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8例卵巢非霍奇金淋巴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8例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卵巢恶性肿瘤0.51%(8/1552),继发5例,原发3例,按FIGO分期Ⅰ期1例,Ⅱ期1例,Ⅲ期3例,Ⅳ期2例,1例未行手术分期不明,病理类型均属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裂-无裂细胞、混合细胞、小细胞各2例,大无裂及中心细胞各1例,本组单纯化疗1例,余7例均采用综合治疗,随访结果5例死亡,生存期1-21个月,3例存活,[结论]对于青壮年卵巢肿瘤患者,如肿瘤呈实性、双侧性且伴有CA125增高者,应警惕卵巢淋巴瘤的可能;治疗多采用手术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发较继发预后好,但原发甚罕见。  相似文献   
42.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 WAF1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WAF1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30例正常卵巢、32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55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WAF1mRNA和WAF1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进行探讨。【结果】正常卵巢、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WAF1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6%、40%(P=0.012),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56%、36%(P=0.001),卵巢上皮性癌WAF1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低于其它两组。卵巢上皮性癌中WAF1mRNA表达与其蛋白表达呈正相关。WAF1蛋白低表达与卵巢癌FIGO分期晚有关(P=0.032),与年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残余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WAF1mRNA与上述各项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P>0.05)。【结论】与正常卵巢和良性卵巢肿瘤相比较,卵巢上皮性癌存在WAF1基因转录抑制及蛋白表达低下,WAF1下调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生有关;晚期卵巢上皮性癌较早期者WAF1蛋白表达低,提示WAF1蛋白低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43.
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21^WAF1/CIP1与肿瘤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细胞周期运转机制的研究,揭示了肿瘤发生的细胞调控机制紊乱、分化受阻的分子机理。P^21^WAFI/CIP1(简称P21)是最早发现并克隆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蛋与细胞多种功能。近年发现p21基因多态性及阳性表达与多种肿瘤的生物学徒谓关,新近研究更显示出p21介导的基因治疗改传统的破坏性肿瘤治疗策略为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新策略的前景。本文从基因分子水平对p21与人类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  相似文献   
44.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子宫体腺癌皆可能由于雌激素水平过高引起,因而设想用黄体激素进行探讨性治疗,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1981年10月~1982年7月以黄体激素经宫腔给药,治疗子宫肌瘤27例,子宫内膜增殖症4例,子宫体癌9例。(一)药物用本院药房制的“黄体酮糊剂”,注药后能粘附于宫腔内膜,增加药物在宫腔停留和吸收的时间。“糊剂”含量分150mg/ml和300mg/ml两种,主要成份:  相似文献   
45.
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腹盆淋巴结有无转移,而腹盆淋巴结的转移与癌灶浸润子宫肌层的程度有关。本文从我院治疗的子宫内膜癌中,收集经病理证实有子宫肌层浸润者100例,就肌浸润程度与盆髂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总结并加以讨论。一、材料与结果 1.本文100例子宫内膜癌均在本院行子宫切除加盆髂淋巴结清扫术并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有子宫肌层浸润,其中有盆髂淋巴结转移者24例占24%。 2.子宫肌层受癌灶浸润的划分标准:将子宫肌层分为三等份,受侵程度在子宫肌层的  相似文献   
46.
患者,52岁,住院号49230。因发现下腹肿块3个月,于1985年9月在当地医院行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术后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浸润肌层,左卵巢转移。术后未做任何治疗。一年后因左下腹疼痛伴阴道溢液于1986年9月就诊于我院。体检:全身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平软,无腹水征及包块,肝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子宫恶性肿瘤腹腔镜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1998年8月至2006年1月行腹腔镜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95例子宫颈癌和85例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转开腹率1.67%(3/180),手术时间(255±69)min,术中出血量(347±247)mL,淋巴结切除(20±8)个。术中膀胱损伤7例(3.89%),大血管损伤6例(3.33%)。术后并发尿潴留41例(22.78%),淋巴囊肿7例,输尿管瘘2例,膀胱阴道瘘、尿失禁、肠梗阻各1例。结论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熟练和并发症防治技巧的掌握,子宫恶性肿瘤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有望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8.
MMP2及TIMP2的表达与宫颈癌肌层浸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肿瘤细胞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因子-2(TIMP2)的表达与肌层浸润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79例宫颈癌组织中MMP-2与TIMP-2的基因表达情况,收集各病例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MMP2及TIMP2表达与宫颈癌肌层浸润的关系。结果宫颈癌中MMP2及TIMP2在浅-中肌层、深-全层浸润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13%,87.5%及73.91%,65.22%。提示:MMP2的阳性表达率与肌层浸润深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2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的肌层浸润深度有统计学意义(2=3.84,P<0.05)。结论TIMP2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肌层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49.
MMP2及其抑制物TIMP2在宫颈癌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金属基质蛋白酶2及其组织抑制剂2(MMP2-TIMP2)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本研究探讨MMP2及TIMP2在宫颈癌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等CIN(Ⅱ-Ⅲ级)、79例宫颈癌组织中MMP-2与TIMP-2的基因表达情况,并与2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结果MMP2、TIMP2的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细胞浆上,细胞膜上也有少量表达。79例宫颈癌组织中MMP2、TI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95%、73.42%;CIN组中MMP2、TI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70%;正常对照组中MMP2、TI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50%。MMP2的阳性表达率在CIN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2=7.20,p<0.01);宫颈浸润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1,p<0.05);而CIN组MMP2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组比较,则显示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TIMP2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组织组与CIN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宫颈组织中,TIMP2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6,p<0.05);但CIN组与宫颈癌组TIMP2表达率的比较则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MP2、TIMP2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展有关,可被视为反映宫颈癌生物侵袭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0.
子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复发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复发规律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994年1月至2001年12月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标准其临床分期为I b1~II a期的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共124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对其复发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3%、61.4%;总复发率为39.5%(49/124),其中复发部位明确的41例患者(盆腔内、盆腔外和盆腔内外同时复发患者分别为25、13和3例)中盆腔内复发率(61.O%,25/41)显著高于盆腔外复发率(31.7%,13/41;P=0.008).多因素分析显示,髂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0.035).根据这一因素,将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为低危组(髂总淋巴结无转移,104例)和高危组(髂总淋巴结转移,20例),其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4%和2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低危组盆腔内复发率为22.1%(23/104),高危组为25.0%(5/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盆腔外复发率为7.7%(8/104),高危组为40.O%(8/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以盆腔内复发为主,而其中髂总淋巴结转移者以盆腔外复发为主.髂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