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93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电针针刺百会、印堂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血清中褪黑素(MT)含量的影响,探究电针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与电针治疗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和孤养方法复制抑郁症模型,通过开野实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大鼠血清中MT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水平穿越格数、直立运动次数显著降低(P<0.05),电针治疗组的水平穿越格数、直立运动次数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的MT含量显著性减少(P<0.05),电针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MT含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应激可以使大鼠血清MT的分泌水平降低,电针可以提高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血清中褪黑素含量,其可能是电针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变化以及电针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慢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分组后分别采用电针、氟西汀治疗21d。通过敞箱试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内皮素(ET)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大鼠血清NO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敞箱试验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明显降低.电针和氟西汀可逆转此变化:模型组大鼠血清中ET水平升高、血清中NO水平降低,电针和氟西汀均可改善两者病理变化。结论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电针和氟西汀可改善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药学监护的模式与方法。方法以具体病例为例,介绍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订治疗方案、对治疗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实施药学监护,参与整个治疗过程,提高了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结论药学监护工作,可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避免和减少不良事件,让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04.
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率逐年提高,PTE是肺栓塞(PE)的最常见类型.由于肺血栓栓塞症危害严重,治疗手段主要为溶栓和抗凝,出血风险高[1],因此,临床药师应特别关注这类患者的临床用药.现结合1例肺血栓栓塞症合并脑梗死患者住院治疗过程和药学监护,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对这类患者药学监护要点.  相似文献   
105.
郑璐璐  宋洪涛 《药学实践杂志》2012,30(3):168-170,202
植物源驱避剂,具有安全、环保、毒副作用小等特点,目前对其研究重点在于筛选高驱避活性成分。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文献资料,对蚊虫驱避剂剂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蚊虫驱避剂剂型的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6.
婴幼儿血管瘤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瘤( hemangioma,HA)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高达1%~15%.血管瘤位于头颈部占75%,躯干部占25%,也有少数发生在黏膜、肌肉、骨骼、内脏等部位.血管瘤从本质上可分为2种:一种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发育失常,血管过度发育或分化异常导致的血管畸形(错构瘤),一种系因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产生的真性肿瘤.婴幼儿的血管瘤具有自然消退现象,但血管瘤的破坏性[毁容、破坏功能以及卡梅(K M)综合症]是不可忽视的.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机制目前意见尚不统一,普遍认为是由于血管生成因子与抑制因子失衡造成的.血管生成因子有很多,目前已发现的与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关系最密切的,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自制雷公藤提取物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QAMS法,以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酚内酯、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内酯甲6种成分为研究对象,对外标法和校正因子法的实测值及计算值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6种指标成分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以雷公藤甲素为内参物,雷公藤内酯酮、雷酚内酯、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内酯甲的fk/s分别为0.654、1.221、0.347、1.238、0.079,且在不同条件下重复性良好;3批样品中各成分含量分别为雷公藤甲素0.037~0.038mg/g、雷公藤内酯酮0.245~0.253 mg/g、雷酚内酯6.165~6.325 mg/g、雷公藤次碱14.439~15.065 mg/g、雷公藤红素1.699~1.856 mg/g、雷公藤内酯甲20.946~21.819 mg/g,且计算所得量与实测量测得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QAMS法适用于雷公藤提取物的含量测定,可为雷公藤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目的 调查心胸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制定心胸外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差异化指标,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随机调查我院2014年1-12月心胸外科300例住院患者病历,制定该院心胸外科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分析、计算、统计抽样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使用率及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确立差异化指标。结果 我院2014年心胸外科住院患者实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为72.7%、92.6%和61.2 DDDs/(100人·d),制定的差异化指标分别为69.3%、63.0%和49.3 DDDs/(100人·d)。结论 我院心胸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无指征用药、用药品种和档次过高、给药疗程过长、联合用药或更换药物不合理等问题,需待加强管理,以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