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实验性缺血性脑梗塞早期CT表现与神经细胞损伤的相关性及与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经颈总动脉注入PVA栓子栓塞大脑中动脉,在不同的时间点(2~36h)对兔脑进行CT扫描,并取脑组织经HE染色、Nissle染色、免疫组化(TUNEL法)进行观察。结果 CT分期Ⅰ期(脑梗塞后2~8h),神经细胞首先出现缺血改变,随后细胞周围出现水肿;基底节周围及大脑皮质可见少量TUNEL阳性细胞。CT分期Ⅱ期(梗塞后12~18h),以神经细胞溶解消失为主;基底节周围及大脑皮质可见较多TUNEL阳性细胞。CT分期Ⅲ期(梗塞后24~36h),脑水肿改变十分显著,基底节呈明显的坏死区,神经细胞坏死,结构消失,大脑皮质可见大量TUNEL阳性细胞。神经元具有凋亡及坏死的双重形态学特征。结论 缺血性脑梗塞后神经细胞损伤形态上有水肿、凋亡及坏死等多样性,CT扫描显示缺血性脑梗塞的进展与实际病理变化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 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SLNM)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搜集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42例,其中SLNM 22例为研究组,无淋巴结转移20例为对照组,术前行1.5 T Aurora乳腺专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术后标本进行VEGF-c及ER,PR,Her-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两组VEGF-c评分及分子分型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VEGF-c评分≥2分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5),Her-2阳性型+三阴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43).结论 乳腺癌SLNM与VEGF-c、分子分型关系较为密切,VEGF-c高表达、Her-2阳性型+三阴型更容易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比较MSCT和超声在判断肾癌病理分级上的应用价值,并对2种方法行一致性检验,为临床诊断肾癌病理分级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80例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随机分为CT组和超声组各40例,术前CT组行MSCT常规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超声组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观察不同分级肿瘤的CEUS增强模式、程度、均匀性及肿瘤周边环状高增强(PHR)情况。结果 :经手术取病理活检Fuhrman病理分级,CT组Ⅰ级9例,Ⅱ级17例,Ⅲ级11例,Ⅳ级3例;超声组Ⅰ级8例,Ⅱ级19例,Ⅲ级10例,Ⅳ级3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SCT组各病理级别平扫CT值及相对密度指数差异不大(P0.05),而皮质期及髓质期扫描,病理级别越高,CT值、CT差值、增强百分比、增强指数明显降低(均P0.05)。超声造影显示不同Fuhrman分级CCRCC的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uhrmanⅠ级肿瘤中PHR检出率相对较高,Ⅳ级肿瘤PHR检出率相对较低。各级肿瘤在强化均匀性和CEUS增强模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和超声造影对不同Fuhrman病理分级的CCRCC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中度一致性(K=0.527,P0.0001),Fuhrman病理分级不同,两者的诊断效能一致性也有差异。结论:MSCT和超声造影对肾癌不同Fuhrman病理分级的判断具有可行性,诊断效能与Fuhrman具有相关性,但两者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为临床诊断CCRCC的Fuhrman病理分级提供更多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建立大样本量、孕周分布均衡的中国胎儿肺容积(FLV)预期值回归方程。方法 采集457胎胎龄18~39周胸部正常胎儿产前MRI,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轴位图像上测量FLV。对采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根据拟合度及检验结果确定回归模型,并得出基于孕周的FLV预期值回归方程。结果 457胎胎儿平均孕周为(29.44±4.61)周,其中孕周 ≤ 28周胎儿占43.11%(197/457)。基于MRI测量FLV值为9.47~131.48 ml,平均(50.78±23.76) ml。回归分析所得方程为FLV预期值=0.004g2.76(g为孕周,R2=0.845,P<0.001)。结论 本研究所得的FLV预期值回归方程简便实用,适用于大多数产前检查,有助于国内开展胎儿肺产前评估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诊断子宫发育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南方医院和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两院HSG诊断144例子宫发育异常者经开腹手术及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诊断和治疗的结果。结果:HSG发现双子宫19例,双角子宫17例,鞍状子宫2例,中隔子宫86例,单角子宫20例,共计子宫发育异常144例。HSG诊断的准确率为83.33%(120/144),误诊率为16.67%(24/144),其中对中隔子宫、双角子宫、双子宫和单角子宫误诊率较高。结论:HSG可以作为诊断子宫发育异常的首选方法,但对发育异常的诊断最好结合其他检查手段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7.
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tumors,PTs)临床少见,发病率约占乳腺原发肿瘤的0.3%~1.0%。由乳腺纤维结缔组织及上皮成分组成,具双相分化能力。叶状肿瘤生物学行为复杂,术后易复发和转移,术前正确的诊断能很好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手术方式。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共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PTs的MRI影像资料并与术后病理对照,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临床诊断和手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MSCT)低剂量模式扫描在新生儿肾上腺出血(NA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13年3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确诊的32例NAH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期为3例,亚急性期为20例,慢性期为6例,血肿机化期为3例.采用SIEMENZ 128排及TOSHIBA 64排MSCT低剂量模式(80 kV,100 mA,0.75 s),评价MSCT低剂量模式对NAH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结果 NAH的普通CT检查表现为肾上腺区低密度或混杂密度肿块,右侧多见,有包壳或囊壁形成,增强CT结果示病灶中央区无强化.结论 MSCT低剂量模式成像清晰,对NAH的定性和分期具有很好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9.
目的:采用MRI测量产前骨盆倾斜度,探讨其与阴道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搜集2016年9月-2019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有阴道试产的强烈愿望。病例排除标准:存在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骨盆狭窄、脐带或胎盘异常、羊水异常、巨大儿、使用催产素或分娩镇痛、有MRI检查禁忌症(体内金属植入物、幽闭恐惧症)。获取患者知情同意后在产前一周内进行MRI骨盆测量。依据阴道试产结局及骨盆倾斜度大小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析骨盆倾斜度与阴道分娩结局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161例产妇。自然分娩组与助产、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组的骨盆倾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盆倾斜度<70°组与≥70°组在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盆倾斜度≥70°组相较于骨盆倾斜度<70°组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长延长。结论:骨盆倾斜度过大可能导致产程延长,但最终对于阴道分娩结局没有显著影响,不足以成为预测分娩方式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0.
目的应用3.0T相位对比MRI探讨正常育龄期女性脑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与各生理因素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2例正常育龄期女性志愿者(未生育16例,已生育1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志愿者行MRI检查前均测量安静状态下的血压、身高、体重。以TOF MRA重建图像定位,垂直基底动脉中段扫描,在基底动脉显示最大的相位对比血管成像幅度图像上沿其边缘绘制ROI,软件自动分析得到一次心动周期内脑基底动脉的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值、时相—流速曲线及相应的心率。记录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平均流量。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32例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平均流量分别与年龄、身高、体重等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未生育组与生育组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平均流量的均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正常育龄期女性脑基底动脉安静状态下血供模式呈相对类似的稳定状态,年龄、身高、体重等个体差异对其影响较小;生育前、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未出现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