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86篇
  免费   920篇
  国内免费   613篇
耳鼻咽喉   64篇
儿科学   222篇
妇产科学   149篇
基础医学   763篇
口腔科学   153篇
临床医学   2628篇
内科学   1553篇
皮肤病学   209篇
神经病学   358篇
特种医学   7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521篇
综合类   5250篇
预防医学   2064篇
眼科学   204篇
药学   2037篇
  14篇
中国医学   2143篇
肿瘤学   525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376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329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836篇
  2013年   839篇
  2012年   983篇
  2011年   1055篇
  2010年   1111篇
  2009年   1029篇
  2008年   1042篇
  2007年   980篇
  2006年   936篇
  2005年   789篇
  2004年   899篇
  2003年   794篇
  2002年   727篇
  2001年   675篇
  2000年   600篇
  1999年   504篇
  1998年   452篇
  1997年   390篇
  1996年   392篇
  1995年   316篇
  1994年   287篇
  1993年   223篇
  1992年   189篇
  1991年   210篇
  1990年   206篇
  1989年   175篇
  1988年   148篇
  1987年   127篇
  1986年   133篇
  1985年   92篇
  1984年   89篇
  1983年   83篇
  1982年   76篇
  1981年   55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0篇
  1964年   9篇
  196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苦瓜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阴、润脾补肾。苦瓜能缓解热病烦渴、中暑发热、痢疾、痱子等。同时,苦瓜所含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均相当于番茄的近3倍。维生素C是抗氧化剂,能提高机体应激能力,降低发生癌变的危险性。此外,苦瓜还含苦瓜苷、多种氨基酸、钙、磷、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等。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应用于高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在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间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年龄大于或等于70岁者53例(高龄组),小于70岁者161例(非高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结果高龄组总体ASA评分比非高龄组差,且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更多(均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率、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组清扫淋巴结数目与非高龄组相比有减少趋势,分别为(26.4±9.7)枚和(30.0±12.4)枚,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和非高龄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2%(16/53)和19.9%(32/161),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9%(10/53)和18.0%(29/1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高龄组术后内科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更高[11.3%(6/53)比1.9%(3/161),P<0.05]。两组术后30 d内死亡率分别为1.9%(1/53)和0.6%(1/1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由于合并更多基础疾病,增加了术后内科并发症的风险,但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并不增加高龄患者的手术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比较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后放置真空负压引流瓶,不同负压下术后失血量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成高负压引流组和低负压引流组。高负压引流组34例,男10例,女24例;平均年龄(75.94±9.02)岁;术毕放置60 k Pa负压真空负压引流瓶。低负压引流组40例,男13例,女27例;平均年龄(74.93±8.90)岁;术毕放置30 k Pa负压真空负压引流瓶。对术后伤口引流量、血红蛋白改变值、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计算的所有患者总失血量等进行观察,并做统计学分析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术后第1天,高负压引流组血红蛋白改变值为(41.74±15.69)g/L,总失血量(1 217.73±459.50)ml,术后引流量(312.94±103.44)ml;低负压引流组血红蛋白改变值(34.90±12.90)g/L,总失血量(904.01±381.58)ml,术后引流量(129.25±44.25)ml,高负压引流组的数值均高于低负压引流组。术后3 d,高负压引流组血红蛋白改变值为(46.00±13.29)g/L,总失血量(1 304.72±421.75)ml;低负压引流组血红蛋白改变值为(43.87±11.39)g/L,总失血量(1 196.78±344.20)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颈骨折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时,根据患者术前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情况选择负压引流压力大小,老年性股骨颈骨折选择低负压引流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56.
