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卵巢癌脐转移(附4例临床分析)梁立治,李孟达脐部转移癌(又称SisterJoseph′sNodrie)临床上极为罕见,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约400例左右,我院自1964—1994年间,共收治卵巢癌脐转移4例,本文就其临床表现,诊断,转移途径、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癌的发生率、病因、诊断及预后。【方法】对45例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癌的发生率为3.2%(45/1389);异期癌两癌发生间隔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19年;间隔5年以上者62%(16/26);子宫内膜癌合并生殖器官恶性肿瘤53%(24/45),其中大部分为同期癌(19/24);合并乳腺癌16%(7/45);合并大肠癌11%(5/45)。先期癌的临床分期中、早期者87%,治疗均采用相应的根治性治疗,其中31%(8/26)有放疗史,23%(6/26)有化疗史。本组多原发癌的治疗,全部为根治性治疗,5年生存率为63%。【结论】①必须警惕子宫内膜癌合并生殖器官、乳腺、大肠等器官多原发癌的发生;②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癌的病因可能与共同的胚胎来源、共同的雌激素受体、放射线、抗癌药物的使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腺鳞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影响子宫内膜腺鳞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并划分高危人群。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1980年 1月 1日~ 1999年 12月 3 1日收治以手术或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子宫内膜腺鳞癌患者 78例。应用Cox多因素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 ,建立预后指数 (prognosticindex ,PI)方程 ,根据预后指数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危险组 ,计算不同危险组的期望生存曲线。结果 :患者 5年生存率为 61 1%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病理分期 (FIGO分期 )、病理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P <0 0 5。预后指数PI =1 0 89(FIGO分期 ) 0 970 (病理分级 ) 1 3 67(浸润深度 )。根据PI值将患者划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 ,3组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10 0 %、77 74%、0 ,P <0 0 0 1。 3组的 5年生存率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手术病理分期、肿瘤病理分级和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子宫内膜腺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PI值计算简单 ,可根据PI值对患者进行合理化分层 ,为临床个体化治疗和预测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53和P21蛋白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关系。方法108例上皮性卵巢癌标本用于研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53和P21蛋白表达。结果P53(10w)和P53(high)病人的5a生存率分别为60.47%和29.43%,差异有显著性(P=0.0228)。P21(10w)和P21(high)病人的5a生存率分别为31.58%和47.14%,差异有显著性(P=0.0246)。P53(10w)并且P21(high)病人的预后明显优于其他病人(P=0.0013)。P53蛋白表达与P2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P53、P21蛋白联合分析是判断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因子。结论联合分析P53、P21蛋白表达在判断上皮性卵巢癌预后上的意义优于单纯检测P53或P21蛋白表达,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7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Survivin蛋白。结果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urvivin不表达或低表达。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水平升高。Survivin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所有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上调,其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可能作为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宫颈鳞癌预后因素的层别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鳞癌预后的因素,将其按预后风险水平层别化,并建立预后预测系统以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287例FIGO Ⅰ bI-Ⅱb期宫颈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并层别化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87例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81.3%多重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1)和宫旁切缘阳性(P=0.013)(A级因素)、宫颈深肌层浸润(P=0.035)(B级因素)、具有A级因素者局部复发率、局部伴远处转移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7.4%、4.1%和13.7%:具有B级因素者局部复发率为20.0%,局部伴远处转移率为1.1%,远处转移率为1.1%:无A级或B级因素者局部复发率为9.2%.局部伴远处转移率为1.7%,远处转移率为0.8%,根据A级和B级因素建立预后预测系统,高危组患者具有A级因素,5年无瘤生存率为25.0%~61.3%;中危组患者无A级因素但具有B级因素.5年无瘤生存率为83.7%;低危组患者无A级或B级因素,5年无瘤生存率为93.9%,结论: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切缘阳性、宫颈深肌层浸润为影响宫颈鳞癌预后的因素。具有上述不同因素的患者预后风险及复发模式有所不同,有必要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uPA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7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uPAR蛋白表达.结果: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uPAR表达全部阴性.7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uPAR表达率为43.59%.Stage(Ⅰ Ⅱ)的uPAR表达率为35.5%,明显低于Stage(Ⅲ Ⅳ)的75.O%(P<0.05).高分化组(G1)、中高分化组(G2)、低分化组(G3)的uPAR表达率分别为28.9%、46.2%、78.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中uPAR蛋白表达上调.uPAR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分期及癌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它有可能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MMP-9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MMP-9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例正常卵巢组织、15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和89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MMP-9蛋白不表达或低表达.上皮性卵巢癌中,MMP-9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高表达率为56.18%.MMP-9高表达与肿瘤晚期、瘤细胞的低分化、肿瘤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P均<0.05).结论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MP-9蛋白表达上调.MMP-9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能作为判断卵巢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腺鳞癌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子宫内膜腺鳞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在1980年1月到1999年12月共收治子宫内膜腺鳞癌104例,其中78例采用手术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本文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按FIGO1988年分期Ⅰ期22例,Ⅱ期17例,Ⅲ期30例,Ⅳ期9例,中位随访时间43.7个月(1-216个月)。总的5年生存率61.1%,Ⅰ、Ⅱ、Ⅲ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87.2%,35.8%,0,病理分级G1、G2、G35年生存率100%,73.0%,34.1%(P=0.0003)。病灶侵及子宫内膜,浅肌层,深肌层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41.8%(P=0.0000)。COX模型逐步回归结果表明手术病理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腺鳞癌总的预后较典型内膜腺癌差;但其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并不低,可见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手术病理分期,吸瘤的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是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动脉化疗加全身化疗有利于改善晚期患者的预后。其确切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30岁以下宫颈癌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30 岁以下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57 例30 岁以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组) ,并随机以同期50 ~55 岁宫颈癌966 例作对照研究( 对照组) 。结果:本院30 岁以下宫颈癌新病例登记率,八十年代前为0-2 % (10/4818) ,八十年代为1-2 % (8/683) ;九十年代为5-4 % (39/720)( P<0-001) 。研究组以接触性阴道流血为主要症状,占56-1 % (32/57) 。对照组仅16 % (156/966)( P< 0-01) ;HPV 阳性率研究组为45-9 % (17/37) ,对照组为18-5 % (22/119)( P< 0-01) 。盆淋巴转移率Ⅰ期两组分别为33-3 % (5/15) 及11-3 % (36/320)( P< 0-05) ;Ⅱ期分别为46-2% (12/26) 及21-7% (88/406)( P< 0-01) 。5 年生存率研究组0 期、Ⅰ期、Ⅱ期、Ⅲ期依次为100% 、72-9 % 、43-7 % 和0,对照组依次为100% 、84-2 % 、82-7 % 和65-2% ,两组对照Ⅰ期无统计学意义,Ⅱ、Ⅲ期差异显著( P= 0-027 ,P= 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