情况  12例均有强行被动屈伸及过度推拿按摩史 ,推拿次数达 6~ 2 0次 ,开始接受治疗时间在伤后 3天、1周各 3例 ,伤…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如何使标枪技术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的形成和生物力学原理,减少和避免肘关节损伤。方法 采用资料研究法查明有关专业技术运动的资料,根据解剖学及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正确和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结果 除肌力不足、局部负荷太大等原因造成标枪运动员肘关节损伤外,技术动作错误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结论“满弓”、挥臂投枪、引标和交叉步阶段的技术动作损伤率发生较高,需重视并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58.
目的:总结儿童肘关节常见骨折DR片的诊断经验.方法:有确切肘关节外伤史伴肿胀且DR诊断为3种常见骨折的患儿114例.其中肱骨髁上骨折81例,外侧髁骨折20例,内侧髁上骨折13例.观察明确显示的骨折线、肱骨前线征、肱桡小头线征、骨化中心位置和排列顺序及有无前后脂肪垫征、泪滴变形.结果:肱骨髁上骨折中明确显示骨折线比例为97.5%,肱骨前线征为92.6%,泪滴变形为81.5%,前后脂肪垫征为21%;外侧髁骨折中明确显示骨折线比例为85%,肱桡小头线征为65%,骨化中心位置和排列顺序改变为25%,前后脂肪垫征为20%;内侧髁上骨折中骨化中心位置和排列顺序改变比例为76.9%,明确显示骨折线为23.1%,前后脂肪垫征为15.4%.结论:诊断肱骨髁上骨折和外侧髁骨折主要依靠直接显示的骨折线,诊断内上髁骨折主要依靠肘部骨化中心位置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肱骨前线征、泪滴变形、肱桡小头线征、脂肪垫征都是十分重要的辅助诊断征象.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肘部高能量创伤术后应用带铰链外固定架在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0-10/2004-06华西医院骨科收治肘部高能量创伤、同时接受内、外固定的患者78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男43例,女35例,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13例,肱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21例,Monteggia’s骨折26例,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9例,尺骨冠突骨折5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4例;合并环状韧带损伤17例,尺侧副韧带损伤25例,桡侧副韧带损伤8例;开放性骨折17例,闭合骨折61例。分为外固定架组35例,石膏、支具组43例,两组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差异。外固定架组患者术后3d开始在外固定架保护下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石膏、支具组术后4~6周拆除石膏、支具后开始活动。随访时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两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及Gassebaum评分分级结果。采用Gassebaum分级指标评价治疗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肘关节无症状,伸肘15°,屈肘130°;良:肘关节有主观不适症状,伸肘30°,屈肘120°;可:肘关节有轻微不适症状,伸肘40°,屈肘90°~120°;差:关节功能受限,伸肘40°,屈肘<90°。肘关节活动度=屈曲角度-伸直角度。结果:78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6个月X射线片证实骨折愈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外固定架组无钉道感染和螺钉松动、断裂发生。②两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及Gassebaum评分分级结果:术后3和6个月,外固定架组在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上好于石膏、支具组[(96±18)°比(55±14)°,(105±16)°比(74±21)°,t=10.835~7.386,P<0.05],外固定架组优良率为88.6%,石膏、支具组为58.1%。结论:①肘部高能量创伤以后,介入功能康复训练时间越早,越有利于肘关节活动度的恢复。②应用铰链外固定架在肘部高能量创伤术后对患者早期肘关节功能恢复比石膏、支具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60.
<正>肘、腕关节内骨折及骨折移位的明确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有很大影响,对平片表现阴性者,如局部疼痛症状不能缓解应行常规CT检查以防漏诊。现对43例肘、腕关节内骨折加以分析,以便选择合适影像检查方法,提高诊断准确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为200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就诊患者,其中男38例,女5例;年龄15~68岁,平均31.6岁。肘关节内骨折6例,其中单纯肱骨小头骨折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