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目的将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3DDCEMRP)和动脉法间接门静脉造影(TAP)对照,评价细针脾穿刺CO2门静脉造影(CO2-SP)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35例接受了以上3种方法门静脉造影。对照分析CO2-SP、3DDCEMRP和TAP对门静脉的显示能力,包括:(1)门静脉成像质量;(2)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的开放性;(3)侧支循环发生的部位及分布的范围。结果CO2-SP、3DDCEMRP和TAP门静脉显影质量的平均得分分别为6.46±1.68、5.60±1.55、4.77±1.61,方差分析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9,P<0.05)。3种方法显示门静脉开放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0.05),不一致主要表现为显示门静脉开放性程度不同。对侧支循环显示率分别为97%、92%和70%,χ2检验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2,P=0.001)。结论CO2-SP显示门静脉的图像质量优于3DDCEMRP和TAP;CO2-SP能够准确显示门静脉开放性及侧支循环,尤其在门静脉狭窄程度及细小侧支循环方面具有更强的显示能力。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对经皮脾穿刺CO2门静脉造影与动脉法间接门静脉造影进行对照研究,评价其造影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1例患者(男16例,女5例),原发性肝癌15例,转移性肝癌6例。分别同时行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静脉造影和经皮脾穿刺CO2门静脉造影,对造影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经皮脾穿刺CO2门静脉造影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21例经皮脾穿刺CO2门静脉造影中20例造影成功,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动脉间接法门静脉造影(t=6.815,P〈0.01)。木中有10例患者(10/21)CO2造影术中有一过性轻度腹部不适,1例术后脾脏出血。结论 经皮细针穿刺脾脏CO2造影可清晰显示门静脉结构,图像质量优于动脉法间接门静脉造影,造影方法简便、创伤小、经济;熟练的操作可以提高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43.
兔VX2肝种植肿瘤模型制作的完善及综合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进一步完善兔VX2肝种植肿瘤模型的制作,比较种植肿瘤的CT、MRI及DSA影像表现,评价各影像检查对瘤体显示的优越性.方法 实验动物为新西兰大白兔(前期实验12只,后期实验24只),采用动物后肢皮下注射接种传代保存瘤种.模型前期制作采用包埋法接种,后期采用针头注入法接种于兔肝左叶,并于术前1 d及术后1、3 d、1、2周检查肝肾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接种2周后行CT、MR成像,随后行经股动脉肝动脉超选择DSA及纳米磁性粒子介入治疗.结果 前期实验肿瘤种植成功率66.7%,后期实验种植成功率100%.术后ALT、AST有一过性增高,无统计学意义;BUN、Cr无明显变化.术后CT平扫肿瘤为略低密度病灶,强化不明显,境界清晰;MR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EPI序列T2WI呈略高信号影;DWI成像见高亮信号影,显示清晰;介入术中DSA造影可见肝左叶孤立的丰富血管肿瘤,供血动脉增粗,经超选择注入纳米磁性粒子,肿瘤内密度明显增高.结论 兔VX2肝种植肿瘤模型是介入治疗实验研究理想的动物模型.VX2瘤粒针头注入法较包埋法成功率更高,其建立过程对兔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CT平扫增强,MR平扫,EPI序列及DWI成像对于肿瘤的影像评价互有优势,EPI及DWI成像可更灵敏地显示肿瘤,DSA可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供血及肝内有无转移.  相似文献   
44.
移动式C臂DSA机与CT机的联合导向在介入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移动式C臂DSA机与CT联合导向下行介入治疗的定位、操作方法及意义。方法 将移动式C臂DSA机与CT机组成联合机。先用体表标记尺与CT扫描来确定穿刺点,测量出进针的角度及深度。在C臂机实时透视监视下将穿刺针穿刺达病变部位后,再作CT扫描证实。最后在C臂机实时透视下完成药物注射治疗。共治疗142例,主要包括: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经皮肝脓肿穿刺留置导管引流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手术,经皮穿刺椎体骨活检术等。结果 在组合机导向下行介入手术142例共158次操作,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移动式C臂DSA机与CT机联合导向操作简便,具有定位准确,实时监视的优点,为介入治疗提供了更加安全的导向方法,扩大了介入放射学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5.
