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8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63篇
基础医学   49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50篇
内科学   228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27篇
综合类   584篇
预防医学   144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119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本研究探讨小鼠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DC)分泌的外泌体(regulatory exosomes,rDex)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并与正常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外泌体(immature exosomes,iDex)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进行比较。取C57BL/6(H-2^b)小鼠骨髓细胞诱导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TGF—β1联合IL-10诱导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DC),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DC的表型。采用超速离心结合膜超滤的方法分别提取rDex和iDex。建立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以C57BL/6小鼠为供者,以BALB/c(H-2^d)小鼠为受者,按对受者处理的不同实验分3组,iDex组术前7、3天受者经尾静脉注射10μg供者的iDex,rDex组术前7、3天受者经尾静脉注射10μg供者的rDex,另设PBS对照组,观察移植皮肤存活情况。通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观察供者及非亲缘异基因供者DBA/2对同种异基因小鼠T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TGF—β1、IL-10可下调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的表达。移植皮片平均存活时间(MST),在对照组为7、8天,iDex组为10.7天,rDex组为18.8天;iDex组的移植皮片MST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rDex组的移植皮片MST明显长于iDex组(P〈0.01)。MLR结果证明iDex组和rDex组B/C小鼠均对C57小鼠的脾细胞产生特异性耐受,尤其是rDex组;对非亲缘异基因DBA供者的脾细胞两组仍表现出强烈的免疫应答。结论:iDex和rDex均有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且rDex作用较iDex作用好。  相似文献   
42.
涂三芳  郭凯 《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0):749-751
1 DC的命名和分类树突状细胞在形态上呈分枝状突起而命名,是由其丰富的胞浆皱褶而形成,这种形态是为了与周围病原体广泛而充分的接触并捕获抗原物质,它是Langerhans在19世纪后期首先发现并描述的;1973年,Steinman和Cohn将此类细胞命名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为了纪念Langerhans至今仍把表皮内树突状细胞表述为Langerhans细胞(朗格汉斯细胞)。  相似文献   
43.
当前主流观点认为,慢性HBV感染者的病毒特异性T淋巴细胞是处于耗竭状态的T淋巴细胞。总结了以往研究支持该假说的证据,同时对于该假说与临床观察不一致之处提出相应的疑问。综合近期研究结果,认为慢性HBV感染者的病毒特异性T淋巴细胞很可能是分化早期的前体T淋巴细胞占主导,功能上处于沉默而非耗竭状态,并分析了该群T淋巴细胞保持沉默静息状态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4.
45.
王凯  高伟 《天津医药》2019,47(11):1196-1200
免疫耐受是器官移植的终极目标。尽管目前对于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探索很多,但大多处于试验阶段,应用于临床的方案甚少。对调节性 T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较为透彻,但供体特异性调节性 T细胞因其比例较低、制备困难,在移植免疫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调节性 T细胞的共性、供体特异性调节性 T细胞的抑制功能、体外培养技术、胸腺移植等方面出发,总结供体特异性调节性 T 细胞在近年的研究热点,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6.
目的:前期研究表明,吲哚亚甲基异烟腙(简称TJU103)可以明显降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后的生存期.实验拟观察TJU103诱导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耐受和对移植物抗白血病的影响,探索一条既能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又能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的移植途径.方法:实验于2007-07/10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a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宋增璇教授惠赠.10份自愿捐献的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由广州市中心血站提供,等分为供者与受者.②实验方法:采用梯度密度沉淀法常规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反应细胞,受者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刺激细胞,体外建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供、受者间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应用TJU103阻断CD4 T细胞激活的抗原信号通路,设单独刺激细胞和反应细胞对照以及1640完全培养基空白对照.③实验评估:于培养第1、3、5天应用MTT检测TJU103对供者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于第5天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分别检测10∶1, 20∶1,40∶1效靶比时供者淋巴细胞对受者单个核细胞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G1a的细胞毒活性影响,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25 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第3天和第5天实验组A值低于对照组 (P < 0.05).单向混合淋巴细胞5 d后实验组各效靶比供者T细胞杀伤受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活性明显低于对照孔 (P < 0.05);二者对KG1a细胞的杀伤活性差异不显著 (P > 0.05).TJU103对供者CD4 CD25 T细胞无影响.