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30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王慧梅  李淮玉 《吉林医学》2015,(9):1938-1939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2岁,系腹痛、大便便血半年,加重半月于2010年8月1日入住安徽省立医院。患者于2010年2月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为阵发性疼痛,有便意,解糊样便,大便带鲜红色血液,量少,2次/d,解便后腹痛症状可缓解。患者自认为"痔疮",未予重视。7月中旬患者出现腹痛加重,解暗红色  相似文献   
52.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3岁.因“左侧肢体无力1个月”入院.入院前门诊磁共振发现左侧顶叶类圆形异常信号,在脑外科行立体定向活体组织检查排除肿瘤后转入我科.入院时体检:意识清楚,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居中,左侧上下肢肌力Ⅳ级,左侧病理征阳性.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感觉检查正常对称,甲状腺不大.辅助检查:血常规无异常,风湿相关指标: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抗β2糖蛋白抗体1抗体升高,抗核抗体滴度1:1000,颗粒阳性,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抗干燥综合征相关抗体A临界阳性,肿瘤相关指标阴性.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08 pmol/L(正常值2.63 ~ 5.70 pmol/L),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6.94 pmol/L(正常值9.01 ~ 19.05 pmol/L),促甲状腺激素14.16 mU/L(0.35 ~4.94 mU/L).  相似文献   
53.
75例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为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一项客观检测指标.方法:采用Viking IV肌电/诱发电系统仪对7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进行测定.结果:75例共测定周围神经300条,总异常率为54.3%,其中SCV的异常率(63.3%)高于MCV的异常率(45.3%),异常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9.79,P<0.01).NCV异常率与年龄、上下肢无明显关系,而与病程长短有关.结论:NCV的改变是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重要的早期客观指标,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及低钠血症的关系。方法 动态测定30例SAH患者发病后1~3d、4~6d、7~9d及10~12d4个时段的血浆BNP和血钠水平,对血浆BNP和血钠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有无CVS及有症状与无症状CVS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同时检测18名健康人的血浆BNP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SAH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虽然无CVS及无症状CVS患者血浆BNP水平在SAH后4个时段中逐渐下降,但有症状CVS患者第3时段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第1时段(P<0. 01 );第2 ~4时段血钠与血BN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2 =-0 .763,r3 =-0 .681,r4 =-0 .764,均P<0 .01)。结论 BNP可能导致和参与了SAH后CVS及低钠血症的发生,并在SAH后CV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系头痛2个月伴双下肢无力1个月余于2011年12月19日入院.患者于2010年11月突发右下肢肿痛在浙江某医院行B超检查,显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因不明.2011年3月患者出现左下肢肿痛,在某市立医院行下肢静脉造影,结果显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予以华法林口服.2011年11月患者自觉头痛不适,双侧颞部呈持续性胀痛伴有视物模糊,12月患者晨起突发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有四肢无力、活动受限,同时出现生殖器溃疡,自行停用华法林.追问病史,患者已有反复口腔溃疡2~3年,每年发作3~5次,背部反复出现皮疹数月.体检: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双眼球外展稍受限,余活动正常,颈抵抗,克布征(+),双手握力差,双上肢末梢型感觉障碍,下肢肌力V-,四肢腱反射迟钝~消失,背部可见毛囊炎样丘疹,腹部针刺反应阳性,阴囊可见溃疡瘢痕.  相似文献   
56.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的临床与MRI的特点。方法对41例V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多数患者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史。临床表现以肌强直、少动为主,静止性震颤相对少见,常伴有智能障碍、假性球麻痹、尿失禁等。MRI以基底节区、脑室周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常伴脑萎缩、白质疏松。结论VP的临床表现以肌强直、少动为主,静止性震颤少见;MRI主要为基底节区、脑室周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  相似文献   
57.
李淮玉  胡爱华 《临床医学》1996,16(10):14-16
自CT应用临床以来,发现不少临床表现酷似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但CT证实是脑实质或脑室出血病例。现将我院自1990年以来入院初诊为SAH的病例经CT证实是脑出血的102例临床和CT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102例,男性68例,女性34例,年龄30岁以下9例,30~39岁5例,40~49岁15例,50~59岁23例,60~69岁36例70岁以  相似文献   
58.
脑出血238例中医院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 2 0 0 3年 1月 1日至 12月 31日出院的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 38例脑出血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 34例 ,感染率为 14 2 9% ;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 ,占 4 7 37% ,其次为上呼吸道和泌尿道 ,分别占 15 79%和 13 16 %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意识障碍、出血破入脑室、侵袭性操作、合并糖尿病和肾脏疾病、应用H2 受体阻滞剂等因素有关。结论 脑出血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 ,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异己手综合征(AHS)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AH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以胼胝体型(6/7例)最为多见,主要表现为非优势手的对抗失用或手间冲突(4/6例),71.4%患者由脑梗死所致,6例患者存在胼胝体病变;5例患者在对因治疗1个月时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AH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影像学检查对AHS的病因诊断、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维生素D干预治疗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方法  分别检测2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63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25(OH)D水平。比较急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差异,以及两组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不足及维生素D充足者的比例分布;比较不同25(OH)D水平的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将血清25(OH)D<20?ng/ml的脑梗死患者根据其是否接受维生素D干预(阿法骨化醇0.5?µg/d治疗持续1年)分为两亚组,对两组间血清25(OH)D水平、终点事件复发率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 结果  脑梗死患者平均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13.67±1.16)ng/ml vs (20.11±2.05)ng/ml,P=0.001)]。脑梗死组血清25(OH)D水平缺乏者高于对照组(88.02% vs 63.80%,P=0.001)。血清25(OH)D水平<20?ng/ml的脑梗死患者与≥20?ng/ml的患者相比,更多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P=0.010,P=0.011,P=0.037)。血清25(OH)D水平与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720,P=0.001)。血清25(OH)D水平<20?ng/ml的脑梗死患者亚组分析中,给予阿法骨化醇干预治疗组1年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脑梗死复发率和mRS评分均低于未干预组,但无显著差异(P=0.080,P=0.079)。 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25(OH)D水平降低,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尚不能证实补充活性维生素D治疗可以降低脑梗死复发风险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