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293篇
  免费   9433篇
  国内免费   9934篇
耳鼻咽喉   1426篇
儿科学   2624篇
妇产科学   1578篇
基础医学   15027篇
口腔科学   1838篇
临床医学   15988篇
内科学   16789篇
皮肤病学   1579篇
神经病学   3665篇
特种医学   28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0篇
外科学   7542篇
综合类   38484篇
预防医学   9904篇
眼科学   1344篇
药学   10022篇
  104篇
中国医学   3724篇
肿瘤学   13970篇
  2024年   769篇
  2023年   2994篇
  2022年   3221篇
  2021年   3448篇
  2020年   3321篇
  2019年   3576篇
  2018年   2023篇
  2017年   2807篇
  2016年   3230篇
  2015年   3410篇
  2014年   4786篇
  2013年   5099篇
  2012年   6950篇
  2011年   7986篇
  2010年   7621篇
  2009年   7879篇
  2008年   8645篇
  2007年   8337篇
  2006年   8141篇
  2005年   8710篇
  2004年   7866篇
  2003年   7178篇
  2002年   5985篇
  2001年   5507篇
  2000年   4612篇
  1999年   3676篇
  1998年   3089篇
  1997年   2417篇
  1996年   1800篇
  1995年   1344篇
  1994年   817篇
  1993年   434篇
  1992年   305篇
  1991年   210篇
  1990年   185篇
  1989年   183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51.
52.
目的 探讨胎儿染色体筛查中应用无创基因检测联合单项超声软指标异常的指导意义以及对围生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单项超声软指标异常孕妇4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410例单项超声软指标阳性的孕妇进行无创基因检测,并对无创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高风险的孕妇实施侵入性检查,对获得的绒毛组织及羊水实施染色体核型分析,明确诊断的准确率,观察染色体异常情况及指标阳性分布以及无创基因检测结果中高风险孕妇的围生结局。 结果 410例单项超声软指标阳性的孕妇中共检测出11例无创高风险胎儿,11例无创高风险胎儿中21-三体异常表现的有8例胎儿,通过与其他核型异常的情况对比发现,其发生率较高;无创高风险孕妇中核型异常包含13-三体、18-三体及21-三体共9例,都采取引产的方式,2例染色体异常孕妇选择足月分娩的方式。 结论 胎儿产前筛查在三维超声基础上,对超声软指标异常的孕妇进行无创基因检测,能够有效提升筛查准确率,并且使用无创基因检测也有着比较良好的筛查效果,有效降低了临床中使用侵入性检查的概率,使孕妇流产的风险明显减少,值得临床中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3.
54.
55.
目的观察和胃降逆方对卵清蛋白联合酸灌注诱导的非糜烂性反流病大鼠食管黏膜中特异性激活蛋白激酶2(specific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2,PAR2)、P物质(substance P,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等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和实验组25只。实验组采用腹腔注射卵清蛋白致敏剂诱导内脏高敏感,24小时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和胃降逆方(高、中、低)剂量组、奥美拉唑组,每组5只。和胃降逆方(高、中、低)剂量组及奥美拉唑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和胃降逆方水溶液及奥美拉唑水溶液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均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干预2周后,悬尾实验评价大鼠内脏高敏感。验证成模后,联合弱酸灌注诱导非糜烂性反流病大鼠模型,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大鼠食管黏膜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食管黏膜PAR2、SP、CGRP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食管黏膜中与PAR2、SP、CGRP激活相关的肥大细胞(mast cell,MC)及辣椒素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1,TRPV1)蛋白的共表达。结果 (1)悬尾实验不动时间比较: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不动时间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和胃降逆方中剂量组、奥美拉唑组大鼠不动时间明显增多(P0.01),和胃降逆方低剂量组大鼠不动时间增多(P0.05)。(2) 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AR2、SP、CGRP表达比较: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的PAR2、CGR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0. 01),SP蛋白表达升高明显(P 0. 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PAR2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各用药组SP的蛋白表达下降明显(P0.05),各用药组CGRP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3) MC与TRPV1共表达比较: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的MC与TRPV1的共表达有一定程度的增多;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MC与TRPV1的共表达均不明显。结论和胃降逆方可通过降低PAR2、SP、CGRP的表达,改善非糜烂反流病大鼠的病理变化及内脏高敏感状态。  相似文献   
56.
