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评估肝癌肝移植受者应用西罗莫司对肿瘤复发和受者存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行肝癌肝移植的142例受者的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应用西罗莫司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80例).采用生存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带瘤生存时间及受者对西罗莫司的耐受性.结果 两组受者无瘤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符合米兰标准者、超过米兰标准且符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标准者、超过UCSF标准者分别相比较,受者无瘤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35例肝移植后肿瘤复发,其中21例肿瘤复发后加用西罗莫司,带瘤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2个月;14例复发后继续使用原有免疫抑制剂,带瘤生存时间中位数为8个月;两者带瘤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研究组新发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口腔溃疡和高脂血症发生率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发现西罗莫司能明显降低肝癌肝移植后肿瘤复发率,但移植后肿瘤复发者应用西罗莫司可延长其带瘤生存时间;应用西罗莫司者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肝移植患者发生术后早期脓毒症时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特点.方法 前瞻性选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因慢性重型肝炎行肝移植手术患者19例,比较其与健康人群(20例)免疫状态的差异,并根据术后早期是否发生脓毒症分成脓毒症组(HSS组)和非脓毒症组(HSNS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健康人群相比慢性重型肝炎患者T%、IFN-γ/IL-4均显著下降,CD4+ CD25+ Foxp3+ Treg(%)、Foxp3 mRNA 以及IL-10浓度明显上升.9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脓毒症,2组患者T%在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显著下降,HSNS组第14天恢复至术前水平,而HSS组仍维持在较低水平.HSNS组在术后第14天Treg%(t=3.265,P=0.004)和Foxp3mRNA表达(t=2.750,P=0.013)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而HSS组术后则略呈上升趋势.HSNS组术后IFN-γ/IL-4有所上升,术后第3天最为显著(t=2.261,P =0.036),HSS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IL-10浓度术后均明显下降,其中HSNS组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而HSS组术后第14天再次上升至术前水平.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术后未合并脓毒症者免疫状态于术后7~14d开始逐渐改善,发生脓毒症者仍维持术前的免疫低下状态.  相似文献   
43.
肝移植术后原发性肝癌复发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原发性肝癌复发与HBV再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因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行肝移植手术并长期随访的34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被列入肝移植等待名单后给予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术中和术后均给予核苷(酸)类似物联合低剂量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进行预防.术后定期随访并监测患者HBV再感染的发生率及生存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术后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率分析,对HBV再感染危险因素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对HBV再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复发的时间进行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340例患者术后发生HBV再感染33例,术后1、3、5年再感染率分别为7%、10%、13%.HBV再感染的时间为1~21个月,中位数为5个月.原发病为原发性肝癌(风险比为2.98;95%可信区间为1.08~8.25,P<0.05)、术前HBV DNA载量>5log10拷贝/ml(风险比为3.99;95%可信区间为1.85~8.62,P<0.01)是发生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原发性肝癌复发者HBV再感染发生率高于未复发者,分别为27.9%和8.7%(风险比为4.58; 95%可信区间为1.88~11.12;P<0.01).12例患者肝移植术后发生HBV再感染和原发性肝癌复发,两者的复发时间具有相关性(r=0.583,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原发性肝癌复发是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recurrence and hepatitis B virus (HBV) recurrence.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340 patients underwent liver transplantation due to HBV related end-stage liver disease and received long-term follow up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 2004 to Dec 200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atients received nucleoside analogues therapy formally before entering into the waiting list and nucleoside analogues combined low-dose HBIG therapy during and after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were regularly followed up at the outpatient, monitoring the HBV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hepatitis recurrence. Result 33 patients suffered from HBV recurrence post transplantation.The 1-, 3- and 5- year recurrence rates were 7.0%, 10% and 13% respectively. The median HBV recurrence time was 5 months (1-21 months).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risk factors for HBV recurrence were HCC (HR = 2.98; 95% CI 1.08-8.25; P<0.05) and pre-transplantation HBV-DNA load over 5 log10 copies/ml (HR = 3.99; 95% CI 1.85-8.62; P<0.01). Further stratified analysis showed that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carcinoma recurrence had a higher incidence of HBV recurrence than those who did not, which were 27.9% and 8.7% (HR =- 4.58;95% CI 1.88-11.12; P<0.01) respectively. 12 patients suffered from both HCC and HBV recurrence.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HBV and HCC recurrence times (r= 0.583, P<0.05). Conclusion Post transplantation HCC recurrence is a risk factor for HBV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应用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评价其发生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的患者85例,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利奈唑胺组和万古霉素组,以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治疗结束以及治疗结束后第7天等6个时间点,分别从临床特征、血小板计数、发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累计发生率、临床疗效和细菌学检查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平均血小板数量无减少的趋势,利奈唑胺组用药前及治疗结束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71.25±11.01)×109/L和(86.74±11.60)×109/L;万古霉素组用药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为(62.0±19.11)×109/L和(85.2±12.73)×109/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前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累计发生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奈唑胺组2.3%,万古霉素组2.5%),其中利奈唑胺组45%的患者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或增加,万古霉素组47%的患者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或增加。通过临床疗效及细菌学疗效对比,利奈唑胺组和万古霉素组的有效性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临床疗效的有效率分别为90.9%和92.5%,细菌学疗效的有效率分别为91.8%和92.8%。结论与万古霉素相比,在肝移植术后发生革兰阳性球菌的患者中使用利奈唑胺并不会引起血小板的减少,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与万古霉素相似。  相似文献   
45.
