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诊断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A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7例肝移植术6个月后行肝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确诊结果,比较迟发性AR组(AR组,24例次)和非迟发性AR组(非AR组,16例次)患者肝穿刺当日或前1d血常规中白细胞的分类,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的最佳截断值,分析其诊断迟发性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AR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AR组。ROC曲线分析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分别为0.145×109/L和0.023时约登指数最高(分别为0.333和0.62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和0.813。分别以0.145×109/L和0.023作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升高的截断值,诊断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6和0.88、0.75和0.88。当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285×109/L和比例≥0.03时,诊断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25和1.0、0.50和1.0,所有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285×109/L者的细胞比例均≥0.03。结论肝移植术后6个月,延迟性AR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延迟性AR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03对诊断迟发性AR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活体肝移植中,重建肝静脉的通畅回流是保证右半肝活体肝移植术手术成功,避免发生小肝综合征(small-for-size syndrome,SFSS)的主要因素之一.早期发现并正确处理肝静脉流出道梗阻(hepatic venous congestion,HVC)可以有效保护移植肝脏,提高活体肝移植疗效.现对我中心2007年5月至2009年6月施行的22例右半肝活体肝移植中发生HVC的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RAPA)对树突状细胞(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诱导分化Lewis大鼠骨髓源性DC,第6天同时加入脂多糖(LPS)和10μg/L或100 μg/L RAPA,48 h后检测共刺激分子、细胞凋亡、上清液白细胞介素(IL) -10和IL-12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观察DC刺激Brown Norway大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RAPA能抑制DC成熟,共刺激分子的上调显著受抑,细胞凋亡增加,100 μg/L RAPA组DC凋亡率达53%.DC在脂多糖作用下分泌IL-10、IL-12上升至( 1533±117)、(2575 ±58) ng/L,但同时加入100μg/L RAPA后,两者下降至(330±159)、( 245±63) ng/L.RAPA处理的DC对T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结论 雷帕霉素能抑制DC成熟并诱导其凋亡,RAPA处理的DC分泌细胞因子降低,且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除了作为重型肝炎患者行肝移植前的过渡,还起着术后多器官支持的作用~([1-2]).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我中心对11例肝病患者在肝移植围术期进行ALSS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肝移植病区与非肝移植病区细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病区和非肝移植病区住院患者的病原菌阳性标本进行分析。比较两个病区的菌株分布和耐药性。结果肝移植病区共检出菌株116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占60.3%,革兰阳性(G+)球菌占39.7%。非肝移植病区共检出菌株1791株,G-杆菌和G+球菌分别占53.1%和46.9%。非肝移植病区检出的G-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占57.2%,非发酵菌占32.2%;而肝移植病区非发酵菌占64.3%,肠杆菌科细菌占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移植病区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肝移植病区,分别为80.0%、51.1%,87.5%、48.9%(均为P〈0.05)。非肝移植病区未发现泛耐药G-杆菌,肝移植病区检出2株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1株鲍曼不动杆菌或溶血不动杆菌。非肝移植病区中1.9%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耐药,肝移植病区为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移植病区检出的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而非肝移植病区相应为41.6%。结论肝移植病区和非肝移植病区病原菌的菌种分布不同。与非肝移植病区比较,肝移植病区检出的病原菌耐药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在肝移植术后因严重感染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中的应用&#65377; 【方法】 分析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肝移植术后因感染引起MODS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超滤率是否大于35 mL/kg/h分为HVHF组(49例)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组(25例)&#65377;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65380;48 h&#65380;72 h APACHⅡ评分&#65380;电解质&#65380;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各项指标,以及临床转归&#65377;分别对组内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以及两组间各时间点之间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65377; 【结果】 HVHF组患者,APACHⅡ评分&#65380;乳酸&#65380;肌酐&#65380;心率&#65380;多巴胺用量&#65380;气道平均压和气道峰压&#65380;氧合指数等指标在治疗后24 h&#65380;48 h&#65380;72 h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5)&#65377;CVVH组患者,APACHⅡ评分&#65380;乳酸&#65380;气道平均压和气道峰压值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 > 0.05),心率&#65380;多巴胺用量和氧合指数虽较前有所改善,但程度均不如HVHF组(P < 0.05)&#65377;HVHF组死亡率为59.2%(29/49),CVVH组为84.0%(21/25),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χ2 = 4.652,P = 0.031)&#65377;【结论】 HVHF通过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为其他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有助于提高肝移植术后危重患者的生存率&#65377;  相似文献   
7.
蔡常洁  李敏如 《广东医学》2011,32(16):2077-2078
器官移植术已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方法,但由于这部分患者术前病程长,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并因此影响手术预后.术后及时的营养补充可缩短器官移植患者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合理的营养支持除了补充每天所需热量外,对移植器官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除了常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和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补充外,现有研究显示外源性特殊成分的供给有助于移植器官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口服万古霉素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肠梗阻的58例患者,根据时间和治疗方法分成A组(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31例,给予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适当胃肠内、外营养以及应用抗生素的常规治疗)和B组(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27例,同A组常规治疗措施外,配合采用生长抑素及口服万古霉素)。结果本组肝移植术后早期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为13%(58/441)。B组患者恢复肠鸣音及排气、排便的时间分别为(7.1±2.0)d和(8.4±2.4)d,A组则分别为(9.1±3.0)d和(10.8±3.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胃肠减压引流量[(298±58)ml/d]明显比A组[(485±106)ml/d]减少;B组发生菌群失调的比例(55%)比A组(77%)明显降低;两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口服万古霉素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肠梗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重型肝炎病人肝移植围手术期若干问题的处理经验.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完成的218例重型肝炎肝移植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8例重型肝炎肝移植围手术期成活率92.7%(202/218),其中急性重型肝炎肝移植为90.4%(57/63),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为93.5%(145/155).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分别为感染(74.7%)、肝移植相关性脑病(65.6%)和.肾功能不全(14.7%).结论 重型肝炎肝移植的围手术期死亡率高.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足提高重型肝炎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二匹伏酯(ADV)联合抗乙型肝炎球蛋白(HBIG)预防存在YMDD变异者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效果.方法 16例患者肝移植前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其HBV DNA聚合酶发生YMDD变异,对拉米夫定产生耐受,术前患者开始口服ADV,并肌肉注射小剂量HBIG,以预防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术后监测移植肝功能以及血清和肝组织中HBV标志物.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9.4个月,除1例死于肝癌复发外,其余患者存活.15例于术后4周内、1例于术后6个月HBVDNA转阴,此后HBV DNA持续阴性.结论 采用ADV联合小剂量HBIG肌肉注射可以有效预防存在YMDD变异者肝移植后的乙型肝炎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