目的 通过磁性压榨式吻合技术(MCA)实现腹腔大血管无缝线吻合的组织学与电镜观察,比较新型血管吻合器较传统手工缝合方法的优点.方法 杂种犬16条,随机分为MCA组与手工缝合组,统计两组下腔静脉(IVC)吻合时间,观察吻合即刻、吻合后4、12、24周两组犬IVC吻合口愈合情况;血管吻合口苏木素-伊红染色(HE)与Masson三色染色用于组织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吻合口内皮细胞连续性和生长情况.结果 MCA组IVC吻合时间较手工缝合组明显缩短[(3.25±1.21) min比(13.23±2.34) min,P<0.01].电镜观察:MCA组吻合口内膜光滑,内皮细胞排列整齐,形态规则,但手工缝合组吻合口因缝线牵拉导致管腔内凹凸不平,内膜不完整,吻合口内皮细胞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组织学检查:MCA组吻合口血管壁对位整齐,血管内膜覆盖吻合口,术后12周吻合口呈慢性炎性反应,少量淋巴细胞浸润,24周无明显炎性反应,但手工缝合血管吻合口有明显缝线异物残留与瘢痕形成.结论 MCA组较手工缝合组手术耗时少,血管壁各层衔接较好,内皮细胞层光滑,无明显增生,血管腔无异物残留,吻合口炎性反应轻微.MCA血管吻合技术实现IVC无缝线吻合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防治方法。方法收集2004年6月~2013年12月间住院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60例,均行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降低其发生率的方法。结果 1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治疗,无术中死亡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胸痛、气胸、胸腔积液、出血、咯血、肺炎、膈神经损伤和空洞等,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患者可耐受。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但也会引起并发症。预防并发的发生症对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8.
疼痛是临床各科较常见而且比较突出的一个症状,因其病因病机、疼痛性质、部位及个体差异不同,辨证治法则异,然而在临床上,辨证治法确立后,加用与不加用麻醉止痛药则效果迥然不同。多年来,笔者在临床中,辨证应用中药麻醉止痛药治疗痛证,每多获效,今不揣浅陋,就中药麻醉止痛药辨治痛证略陈管见,或许对中医开展治疗痛证有所裨益。中药麻醉止痛药,是指具有使疼痛缓解或消失的中药。几千年来,先贤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关麻醉止痛药散载于各家本草著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索乳铁蛋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及1000μg/mL乳铁蛋白对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最佳时间。方法 用混合酶消化法分离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不同浓度乳铁蛋白干预成骨细胞,浓度分别为0、0.1、1、10、100、200、400、600、800和1000μg/mL,在1、3、5、7d后分别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用1000μg/mL的乳铁蛋白干预成骨细胞7、14、21d后,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 1.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显示,低于100μg/mL浓度乳铁蛋白组其OD值随着浓度的增高而增高,而高于100μg/mL浓度乳铁蛋白组其OD值随着乳铁蛋白浓度的增高而递减;2.碱性磷酸酶染色法结果显示,1000μg/mL的乳铁蛋白在干预第21天时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结论 100μg/mL乳铁蛋白是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1000μg/mL的乳铁蛋白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作用呈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应用内眦动脉角形穿支皮瓣修复中面部缺损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①对10具新鲜成人尸体行一次性动脉造影及螺旋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MIMICS图像工作站,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观测内眦动脉穿支血管的分布规律等.②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应用内眦动脉为蒂的角形穿支皮瓣修复中面部皮肤缺损创面21例,其中鳞状细胞癌10例,基底细胞癌9例,色素痣2例,切取的皮瓣面积1.5 cm×3.5 cm~2.5 cm×5.0 cm.结果 面动脉在口角外侧约1 cm处发出侧鼻动脉,后向内眦延续为内眦动脉,角动脉与鼻背动脉、眶下动脉有丰富的吻合支.临床应用内眦动脉为蒂的角形穿支皮瓣修复21例缺损均成活,供、受区创面愈合良好,经1个月至2年随访,色泽、质地、外形恢复较好.结论 内眦动脉角形穿支皮瓣,设计灵活、简便,血供可靠,切口隐蔽,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是修复中面部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