肝移植术后主要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肝移植术后主要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类型及临床表现,并探讨其病因、易发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完成的467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共有91例(19.49%)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弥漫性脑病72例,脑血管意外12例,癫痫发作4例,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高龄、术前高胆红素血症、高渗透压、低血小板、肺部严重感染与弥漫性脑病密切相关.5例脑病患者施行了持续的肾脏替代治疗,8例脑出血患者中5例施行了开颅血肿清除术.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中有79例痊愈,12例死亡,与神经系统相关死亡率为10.98%.结论 神经系统病变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具有潜在危险的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免疫抑制剂的神经毒性只是一个促进因素.脑出血的发生多提示预后不良,针对病因的综合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及时调整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6.
介绍向丽萍教授运用化湿健发方结合经络辨证综合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的经验。向教授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的同时,还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规律作息指导,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诊断肝移植6个月后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肝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确诊结果分为AR组和非AR组,比较2组患者肝穿刺当天或前1天血常规中白细胞的分类,比较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在早期(术后1个月内)、中期(1~6个月)和后期(6个月后)AR组中的发生率,并评价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诊断后期A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共185例次肝穿刺、161例肝移植患者资料入组,110例次AR,其中早期32例(29.1%)、中期54例(49.1%)、后期24例(21.8%).AR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相对值显著低于非AR组,但淋巴细胞相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相对值显著高于非AR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4×109/L或相对值≥4%共28例,其中AR组25例(22.7%),早期、中期和后期AR分别为2例(6.3%)、13例(24.1%)和10例(41.7%),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诊断后期A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1.7%和100%.结论 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显著高于非排斥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对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分析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后中远期的生存情况和导致中远期生存率下降的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行原位肝移植手术,且术后存活超过1年的221个良性终末期肝病受者的资料,选取包括受者术前变量、供者变量、术中变量和受者术后变量共27个可能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的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肝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221个受体中有28人在术后1年后死亡,主要死亡原因和相关死亡率为:感染、胆道并发症、HBV复发/再感染。保留在Cox回归方程内的协变量为:高龄、ABO血型、冷缺血时间、术后感染部位和胆道并发症。 结论: 良性终末期肝病的移植患者的中远期死亡原因主要是感染、胆道并发症和HBV复发/再感染。影响受者术后中远期存活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60y),ABO血型(血型不符),冷缺血时间(>12h),术后感染部位(肺部感染)和胆道并发症(移植肝胆管弥漫性狭窄)。术前严格筛选高龄患者,选择ABO血型相同或相符的供者,缩短冷缺血时间,积极防治术后感染和胆道并发症,将有助于提高受者术后中远期存活。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在核苷类似物联合低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干预下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40例因HBV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即开始给予核苷类似物控制病情,术中和术后均给予核苷类似物联合低剂量HBIG的预防方案.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患者的HBV再感染发生率、存活率及预后.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术前2周HBV DNA水平、HbeAg水平、YMDD变异以及术后免疫抑制剂和核苷类似物使用情况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1的变量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术后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40例患者术后发生HBV再感染33例,再感染率为9.7%,再感染时间为术后(8.4±13.2)个月(2~49个月),术后1、3、5年再感染率分别为7.0%、10%、13%.33例患者HBV再感染后均停用HBIG,并调整核苷类似物的用量,除3例HBV DNA定量为3 log10~5 log10拷贝/ml外,其余均控制在3 log10拷贝/ml以下.340例患者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9%、83%和82%,其中HBV再感染者分别为94%,87%,81%,未再感染者分别为89%,82%,82%,Log-rank检验显示HBV再感染对患者长期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828).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原发病为原发性肝癌(P=0.035)、HBVDNA定量>5 log10拷贝/ml(P<0.001)是发生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原发性肝癌复发后HBV再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复发者,分别为27.9%和8.7%(P=0.001).结论 原发病为原发性肝癌及术前HBV DNA>5 log10拷贝/ml是影响HBV再感染的高危因素.在核苷类似物联合HBIG预防方案的干预下,HBV再感染对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0.
肝移植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较常见,约占13%,其中以中央脑桥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预后最差[1].中山大学附属三院移植中心从2006年开始在营养神经、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成功救治4例肝移植术后重症CPM病人,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