利用转向钳夹系统行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用可转向钳夹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脱垂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试验 :用 2只猪 8个腰椎间盘进行器械的切割实验。临床应用 :选择 12例 (L4 510例、L5 S12例 )经CT或MRI检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突出物较大 ,压迫硬膜囊均在 4 0 %左右并伴不同程度的脱垂 ,患者症状、体证与影像结果相符 ;采用转向钳夹系统进行突出髓核切除术 ;临床疗效评价采用MacNab标准。结果 体外试验及临床应用均获得成功。临床应用结果 :显效 4例 (33.3% )、有效 5例 (41.7% )、无效 3例 (2 5 .0 % ) ;术后CT复查 :显效、有效患者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回纳、突出物CT值较术前明显降低 ,范围在 8~ 30之间 ,平均 18± 5 ,无效者CT复查结果无变化。结论 用可转向钳夹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脱垂患者是有效的、安全的 ,并在一定程度上延伸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46.
本文总结了 15例脊髓内AVM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以下就脊髓内AVM的DSA分型、栓塞指征及治疗结果讨论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患者 15例 ,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9~ 4 3岁 ,平均 2 1 2岁。病程 16小时~ 6个月余不等。临床症状及体征 :4例突发性胸背部疼痛、双上肢和 /或双下肢瘫痪伴二便障碍 ,浅深感觉消失 ;6例病人为缓慢进程 ,突然发作 ;5例为渐进性双下肢不同程度感觉障碍、肌力减退。二、DSA检查及栓塞治疗造影采用COOK公司 4F 5FCobra或H2导管 ,造影剂选用Omnipaque(30 0mgI/ml)或Ultravi…  相似文献   
47.
α—取代的对甲磺酰基苯丙烯酸的合成及抗炎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寻找高效低毒的非甾体抗炎药.方法以COX-2选择性抑制剂罗非昔布为先导化合物,合成其开环衍生物,应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评价其抗炎活性,并考察连续经口给药对大鼠胃肠道的影响.结果合成了17个目标化合物(I1-17),I1-15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I1,3,7,9,10,13,15,16对小鼠耳肿胀模型表现显著的抗炎活性,I1,13,15对大鼠角叉菜胶致足跖肿胀模型显示较强的抗炎活性,在致炎后3 h I15的抗炎活性与双氯芬酸相当(P>0.05),I13,15与罗非昔布相当(P>0.05).上述活性化合物的胃肠道副作用小于双氯芬酸,但略大于罗非昔布.结论 I13,15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8.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骨质疏松症是1种常见病,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在轻微外伤、甚至无外伤的情况下都可能发生骨折,椎体为骨质疏松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仅在美国,就有骨质疏松病人2 800余万人,每年约有50~75万名患者发生椎体骨折,每年耗费医疗费约150亿美元[1,2].在我国,据上海的抽样统计,40岁以上每10岁为1个年龄组,即40~49、50~59、60~69、70~79,以及80岁以上者,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分别为18.2%、25.9%、54.8%、67.5%和90.0%[3].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17个目标化合物——α—取代的对甲磺酰基苯丙烯酸进行抗炎活性初筛,并考察其中活性化合物对大鼠胃肠道的影响。[方法]以双氯芬酸和罗非昔布作为阳性对照药,首先采用小鼠耳二甲苯致炎模型对所有目标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初筛;随后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对其中活性化合物继续进行抗炎活性筛选;选用活性化合物给大鼠连续灌胃7天,并于末次给药后观察并比较其对大鼠胃肠道的影响。[结果]目标化合物ZA1、ZA3、ZA7、ZA9、ZA10、ZA12、ZA16、ZA16均能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其中ZA1、ZA13、ZA15能明显减轻大鼠足跖肿胀,且ZA13、ZAl5与罗非昔布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大鼠胃、十二指肠溃疡面积测定结果发现,所有受试药物中罗非昔布、ZA7、ZA9、ZA10、ZAl2、ZAl5的胃肠道副作用小于双氯芬酸(P<0.05),其中ZAl、ZA15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ZAl0与罗非昔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目标化合物ZA13、ZA15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即新生血管的形成,是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创伤修复所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也是对局部组织缺血的反应。肿瘤血管生成就是新生血管在肿瘤现有血管上形成的过程。这些新生血管不仅能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还会引起血容积、灌注量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等变化,因此,要想实现对肿瘤早期诊断及准确疗效评价,不仅要求对肿瘤可视的表观特征进行监测,而且更需要深入到肿瘤的微循环及代谢情况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