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目的检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的表达量,探讨其在重度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5例(病例组),正常孕妇15例(对照组),采用蛋白印迹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COMT蛋白的表达量。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胎盘组织中COMT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COMT蛋白的表达量低于正常孕妇,提示COMT蛋白可能参与了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胎盘缺血性疾病(IP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产科产检的单胎孕妇共229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在随后的妊娠中是否发生IPD分成IPD组46例和非IPD组183例。比较2组孕妇临床特征、超声指标、缺血性生物标记物及胎盘/脐带异常比例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PD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孕妇孕期增加体重、IPD家族史、IPD个人病史、妊娠期糖尿病、外周血缺血修饰蛋白(IMA)水平、子宫动脉RI值、胎盘/脐带异常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PD个人史、外周血IMA水平、子宫动脉RI值、胎盘/脐带异常均是IPD的危险因素(OR均>1,P均<0.05)。结论 孕妇IPD个人史、外周血IMA水平升高、子宫动脉RI值升高、胎盘/脐带异常均是IPD的危险因素,应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妊娠期个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重症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重症感染26例,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重症颅内感染采取持续腰大池引流,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重症颅内感染,在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的前提下,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形成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及/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先钻一骨孔清除部分血肿,先行硬膜悬吊再分次剪开硬脑膜,找出急性脑膨出原因,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逐步清除血肿及坏死脑组织.结果 本组48例,存活19例(39.6%),死亡29例(60.4%).以GOS评分为标准,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3例(6_3%),中残6例(12.5%),重残8例(16.7%),植物生存2例(4.2%).结论 颅脑外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病因复杂,预后差,但采取充分的术前评估,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发现找出原因,作出正确的处理,并辅以综合的治疗方法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35.
输精管绝育术是通过结扎、堵塞输精管道的方法阻止精子通过,以达到永久避孕的目的.实践证明,该术简便、安全、经济、有效.尽管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不容忽视,现将我站输精管绝育术3 000例并发症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术(3D-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1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全部行3D-CTA检查,其中阴性病例再行DSA检查,对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病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结果345例经3D-CTA检查阳性中检出动脉瘤365个,75例阴性病例中DSA证实仅有3例漏诊。348例动脉瘤患者共检测出动脉瘤368个,术中见动脉瘤位置及瘤体、瘤颈和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与术前3D-CTA显示一致。术后病人3D-CTA随访,与术前比较,动脉瘤均夹闭完全、确实。结论3D-CTA是一种方便、可靠、快捷的诊断方法,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诊治的首选影像检查。并且在术中及术后复查随访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问题。[方法]从2002年3月-2005年11月,对收治的26例31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解剖型跟骨钛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3-19个月(平均13.4个月),23例27足切口I期愈合,有3例4足手术后切口皮肤部分感染坏死,经换药或扩创后愈合;3例出现足外侧皮肤麻木。按照孙宏慧等的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占84%。[结论]对于Sanders分型中Ⅱ、Ⅲ、Ⅳ型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能最大程度地恢复足部功能。  相似文献   
39.
NaOH消蚀法制备骨细胞外基质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铎  王学礼  孙红  焦玉刚 《解剖与临床》2002,7(3):71-73,F003
目的 : 研制一各新型的天然骨移植替代材料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 采用NaOH消蚀法制作家兔骨细胞外基质支架 ,扫描电镜观察 ;对支架行生物相容性实验 ,将支架埋植于兔背部肌肉内 ,分别于术后 1周、2周、4周、6周取出行组织学观察 ,X射线能谱分析埋植前、后化学元素组成的改变。结果 :  (1)SEM观察 ,以NaOH消蚀处理后 ,骨组织中的细胞成分被彻底清除掉 ,细胞外基质成分 -胶原纤维及骨盐则维持原有形态及三维立体网状结构。 (2 )光镜下观察 ,支架周围有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 ,轻度淋巴浸润 ;支架结构随埋植时间渐稀疏、紊乱。 (3)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 ,埋植后钙原子含量低于埋植前水平 (p <0 .0 0 1)。结论 : NaOH消蚀骨支架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 ,其三维立体网状结构为成骨细胞发挥功能提供了有利空间 ,有可能作为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载体 ;骨盐的存在使其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 ,适宜修复较大节段的骨缺损 ;组织相容性好 ,在体内可降解吸收。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 -Ⅱ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中枢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星形细胞瘤ToPo Ⅱα、PCNA的表达,并针对其与恶性程度及预后生存状况的关系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星形细胞瘤Topo Ⅱα、PCNA的表达在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Log rank检验及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Topo Ⅱα、PCNA的表达强度与星形细胞瘤的预后生存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Topo Ⅱα、PCNA的表达水平反映了星形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情况。结论 Topo Ⅱα、PCNA在中枢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相关,与患者的预后生存相关。联合检测二者的表达水平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这两个因子可作为判断与预测星形细胞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