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62篇
  免费   3729篇
  国内免费   2922篇
耳鼻咽喉   581篇
儿科学   941篇
妇产科学   517篇
基础医学   1994篇
口腔科学   439篇
临床医学   14010篇
内科学   7564篇
皮肤病学   1182篇
神经病学   699篇
特种医学   17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8篇
外科学   2186篇
综合类   22366篇
预防医学   8635篇
眼科学   423篇
药学   14794篇
  37篇
中国医学   8183篇
肿瘤学   1306篇
  2024年   175篇
  2023年   853篇
  2022年   1070篇
  2021年   1432篇
  2020年   1537篇
  2019年   1539篇
  2018年   826篇
  2017年   1329篇
  2016年   1691篇
  2015年   2111篇
  2014年   3516篇
  2013年   3704篇
  2012年   4827篇
  2011年   5342篇
  2010年   5053篇
  2009年   4803篇
  2008年   5454篇
  2007年   4925篇
  2006年   4867篇
  2005年   4876篇
  2004年   3808篇
  2003年   3846篇
  2002年   3155篇
  2001年   2702篇
  2000年   2145篇
  1999年   1727篇
  1998年   1478篇
  1997年   1382篇
  1996年   1313篇
  1995年   1246篇
  1994年   1039篇
  1993年   818篇
  1992年   647篇
  1991年   629篇
  1990年   527篇
  1989年   573篇
  1988年   256篇
  1987年   180篇
  1986年   157篇
  1985年   84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成药》2019,(1)
目的优化甘草微型饮片切制工艺,建立其UPLC指纹图谱。方法以流动性、出膏率以及甘草苷、甘草酸、甘草素、甘草次酸、异甘草素、查耳酮含有量为评价指标,软化时间、饮片厚度、饮片粒径、干燥温度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切制工艺。甘草70%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BEH C_(18)色谱柱(2. 1 mm×50 mm,1. 7μm);流动相乙腈-0. 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 3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7 nm。结果最佳工艺为粒径0. 5~0. 9 mm,厚度1 mm,软化时间1 h,干燥温度50℃。10批样品UPLC指纹图谱中有25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 9。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 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 4%~102. 5%,RSD 0. 29%~1. 9%。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甘草微型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2.
在临床试验研究中涉及人体数据的研究时,应该在文中说明所采用的试验程序是否已经通过伦理审查委员会(单位或国家)的评估,并著录其审批文号;如果没有正式的伦理委员会,则应在文中描述该研究是否符合2013年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www.wma.net/en/30publications/10policies/b3/index.html)的要求。  相似文献   
43.
目的 介绍单臂试验连续型数据的Meta分析模型、贝叶斯方法及实现。方法 阐述正态-正态层次模型,基于该模型框架,以贝叶斯方法拟合随机效应模型,对效应参数μ和异质性参数τ分别选择不同的先验,使用R软件的bayesmeta包对两个文献数据重新分析。结果 在正态-正态层次模型框架下,基于不同的先验信息,贝叶斯Meta分析结果为:数据1参数μ的点估计及95%CI分别为-4.26(-6.97, -1.92)和-4.50(-9.27, -0.53),参数τ点估计及95%CI分别为1.51(0.41, 2.75)和2.28(0.00, 6.57);数据2参数μ的点估计及95%CI分别为-4.07(-5.54, -2.71)和-4.12(-5.96,-2.46),参数τ点估计及95%CI分别为1.54(0.78, 2.48)和1.81(0.74, 3.51)。结论 不同的先验可能影响参数估计值。基于NNHM框架下的贝叶斯方法适用于单臂试验连续型数据的Meta分析。Bayesmeta包以其简单、快速、准确、可重量性算法等可以用于实现贝叶斯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  相似文献   
44.
