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6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2005年9月间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妇科收治的8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单纯因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导致手术病理分期由Ⅰ期升至Ⅲa期者6例,随访2年.未见复发。而同期因肿瘤侵犯子宫浆膜面或附件所诊断的Ⅲa期10例患者中,术后复发3例,因例数较少,未行统计学分析。13例侵及脉管者4例复发,复发率为30.8%,明显高于未侵及脉管者(3/39,P=0.046);复发心者中,68.8%于术后2年内发生。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复发与脉管浸润、手术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单纯因腹腔冲洗液阳性导致的111a期患者预后好于同期别的其他患者。  相似文献   
32.
宫颈冷刀锥切术中3种止血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单纯压迫、电凝及缝合方法对宫颈冷刀锥切创面止血的效果.方法:5年来136例接受宫颈冷刀锥切的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单纯压迫组(25例),电凝组(66例),缝合组(45例).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平均术中出血量单纯压迫组56.60±42.20 ml和电凝组63.33±46.15 ml,较缝合组98.67±72.22 ml明显减少(P<0.05).平均手术时间单纯压迫组23.40±11.43分钟显著短于电凝组33.53±17.89分钟和缝合组37.89±18.04分钟(P<0.05).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单纯压迫组为24.00%,电凝组24.24%,缝合组28.89%(P0.05).结论:非缝合法对冷刀锥切术创面止血效果好、手术时间短,较缝合法有优势.  相似文献   
33.
2003年12月24日下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进行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院、肿瘤医院的妇产科联合病例讨论会。会议由肿瘤医院高雨农主任主持,特邀中华医学会曹泽毅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建衡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陈乐真教授参加。与会者就妇科恶性神经鞘瘤与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以及病理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4.
急性盆腔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 因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放环、取环、通气、通液、输卵管子宫造影或宫腔镜等手术引起急性发作慢性盆腔炎,腹腔器官(如化脓性阑尾炎)感染直接蔓延等。另外,常见原因还有不洁性交史,配偶患有淋病或有多个性伴侣,造成的淋球菌和衣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35.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6月17日下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就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extraovarian peritoneal serous papillary carcinoma,EPSPC)进行专题讨论会。会议特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陈乐真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魏丽惠教授、崔恒教授、病理科沈丹华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沈铿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廖秦平教授参会。北京大学各附属医院和北京市其他医院约50余名医生参加了会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科高雨农主任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与结直肠癌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查阅病例、电话、门诊随访等方式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17年4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与结直肠癌双原发癌患者共40例。结果 4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9(5~264)个月。2年生存率为91.9%,3年生存率为86.1%,5年生存率为44.5%。19例第一原发癌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与21例第一原发癌为结直肠癌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双原发癌的发病间隔时间以及第一原发癌的发病年龄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7例进行错配修复(MMR)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患者中,是否存在表达缺失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6)。按照妇科肿瘤协会(SGO)5%~10%诊断模式,研究中20%(8/40)的患者符合林奇综合征的诊断。结论第一原发癌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与第一原发癌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差异。双原发癌的发病间隔时间、第一原发癌的发病年龄以及是否存在MMR表达缺失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中对前哨淋巴结的辨认和处理,并寻找外阴癌淋巴引流的主要途径。方法 收集3例外阴鳞癌患者,在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前,于肿瘤的外上方皮内和皮下注射亚甲蓝注射液,在腔镜下切除腹股沟淋巴结的过程中寻找蓝染的淋巴结和淋巴管,并确定其所在的位置。结果 3例外阴癌患者均显示出蓝染的前哨淋巴结和淋巴管,并予以切除。前哨淋巴结均为位于腹壁浅静脉上内方的耻骨结节旁淋巴结。结论 腹股沟前哨淋巴结在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中容易辨认和切除,耻骨结节旁淋巴结是外阴癌重要的前哨淋巴结。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行不同手术切除范围治疗的临床意义,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35例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行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57例(A组),行次广泛或广泛性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78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脉管癌栓、卵巢浸润、淋巴结转移、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以及术后辅助治疗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位手术时间为105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150 ml,中位输血量为0 ml,术后中位住院天数为12 d,B组中位手术时间为145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300 ml,中位输血量为0 ml,术后中位住院天数为13 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总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5.8%,B组为26.9%(P>0.05).A组复发率为14.0%,B组为6.4%(P>0.05).A组5年生存率为76.9%,B组为85.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卵巢是否浸润、腹腔冲洗液足否阳性、病理分级和肌层浸润程度是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手术切除范围不是影响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扩大的手术切除范围并不改善预后,应避免过度手术.  相似文献   
39.
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至2008年1月72例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比较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大小变化及血清SCC(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变化,评价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结果27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总临床有效率为62.96%(17/27),完全缓解率为7.41%(2/27),部分缓解率为55.56%(15/27),37.04%(10/27)病情稳定,无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新辅助化疗对病灶大小的影响与病理类型(P=0.033)、临床分期(P=0.014)、化疗前病灶大小(P=0.047)有关,对血清SCC水平变化的影响与治疗前的血清SCC水平有关(P=0.000),与年龄、病理分级、化疗方案、病理高危因素等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可有效缩小病灶,降低血清SCC水平。  相似文献   
4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异位内膜组织可以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其中以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和卵巢最为常见。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由于部分患者没有症状,该病的确诊需腹腔镜或剖腹手术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因此无法得知其确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