宋洋  任芳 《现代肿瘤医学》2020,(14):2365-2369
目的:探讨miR-590-5p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Real-time PCR和双荧光素酶实验确定miR-590-5p与lncRNA SNHG1之间的调控作用。Real-time PCR检测卵巢癌、癌旁组织以及卵巢癌细胞中miR-590-5p的表达。分别采用NC mimic或者miR-590-5p mimic转染两株卵巢癌细胞,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此外,Real-time PCR检测两株细胞中SOX2、RECK和YAP1的表达。结果: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下调SNHG1后miR-590-5p的表达显著升高。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转染miR-590-5p mimic和野生型SNHG1片段的细胞中荧光素酶的活性显著降低。此外,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iR-590-5p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CaOV3、OV-90细胞中miR-590-5p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卵巢癌细胞。转染miR-590-5p mimic显著上调了CaOV3、OV-90细胞中miR-590-5p的表达并且抑制了这两株细胞的增殖,同时抑制了两株细胞中SOX2、RECK和YAP1的表达。结论:miR-590-5p的低表达与卵巢癌的进展密切相关,miR-590-5p能够介导SNHG1信号并且通过对其下游靶基因的调控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异黏蛋白(MTDH)基因和自噬相关基因7 (ATG7)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6例CRC患者的CRC组织及癌旁组织,比较CR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MTDH mRNA和ATG7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不同临床特征CRC患者的CRC组织/癌旁组织MTDH mRNA、ATG7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RC组织/癌旁组织中MTODH mRNA和ATG7 mRNA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MTDH mRNA与ATG7 mRNA的相关性。结果 CRC组织中MTDH mRNA和ATG7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1);TNM分期为Ⅲ~Ⅳ和有肝转移的CRC患者中,CRC组织/癌旁组织中的MTDH mRNA和ATG7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Ⅰ~Ⅱ期和无肝转移的CRC患者,低分化程度的CRC患者中CRC组织/癌旁组织中的MTDH mRNA和ATG7 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P <0.01)。ROC曲线分析结果 CRC组织/癌旁组织中MTDH mRNA、ATG7 mRNA的AUC面积分别是0.934、0.900,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0.91%、89.39%,特异度分别为86.37%、84.35%。Pearson分析结果表明CRC中MTDH的表达与ATG7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2,P=0.002)。结论 CRC组织中MTDH mRNA、ATG7 mRNA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CRC组织中MTDH mRNA、ATG7 mRNA与TNM分期、分化程度、伴肝转移相关。CRC组织中MTDH mRNA、ATG7 mRNA具有诊断价值且两者具有正相关。  相似文献   
58.
《陕西医学杂志》2019,(5):679-681
肿瘤是遗传学和表遗传学共同作用的结果。胃癌表遗传学主要表现为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几种抑癌基因的甲基化导致其功能缺失,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此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9.
<正>乙基丙二酸脑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于1991年BURLINA等[1]首次对其进行了描述,直到2004年TIRANTI等[2]确定了相关基因ETHE1。我国则于2008年首次报道1例伴有听神经损害的儿童乙基丙二酸尿症[3],于2009年该基因功能得以验证,该病除少数例外,多发生在地中海或阿拉伯地区[4],截至目前为止仅100余例报道[5]。乙基丙二酸脑病临床表现较相似,典型临床  相似文献   
60.
背景与目的:单羧酸转运蛋白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1,MCT1)是细胞转运乳酸、丙酮酸等代谢产物及能量物质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其在胰腺导管癌中的作用及机制鲜有研究报道。该研究旨在探讨MCT1在胰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纳入78例胰腺导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CT1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在体外细胞系水平上,我们运用胰腺癌细胞系PANC-1和Capan-1,运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析沉默MCT1后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浸润的改变。为明确MCT1的相关作用机制,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iR-124-3p是MCT1的潜在调控微小RNA;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24-3p对MCT1的调控效果;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分别检测51对新鲜胰腺癌组织中MCT1和miR-124-3p的基因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MCT1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相比癌旁正常组织,MCT1在胰腺导管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胰腺导管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不良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在体外细胞系水平上,沉默MCT1能够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系PANC-1和Capan-1的增殖、迁移和浸润;miR-124-3p在胰腺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并且与MCT1 mRNA的表达具有显著负相关性,能够负调控MCT1的蛋白表达。结论:MCT1是胰腺导管腺癌的致癌基因,miR-124-3p能够负调控MCT1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