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93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自制复方特比萘酚软膏中3个主药成分含量的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ZORBAX SB-C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70∶30),柱温:30 ℃,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8 nm,进样量:10 μl。结果 盐酸特比萘芬在20.4~204.0 μg/ml(r =0.999 7),莫匹罗星在40.4~404.0 μg/ml(r=0.9998),糠酸莫米松在2.02~20.20 μg/ml(r=0.999 7)的浓度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9%、99.21%、99.97%,RSD分别为0.82%、0.59%、0.81%(n=9)。结论 该方法的专属性、重复性良好,可用于自制复方特比萘酚软膏中的特比萘酚、莫匹罗星、糠酸莫米松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2.
液体创可贴是一种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医用创伤敷料,相较于传统的创可贴具有使用方便、能自然脱落、防水透气效果好、在不规则的伤口也能使用等优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液体创可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从液体创可贴中成膜材料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液体创可贴的进一步开发和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摘要:目的:优选避蚊胺(DEET)微囊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明胶作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以包封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芯壁比、扩容体积、搅拌转速3个影响因素,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DEET微囊的制备工艺。应用Design-Expert 10软件分析试验结果。结果:DEET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是芯壁比为1.15∶1,壁材在溶液中含量为3.1%,搅拌转速135 r·min-1。采用优选后的制备工艺制备的DEET微囊包封率可达52.65%,接近模型预测值52.71%。DEET微囊粒径为(36.17±3.42)μm,大小相对均匀,可观察到具有一定厚度的透明囊壁。结论:运用单因素考察法和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DEET微囊的制备工艺,结果准确、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54.
摘要:目的:研究立方液晶载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促渗机制。方法:以累计渗透量、皮肤滞留量为评价指标,比较盐酸普萘洛尔水溶液(PPL·HCl-W)、盐酸普萘洛尔立方液晶纳米粒(PPL·HCl-Cubs)在不同皮肤水化梯度环境下的皮肤渗透性差异;比较PPL·HCl-W、PPL·HCl-Cubs、盐酸普萘洛尔与空白立方液晶纳米粒物理混合物(PPL·HCl+Cubs)的皮肤渗透性差异;对正常组及PPL·HCl-W、空白立方液晶纳米粒、PPL·HCl-Cubs处理过的大鼠皮肤进行HE染色分析。结果:PPL·HCl-W在不含皮肤水化梯度环境下具有更高的8 h累计渗透量(Q8)和皮肤滞留量,PPL·HCl-Cubs在含皮肤水化梯度环境下具有更高的Q8和皮肤滞留量;PPL·HCl-W、PPL·HCl-Cubs的Q8和皮肤滞留量均大于PPL·HCl+Cubs;正常组及PPL·HCl-W组大鼠皮肤角质层结构完整、清晰,空白立方液晶纳米粒和PPL·HCl-Cubs组大鼠皮肤角质层结构絮乱、不清晰。结论:皮肤水化梯度有利于载药立方液晶纳米粒中药物的透皮吸收;药物包封于立方液晶载体中才能起到促渗作用;立方液晶扰乱了皮肤角质层结构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制备复方酮康唑软膏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 以酮康唑、莫匹罗星和糠酸莫米松为主药,以聚乙二醇(PEG)为基质制备软膏;利用影响因素试验考察软膏中药物的稳定性。结果 PEG400和PEG3350的比例为2:1时,软膏的黏度最佳,易于涂展。制成软膏后,高温下糠酸莫米松和莫匹罗星稳定性良好;酮康唑有少许分解,加入0.5%的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后,酮康唑的含量明显提高。加速试验发现,放置6个月后软膏的颜色无变化,3种药物的含量均在98%以上。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新型复方酮康唑软膏,药物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6.
一例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初始抗栓治疗策略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房颤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栓治疗策略。方法 1例46岁房颤合并冠心病的男性患者,房颤卒中风险低危,入院期间未给予抗凝治疗,后出现急性脑梗塞。通过提阅部分指南及文献,分析CHA2DS2-VASc评分为1分,并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不同抗栓治疗策略方案及其优劣。结果 文献提示,CHA2DS2-VASc评分为1分出血低危患者,建议尽早服用抗凝药。双联抗栓(华法林+氯吡格雷)能够有效抗栓并且降低患者出血风险,因此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快将三联调整为双联抗栓(1~3个月内),保证患者疗效的情况下,降低患者出血风险。结论 临床上遇到相关患者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出血及血栓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抗栓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百会、印堂穴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及单胺类递质的调节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与电针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进行孤养,并接受CUMS刺激方式造模。各组大鼠分别于应激前和应激后进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并记录数据,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与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电针组大鼠进入开臂次数和时间的百分比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IL-6、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相关神经递质含量均有所升高,以NE、DA的改变为最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治疗能够改善模型大鼠抑郁症状,抑制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单胺类物质含量,这可能是电针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9.
目的:建立吴茱萸一测多评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不同类型化合物之间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进行一测多评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以吴茱萸为研究对象,建立吴茱萸次碱与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进行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的含量计算,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药材中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结果:11批吴茱萸药材中2种成分含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RSD<5%)。结论:以外标法测定吴茱萸次碱,利用相对校正因子实现对吴茱萸内酯和吴茱萸碱测定是准确的、可行的,一测多评法可以用于特定的不同类型成分间的测定。  相似文献   
60.
张伟  宋洪涛  张倩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2):2867-2871
目的: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制剂.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以90%十八醇为助漂剂制得空白胃漂浮微丸.使用流化床包衣设备,制备载药胃漂浮微丸.再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作为内溶胀层材料,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作为外控释层材料进行包衣制备胃漂浮定时释药包衣微丸.等量称取控释层包衣增重分别为0%,8%,12%,15%,22%的包衣微丸,混均装入硬胶囊中,即得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结果:当溶胀层处方及用量固定后,通过控制控释层的厚度,可使包衣微丸在预期的不同时间定时释药.将几种控释层增重不同的包衣微丸混合后制成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在溶出介质中,均立即起漂,包衣微丸8 h漂浮率大于80%,并于不同时间依次释药,从而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缓释特征.结论: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而成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