《中华眼科杂志》2022,(6):401-404
息肉状脉络膜病变(PCV)目前被归类为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nAMD)的一个亚型, 但PCV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预后与nAMD有显著差异。鉴于PCV在亚洲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 眼底专家推行了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用于研究针对PCV的有效和经济适用的治疗方案, 并为PCV患者的诊治提供1级循证医学证据。本文从PCV治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进行探讨, 希望对未来治疗该疾病的方向引发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5.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数据库中有关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2年2月8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从中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使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涉及1129例患者、8种健康教育模式。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效果中,排序结果从优到劣前三位依次为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个性化健康宣教、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结论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在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较其他7种教育方法相对有效。  相似文献   
46.
文章为确保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数据准确性的获得,就CPET实施的场地、环境的感染控制、设备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临床操作前的准备和操作中的规范和安全实施的新进展做一介绍,以便安全准确的得到CPET数据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术中胆汁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选取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5例ACS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取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85例ACST患者共检出病原菌8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0株(71.43%),革兰阳性菌24株(28.57%),分离的主要病原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30株(35.71%),粪肠球菌11株(13.10%),肺炎克雷伯菌10株(11.90%),铜绿假单胞菌8株(9.52%),阴沟肠杆菌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均为6株(7.14%),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4.76%);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有较高的敏感性,而对氨苄西林、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头孢唑林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庆大霉素、青霉素G、红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克林霉素耐药性较高,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具有较高的药物敏感性。结论 ACST患者胆汁标本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不良影响及相关对策.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3月接诊的100例健康体检者当做研究对象.于次日清晨抽取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6 mL,并将其平均分为两份.对其中一份血液样本进行溶血处理,并将其纳入研究组;另一份血液样本不进行任何处理,并将其纳入对照组.详细记录两组血液样本的生化检验结果 ,并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不良影响及干扰作用.结果 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ALB、TG、UA、BUN、Cr等指标水平,组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ALT、AST、TBIL、TP、LDH、K+、CK、GLU、DBIL、TC、ALP等指标水平,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血现象会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产生较多的不良影响及干扰,不仅会降低酶类指标的血液检测真实性,还会严重降低其准确性,为了确保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真实和可靠,还应该加强临床生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预防溶血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调神针法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并基于“过度觉醒”探讨针刺治疗慢性失眠症的潜在机制。方法 将60例慢性失眠症(Chronic insomnia, CI)患者,随机分为调神针刺组(试验组)30例和假针刺组(对照组)30例。调神针刺组选用百会、印堂、神门(双)、三阴交(双),假针刺组采用非病症相关穴位浅刺的方法。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连续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结束治疗1月随访时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总积分及各因子积分、过度觉醒量表(Hyperarousal scale, HAS)积分、血清皮质醇(Cortisol, CORT)浓度变化。结果 治疗后与随访时比较,调神针刺组各量表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 0.01);治疗后血清COR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1)。治疗后,假针刺组PSQI总分及血清CORT与治疗前比,均明显下降(P < 0.05);随访时假针刺组各量表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调神针刺组各量表积分及血清CORT降低均明显优于假针刺组(P < 0.01)。结论 调神针法可明显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过度觉醒状态,降低血清CORT浓度可能是潜在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芪-赤芍配伍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Pharmmaper数据库,筛选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结合Genecards数据库挖掘的COPD相关靶点,对黄芪-赤芍药对与COPD靶点进行PPI网络构建,交互处理得到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的关键靶点,并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主要活性成分与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等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利用A549炎症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对结果加以验证。结果 黄芪-赤芍药对中44个有效成分作用于COPD,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丁子香萜、芍药苷、(2R,3R)-4-methoxyl-distylin、二氢异黄酮;黄芪-赤芍药对通过IL6、PTGS2、TNF等113个靶蛋白,调控Ras、PI3KAkt、IL-17等多条信号通路治疗COPD,且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奈酚、丁子香萜、芍药苷与IL-6、PTGS2、TNF大分子蛋白有良好的结合性,体外细胞试验证实,槲皮素与山奈酚均能减少IL-8,MMP-9炎症因子的分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效果;芍药苷有明显的扩血管、抗血栓之效。结论 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初步揭示了黄芪-赤芍药对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上皮细胞生长增强保护屏障等预测出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的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其活性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研究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