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8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脑干及与相应颅神经功能损伤时敏感的电生理指标,为后颅窝肿瘤手术提供精确、准确和安全的术中监测手段。方法:30例后颅窝肿瘤患者,使用同一多功能神经电生理监护仪进行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连续实时监护,测定手术操作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后颅窝肿瘤手术及其操作可以引起BAEP的改变。手术中BAEP的I波(1.76±0.08)ms,III波(4.45±0.20)ms,V波(6.67±0.13)ms潜伏期,I~V(5.01±0.31)ms,III~V(2.40±0.14)ms,峰间潜伏期较手术开始时明显延长(t=8.216,6.816,25.087,7.343,11.585,P<0.01),V波幅(0.39±0.07)μV明显降低(t=3.565,P<0.01)。其中以BAEP的Ⅴ波潜伏期及波幅改变最为显著。结论:BAEP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是后颅窝肿瘤术中敏感的电生理指标,对其进行监护,可为手术中及手术后避免神经功能损伤提供客观指标,降低手术伤残率,减少或避免患者手术后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32.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疾患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评价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atlantoaxialreductionplate,TARP)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疾患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TARP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上颈椎疾患11例,包括寰枢椎脱位8例,Jefferson骨折2例,先天性寰枕融合伴颅底凹陷症后路减压术后1例。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D级8例,E级3例;ASIA运动评分58~100分(87.0±13.4分)。结果:1例术后曾出现声嘶,左侧声带麻痹,经对症治疗后治愈。11例患者颈部疼痛和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8例D级患者中2例改善为E级,其余6例分级无变化,运动评分改善为89~100分(96.5±4.0分),8例D级的患者术后评分增加4~33分(13.1±9.4分)。平均随访8.3个月,1例不慎跌倒头部着地导致枢椎体螺钉拔出,寰枢椎再次脱位,二次用同样手术方法采用较短型号钢板固定治愈,其余患者效果满意。结论:TARP固定操作简便可行,对寰枢椎前部结构包括寰椎侧块和C2椎体完整的各种上颈椎疾患引起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3.
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解剖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评价对国人进行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探讨进钉技术。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在30例干燥枢椎标本上测量与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包括枢椎椎板的厚度,棘突根部、椎板和下关节突的高度。设定枢椎椎板螺钉的进钉点位于枢椎棘突中线两侧5mm,上位螺钉距椎板上缘5mm,对侧的下位螺钉距椎板上缘9mm,螺钉在棘突根部上下交叉进入对侧椎板,并于下关节突中心点出钉,测量上位和下位椎板螺钉的钉道长度和进钉角度。结果:枢椎椎板上缘、中部、下缘的厚度分别是3.02mm、5.91mm和5.59mm;枢椎棘突根部、椎板和下关节突中部的高度分别是12.40mm、12.95mm、14.03mm;上位和下位椎板螺钉的平均长度分别是25.41mm和27.39mm;上位螺钉前斜26.4°,下斜7.6°;下位螺钉前斜30.1°,上斜1.4°。结论:对国人进行枢椎椎板螺钉固定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该方法可作为传统枢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34.
后颅窝肿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后颅窝肿瘤手术操作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自发和诱发肌电图(EMG)及脑电图(EEG)等多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例后颅窝肿瘤患者进行术中BAEP,EMG和EEG实时监护,观察手术操作对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 术中手术操作均可不同程度地引起BAEP,EMG和EEG的改变,其中BAEP的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Ⅰ~Ⅴ,Ⅲ~Ⅴ峰间潜伏期延长、Ⅴ波波幅变化;EMG中的刺激性突发、高幅、双相肌电电位改变;EEG中的波幅和频率改变等均为敏感的指标,而BAEP的Ⅴ波潜伏期及波幅改变是关键性指标。结论 术中动态观察BAEP,EMG及EEG等各项神经电生理变化,为术中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对脑干和颅神经功能的损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在胸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在胸腰椎后路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3例患者(椎管内肿瘤患者8例,脑性瘫痪选择性脊神经前后根切断术35例)的带蒂棘突椎板行棘突内面纵形开槽,两侧椎板横形掰开,回植椎管成形.结果 临床随访平均18个月,回植棘突椎板获得骨性融合,脊柱稳定性得到有效的保持,未发现椎管狭窄及椎管疤痕黏连压迫硬膜等手术后并发症.结论 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可满足手术显露的要求,又保持了椎管的完整性,可以有效预防胸腰椎后路手术后疤痕增生黏连对椎管内脊髓神经的压迫.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急性脊髓损伤后血清、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动态变化与脊髓损伤程度、预后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47例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血清和脑脊液MBP含量,结合预后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脊髓完全性损伤组病人伤后12h内即出现脑脊液MBP显著增高,伤后3d达高峰,并持续至伤后第14d,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组伤后,12h内也出现脑脊液MBP增高,高峰亦为伤后第3d,但各时间点增高幅度较完全性损伤组小,且伤后第14d时即恢复正常;脊髓震荡组不出现脑脊液MBP增高;各组血清检测结果与脑脊液结果平行。结论:血清和脑脊液MBP检测对于判断脊髓损伤程度、估计预后特别是骨髓损伤休克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后颅窝肿瘤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2001年2月至2002年7月间入院的后颅窝肿瘤20例,平均年龄28.6岁。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静脉全麻,诱导用异丙酚、芬太尼、司可林,维持用异丙酚+利多卡因+氯胺酮。采用美国Nicolet Endeavor Bravo型术中监护系统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所有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 二、结果 麻醉用药前后BAEP略有改变,麻醉后Ⅰ、Ⅲ、Ⅴ绝对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平均延长0.201ms,而Ⅰ~Ⅲ、Ⅲ~Ⅴ、Ⅰ~Ⅴ波间距基本不变(P>0.05)。麻醉后20min、40min,各指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麻醉后Ⅴ波  相似文献   
38.
枢椎椎体骨折的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总结我院1992年3月-2002年10月收治的91例枢椎损伤中的枢椎椎体骨折患者10例,探讨其临床表现、损伤机制、骨折类型及治疗方法等。  相似文献   
39.
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的研制及其生物力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制一种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系统,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研制各种型号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和复位器等配套器械。选12具新鲜成年颈椎标本,分别进行三维运动范围实验和螺钉拔出力实验。与其它内固定方法作比较分析。结果生物力学测试表明,三维运动范围,该钢板固定和Magerl Brooks固定在各个方向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抗屈伸、侧屈和旋转均强于其它三种内固定方法。寰椎螺钉的最大拔出力显著高于枢椎和C3椎体固定螺钉,枢椎螺钉与C2螺钉等效。结论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设计新颖,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能满足临床内固定需要。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寰枢关节脱位伴上段颈髓受压和减压的形态学及MR矢径变化特点,建立上段颈髓减压效果的MR评估标准。方法通过观察和测量20例正常及25例寰枢关节脱位的上段颈髓受压及减压的MR矢径变化规律,设计出上段颈髓受压指数公式和上段颈髓减压改善率公式。结果上段颈髓受压指数=(拟正常颈髓矢径-最窄段颈髓矢径)/拟正常颈髓矢径;颈髓减压改善率=(治疗后最窄段矢径-治疗前最窄段矢径)/(拟正常颈髓矢径-治疗前最窄段矢径)×100%。结论上述MR评估标准能客观评估上段颈髓受压程度和减压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