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5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7 毫秒
41.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攀升,血管并发症是其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内皮功能障碍可导致一系列血管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糖尿病肾病等.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作为新一代降糖药物,既能改善血糖,又可调节内皮功能,GLP-1的出现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本文从宏观上把握了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诱导的细胞损伤和GLP-1对于内皮细胞的保护,以期在GLP-1对AGE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上有一个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腰围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寻找腰围预测NAFLD的最佳切点.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空腹血糖、血脂、腹部超声检查,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得到腰围预测NAFLD的最佳切点.结果:1 535例研究对象中共检出375例NAFLD,总患病率为24.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41.2%,女性为10.2%.腰围是NAFLD的危险因素.在ROC曲线分析中,男性腰围预测NAFL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5,女性为0.949.男性及女性腰围预测NAFLD的最佳切点值分别为88.3 cm(敏感度:86.4%,特异度:85.9%)和82.4 cm(敏感度:93.2%,特异度:89.9%).结论:腰围对NAFLD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佛山地区人群腰围预测NAFLD的最佳切点值男性为88.3 cm,女性为82.4 cm.  相似文献   
43.
44.
45.
目的 通过小分子干扰(siRNA)技术沉默大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IMECs)的钙非依赖型磷脂酶A2(iPLA2)基因,研究不同葡萄糖浓度对IMECs iPLA2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分离纯化大鼠胰岛,获取IMECs细胞,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其分为正常糖组(5 mmol/L)、恒定高糖组(28 mmol/L)及间歇高糖组(每24小时轮换培养于5mmol/L或28 mmol/L葡萄糖);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葡萄糖浓度分别为恒定的5 mmol/L、28 mmol/L以及每24小时轮换的5 mmol/L或28 mmol/L培养条件下的IMECs iPLA2的基因表达;合成iPLA2的RNA干扰序列并转染至IMECs中,通过RT-PCR验证其是否转染成功;采用细胞DNA片段化检测和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PI)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葡萄糖浓度条件下IMECs的凋亡.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凋亡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两因素ANOVA分析.结果 RT-PCR检测显示各组细胞iPLA2基因表达逐渐减弱,依次为1.90±0.23、0.90±0.05及0.23±0.03,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合成并转染iPLA2 siRNA后,IMECs间歇性葡萄糖培养组较正常糖组及恒定高糖组DNA片段化更为明显,间歇高糖组流式细胞凋亡率较正常糖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9±2.7比3.1±1.0,P<0.05).结论 间歇性高糖环境可抑制IMECsiPIA2基因表达,且通过小分子干扰技术抑制iPLA2基因表达能够促进细胞的凋亡,提示iPLA2表达减弱可能参与了间歇性高糖诱导的IMECs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46.
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Ⅲ(NCEP ATPⅢ)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 2002)实用临床建议均强调,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首要的治疗目标。来自动物实验、实验室研究、流行病研究的结果均表明LDL-C  相似文献   
47.
试管法纯化人胰岛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用试管法初步建立纯化人胰岛细胞的方法。方法 用胶原酶P两步法消化分离胰腺 ,用试管法通过不连续密度梯度HC -A -Ficoll纯化液纯化人胰岛细胞。通过DTZ染色 ,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胰岛细胞的数量和纯度 ,用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胰岛细胞的功能。结果 纯化后平均每个胰腺可获得 (5 35 0 0±2 1 4 6 5 )个胰岛细胞团 ,平均每克胰腺组织可获得胰岛细胞团 (75 0± 2 6 7) ,平均纯度为 72 92 %。纯化后的胰岛细胞对胰岛素释放刺激反应良好 ,高糖时胰岛素的释放量为低糖时的 1 89倍 (P <0 0 1 )。结论 建立了人胰岛细胞纯化的方法 ,纯化的胰岛细胞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西吡氯铵含片对口源性口臭致臭菌的抑制作用,探讨西吡氯铵含片治疗口源性口臭的效果。方法(1)选择中
间普雷沃菌,致臭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以及唾液链球菌作为实验菌,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确定西吡氯铵含片对四种实
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2)使用硫化物检测仪Halimeter 测量加入西吡氯铵含片的三种菌培养液厌氧培养4 h和8 h后产
生的挥发性硫化物(VSCs)数值;(3)通过检测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长短以及VSCs水平的下降情况,来评价西吡氯铵含片在人
体内抑制致臭菌,降低挥发性硫化物的产生,消除口臭的功效。结果(1)西吡氯铵含片对所有实验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2)西吡氯铵含片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具核梭杆菌产VSCs的效果明显,其效果与氯己定的抑菌效果相近;
(3)与蒸馏水漱口相比,口腔含服一片西吡氯铵含片后,半胱氨酸激发VSCs的水平下降百分比明显(P<0.05),作用持续时间为
230 min。结论西吡氯铵含片对口源性口臭患者口腔内致臭菌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对治疗口源性口臭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9.
目的:以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AngⅡ1型受体(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作用于RIN-m细胞(来源于射线诱导的褐鼠胰岛素细胞瘤),观察RIN-m合成及分泌胰岛素功能及细胞凋亡的情况.为进一步在临床中研究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糖代谢的改善作用提供实验证据.方法:细胞的培养及干预:RIN-m细胞(40~50代)接种于3 mL含5.6 mmol/L葡萄糖的RPMI 1640培养液中.A组加入10μL生理盐水,B、C、D、E组加入终浓度分别为0.1、1、10及100 nmol/L的AngⅡ,F组在加入100 n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醋酸盐前10 mim给予氯沙坦1 μmol/L.各组处理后继续置于37℃、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48 h.RIN-m细胞行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及TUNEL检测凋亡.结果:两种凋亡检测结果大致相似,TUNNEL检测各组凋亡率分别为(7.50±1.18)%,(8.15±0.97)%,(12.67±1.35)%,(15.88±1.75)%,(20.66±0.80)%,(7.74±0.84)%;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凋亡率分别为(7.62±0.87)%,(8.74±1.31)%,(14.64±1.48)%,(16.47±0.88)%,(20.51±1.03)%,(7.63±0.79)%.AngⅡ干预组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并呈剂量-效应依赖关系,氯沙坦预处理+AngⅡ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结论:AngⅡ可能通过与胰岛β细胞表面AT1受体结合而诱导RIN-m细胞凋亡,氯沙坦可抑制AngⅡ的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以不同抑制剂阻断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后叙利亚金黄地鼠胰岛细胞生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方法 分离纯化叙利亚金黄地鼠胰岛细胞,分为对照组、卡托普利组、糜蛋白酶抑索组、抑肽酶组、α-抗胰蛋白酶组、卡托普利+糜蛋白酶抑索组共6个组,加入血管紧张素Ⅰ后按组别依次加入PBS、卡托普利(终浓度1mmol/L)、糜蛋白酶抑素(终浓度1mmol/L)、抑肽酶(终浓度1mmol/L)、α-抗胰蛋白酶(终浓度50μg/ml)、卡托普利联合糜蛋白酶抑素(终浓度均为1mmol/L)干胰岛细胞,然后以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各组上清中AngⅡ的含量.结果 卡托普利组、糜蛋白酶抑素组上清Ang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但分别较不加抑制剂的对照组减少了42.50%和50.94%(P<0.01),而α-抗胰蛋白酶和抑肽酶组分别较对照组减少了20.04%和18.67%(P<0.05),卡托普利+糜蛋白酶抑素组则较对照组减少了81.82%(P<0.01).结论 胰岛局部AngⅡ的生成除经典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途径之外还存在糜蛋白酶途径;非疾病状态下由ACE途径和糜蛋白酶途径所生成的AngⅡ的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