结论:TJU103降低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同时并不影响其抗白血病效应,有望用于临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物抗白血病的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在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小鼠模型中 ,观察抗CD4 0 L单克隆抗体 (单抗 )体外预处理供鼠T细胞输注 ,观察其减轻GVHD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供鼠(C5 7BL 6 H 2b)脾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受鼠 (BALB cH 2d)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 ,分别加抗CD4 0 L单抗或不加单抗进行混合培养 ,培养第 5天的细胞作为经体外诱导后的脾T淋巴细胞 ,分别混合供鼠骨髓细胞后移植给接受 8.0Gy全身照射预处理的受鼠。比较受鼠GVHD发生和造血重建。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鼠脾细胞中T细胞表型的改变 ,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移植后对照组受鼠均于 2 5d内死于GVHD ,实验组GVHD的发生率为2 0 %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 ,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明显增高和延长 (P <0 0 1) ;存活的实验组小鼠 (8只 )第4 0天时骨髓细胞中H 2Db 阳性细胞为 (93.5 4± 2 .32 ) %。实验组小鼠CD3+ CD4+ 、CD3+ CD8+ 、CD4+CD2 5+ 、CD4+ CD6 9+ 、CD8+ CD2 5+ 、CD4+ CD4 0 L+ 和CD8+ CD6 9+ 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CD8+ CD4 0 L+ 和CD4+ CD4 5RA+ T细胞比例在两组中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实验组受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应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因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对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骨髓细胞诱导培养imDC,以脂质体介导的pIRES2-EGFP-hTGF-β1转染imDC,于移植前5d输注受体Lewis大鼠体内,移植后分别于3、7、10d抽血检测肝功能[总胆红素( TBIL)和谷丙转氨酶(AL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急性排斥反应病理评分、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肝脏淋巴细胞的凋亡及观察各组大鼠肝移植后的生存时间.结果 TGF-β1组移植后肝功能(TBIL和ALT)优于各对照组(P<0.05);TGF-β1组移植后3、7d血清IL-12浓度分别为71.03±10.70、80.88±14.23均低于各对照组(P<0.05);TGF-β1组移植后7d出现交界性排斥反应,移植10 d后出现轻度排斥反应(P<0.05);TGF-β1基因转染组移植后3、7、10d汇管区淋巴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6.75±1.93、14.00±2.19、18.25±1.38,较各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TGF-β1组大鼠移植后中位生存期为58 d,明显长于各对照组.结论 TGF-β1基因改造的imDC能诱导大鼠移植免疫耐受,在诱导器官移植耐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B7同源物1(B7-H1)分子在同种小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赦免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C57BL/6小鼠为供者,Balb/c小鼠为受者,制备同种小鼠角膜移植.实验分为3组,(1)存活组为术后移植角膜长期存活(>50d)的受鼠,术后满8周(术后56 d)时取受鼠的移植角膜样本,备检;(2)排斥组为术后50d内发生排斥反应的小鼠,排斥组在判定发生排斥反应时取移植角膜样本,备检;(3)以正常C57BL/6小鼠的角膜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对各组受鼠移植角膜组织内B7-H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对B7-H1 mRNA的表达与移植角膜的存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正常组和存活组小鼠的移植角膜上皮和内皮层均高度表达B7-H1蛋白,排斥组小鼠移植角膜上皮和内皮层B7-H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减少.存活组、正常组和排斥组受鼠移植角膜组织内B7 H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0.0±11.5、44.7±10.8和6.9±12.0,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1.164,P<0.01).经相关性分析发现,移植角膜内B7-H1 mRNA表达的高低与移植角膜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 B7-H1分子可能介导了同种小鼠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赦免反应,是维持移植角膜免疫耐受状态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索多份脐血混合移植重建免疫造血系统的可能性,扩大脐血移植的应用范围。方法:将1×10~6个C57BL/6和1×10~6个615小鼠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同时输注给经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10~15天后检查受鼠的脾结节(CFU-S),作受鼠的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培养,以检测造血重建;1个月后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受鼠体内供者细胞的嵌合状态;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免疫重建和免疫耐受;用受鼠小肠和皮肤病理切片检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混合脐血移植小鼠的生存率为65%,未移植小鼠全部死亡;移植后10~15天在小鼠的脾脏可以检测到CFU-S,小鼠骨髓培养有CFU-GM生长;移植后30天发现在同一个小鼠的体内有2个供者的不全嵌合体同时存在;受鼠对两个供鼠的淋巴细胞均产生了免疫耐受;受鼠小肠和皮肤病理切片检查表明有轻-中度GVHD。结论:混合脐血移植可以重建同种异基因小鼠的免疫和造血功能而不引起重度GVHD。本研究为扩大脐血移植的应用范围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