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肝脏非实质细胞在肝脏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回顾近几年关于非实质肝细胞,如Kupffer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肝星状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分析表明肝脏非实质细胞在HIRI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能通过各种途径最终加重或者减轻HIRI。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血清IL-2、IL-4、IL-10、IFN-γ和TGF-β的变化,探讨其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4例CHB患者作为CHB组、8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作为AHB组,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上述5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CHB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均明显高于AHB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组和AHB组的CD4+CD25+Treg百分率与血清HBV-DNA及ALT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CHB组血清IL-2、IL-4、IL-10、IFN-γ和TGF-β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组IL-2及IFN-γ分别与ALT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免疫紊乱,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h1/Th2细胞的失衡与乙型肝炎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44.
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血浆、尿中内皮素浓度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患者血浆、尿呐皮素(ET)含量。结果:PHG患者血浆ET(PEt)尿ET(UEt)及PEt/UEt显著高于非PHG肝硬化患者和正常人,且与食管静脉同张程度、脾厚和门脉宽度成正比。轻、重度PHG上述三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ET参与PHG的形成机制,可能主要与ET使门脉压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替比夫定(TBV)短期治疗后肌酸激酶(CK)水平的变化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我院应用TBV治疗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疗程6个月,每月随访1次,检测并计算CK升高程度、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应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评估TBV剂量及疗程与血清CK值的相关性,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HB患者CK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在随访6个月期间.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在第4月末为峰值(P〈0.05),而CK升高程度以及ALT复常率在第6月末为峰值(P〈0.05);TBV剂量与血清CK值呈正相关(P〈0.05),而TBV疗程与血清CK值无相关性(P〉0.05);他汀类药使用史以及运动量是CHB患者CK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BV短期治疗剂量与CHB患者CK升高程度呈正相关,应重点监测联用他汀类药患者且应减少剧烈活动,预后指标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及两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将120例HBeAg阳性入选病例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A组)40例、阿德福韦酯组(B组)40例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加阿德福韦酯组(C组)40例.分别在治疗24周和48周及随访48周时进行疗效、安全性及耐药评估.应答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13例纳入分析,其中A组2例、C组5例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治疗被剔除.治疗48周时,病毒学应答(HBV DNA≤500拷贝/mL)在A组为14例,B组为15例,C组为22例,以C组疗效为佳(C组与A、B组比较,X2=4.933、4.801,均P<0.05);HBeAg血清学转换在A组为17例、B组为7例、C组为18例.随访48周时,获得持久应答病例在A组为13例,B组为6例,C组为17例,C组及A组显著高于B组(X2=9.894,P<0.01;X2=3.903,P<0.05),而C组与A组相近(X2=1.552,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在疗程24周及48周时的病毒学应答均优于两药单独治疗时的效果,随访48周时联合治疗组与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的持久应答疗效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组.  相似文献   
47.
余振东  吴波  彭雁忠  桂耀庭 《医药导报》2005,24(12):1118-112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抗病毒疗效与Th细胞因子的变化关系。方法以慢性乙肝患者39例作为治疗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IFN-α治疗,拉米夫定100 mg·d-1,po;IFN-α 5MU,隔日肌内注射。联合治疗1 a后检测患者外周血HBV-DNA及Th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以20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组。并根据HBV DNA复制指标及HBeAg/HBeAb转换情况将治疗组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2、IFN-γ均值明显升高(P<0.05)、HBV-DNA含量均值明显下降(P<0.05);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血清IL-2、IFN-γ均值明显升高(P<0.05),IL-4、HBV-DNA含量均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IFN-α治疗慢性乙肝可显著抑制HBV-DNA复制;联合治疗后有效组免疫状态可由以Th2型为主向以Th1型为主转换。  相似文献   
48.
抗击非典对医院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二十一世纪我国面临的首次大规模的社会公共危机事件,非典在部分地区的集中爆发和快速扩散,暴露出我国在应对大规模公共危机事件上缺少足够经验,更缺少专业的危机预警和处理机制,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严重不适应抗击非典这类传染性疫病的要求。这些问题,引起专家和管理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49.
目的比较RNA和马洛替酯对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72只家兔随机均分为正常组、病理组、RNA组和马洛替酯组。于用RNA或马洛智酯后第40、70、100天,每组随机选6只取肝和血,分别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用RIA法测定血浆透明质酸(HA)含量。结果RNA组和马洛替酯组贮脂细胞、Kupffer细胞增生活跃程度均明显低于病理组,贮脂细胞周围胶原纤维明显减少,肝细胞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增多且排列整齐,粗面内质网上附着颗粒增多;RNA组和马洛替酯组于100天时血浆HA(分别为4.66μg/ml±1.35μg/ml,6.35μg/ml±2.44μg/ml)和肝组织HYP(7.24μg/mg±1.24μg/mg,7.21μg/mg±1.39μg/mg肝粉)均显著低于病理组相同阶段的HA(10.16μg/ml±2. 52μg/ml,P<0.01)和HYP(10.85μg/mg±1.73μg/mg,P<0.01)。结论提示RNA和马洛替酯均能改善肝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减少贮脂细胞胶原纤维的生成量,阻抑肝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0.
核糖核酸阻抑家兔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镜,生化,免疫学等方法观察了RNA对感染尾蚴兔的作用,结果表明,RNA能使感染尾蚴兔肝细胞核仁增大,粗面内质网及其颗粒增多,肝RNA含量增加,血浆TNFα降低,分析结果提示RNA是通过其模板作用和基因调控作用,免疫调节作用等阻换兔肝化进展加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