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呼吸系统多发性常见疾病,由病毒在咽、喉部及鼻腔等呼吸道黏膜引起急性炎症的总称,90%以上为病毒感染。既往对感冒的治疗多应用广谱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本研究应用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探讨其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炎症因子、免疫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寻找一种效果更优、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22.
肝硬化患者血浆、尿中内皮素含量及其比值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尿中内皮素(ET)含量变化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SN-682型放射免疫γ计数仪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浆、ET的含量,并结合血ET/尿ET比值探讨ET与肝硬化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血ET、尿ET和血ET/尿ET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但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仅有血ET/尿ET比值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ET、尿ET含量和血ET/尿ET比值与食管曲张静脉的宽度、门脉宽度以及脾厚度均显著相关(P<005),但代偿期患者仅血ET/尿ET比值与上述三项指标显著相关(P<005);血ET、血ET/尿ET比值与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P<005),而尿ET与其呈正相关(P<005);尿钠与血浆ET呈正相关(P<001),而与尿ET无关(P>005)。结论不同的肝功能或肾功能状态影响ET对肝硬化的作用,血ET/尿ET比值是评价ET对肝硬化作用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3.
重型肝炎伴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现将我科1993年3月~1997年12月收治的138例重型肝炎165例次发热原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38例重型肝炎患者均系本科住院病人,男104例,女34例,年龄16~67岁。按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急性重型肝炎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6例,慢性重型肝炎131例。体温均超过37.5℃,并持续3日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肝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血清IL-35的变化。方法 42例肝吸虫病患者,分为吡喹酮片(150mg/kg)治疗1个疗程组(共17例)和2个疗程组(共25例),比较1个疗程组和2个疗程组治疗前后以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ELISA法测定血清IL-35含量的变化,并设健康对照者14例。结果 1个疗程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治疗前后分别为(12.3±4.1)%和(9.2±2.9)%;2个疗程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1.9±3.7)%和(4.4±2.5)%;健康对照组为(4.2±1.1)%。1个疗程组血清IL-35治疗前后分别为(82.2±15.3)pg/m L和(62.3±11.9)pg/m L,2个疗程组治疗前后分别为(88.3±18.5)pg/m L和(39.7±10.4)pg/m L,健康对照组为(38.4±10.6)pg/m L。治疗前,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IL-35含量1个疗程组和2个疗程组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IL-35含量1个疗程组与2个疗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个疗程组和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前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血清IL-35升高,治疗后均下降,2个疗程组下降更显著,可作为肝吸虫病疗效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25.
口服猪苓多糖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猪苓多糖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20例CHB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恩替卡韦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服猪苓多糖.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eAg及乙肝病毒核酸指标HBV 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ALT复常率、HBV DNA的阴转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HBeAg阴转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调节剂猪苓多糖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显著提高患者HBe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中rtA181T预存耐药突变的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ylated interferon alpha-2a,PegIFNα-2a)与恩替卡韦临床治疗效果有无差异。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2014年7月1日—2015年12月1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门诊及住院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rtA181T预存耐药突变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PegIFNα-2a组(A组)20例和恩替卡韦组(B组)20例。分别在治疗开始第12、24、48及72周时进行疗效、安全性评估。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38例被纳入分析,其中A组剔除2例。48周,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HBV DNA20 IU/mL)的病例数A组(66.67%,12/18)高于B组(25.0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病例数在A组为3例,B组为4例。观察72周时,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病例数A组(72.22%,13/18)高于B组(25.0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血清学转换在A组为5例,B组为4例。A组、B组在治疗期间各个时间点的血清学应答、生化学应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rtA181T预存耐药突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第48及72周时的病毒学应答率优于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消除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对小鼠结核病细胞免疫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肾综合征出血热尿液内皮素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尿液中的内皮素(Et)排泌量与肾综合征出血热(EFRS)肾损害的发病关系,通过放免方法检测了EFRS患者尿Et排泌量(UEtV)。结果EFRS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UEtV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及多尿期中重症组较轻症组UEtV更高(P<005)。结果表明EFRS患者肾损害产生过多Et可能促进了EFRS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9.
30.
核糖核酸(RNA)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已有报道[1],本文观察了吡喹酮加RNA对感染血吸虫家兔血浆TNF-α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