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109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版脑卒中简明ICF核心要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确定中国版脑卒中简明ICF核心要素量表的内容。方法: 采用两种调查问卷同时记录脑卒中患者的信息,一种为由临床医生和卫生专业人员填写的病例记录表(主要为脑卒中的综合ICF核心要素),一种为由脑卒中患者本人填写的个案记录表。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确定综合ICF核心要素中每一类目的频率,大于30%的类目集合作为中国脑卒中患者的第一期简明ICF核心要素。根据脑卒中的综合ICF核心要素制订专家调查问卷并通过电子邮件向国内的55位专家发送,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确定专家调查问卷中综合ICF核心要素每一类目的频率,大于50%的类目集合作为中国脑卒中患者的第二期简明ICF核心要素。通过整合两期的结果确定中国版脑卒中患者的简明ICF核心要素。结果:本研究产生了74个二级水平的ICF类目,其中“身体功能”20个,“身体结构”1个,“活动和参与”34个,还有 19个“环境因素”。 结论:整合临床调查研究的结果和专家的意见初步确定了中国版脑卒中患者的简明ICF核心要素,但这一结果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32.
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与年龄、性别和脑卒中病灶部位的关系.方法:采用医学结局研究简表(SF-36)对5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横断面研究并与国人常模值进行比较,同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灶位置的信息,分析生活质量评分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国人常模值比较,脑卒中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普遍下降,特别是生理职能、生理机能和情感职能的评分降低.女性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领域的SF-36评分显著低于男性(P<0.05或0.01);>63岁的患者在躯体疼痛耐受方面高于≤63岁的患者,而活力差于≤63岁的患者(P<0.01).病灶位置与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无关.结论:脑卒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其中年龄和性别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3.
抵抗素蛋白在胎盘的表达量升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抵抗素与妊娠生理性胰岛素抵抗(IR)和妊娠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以Westernblot法检测妊娠妇女腹部皮下脂肪组织、胎盘及非妊娠妇女腹部皮下脂肪组织的抵抗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胎盘抵抗素蛋白的图像分析表达量[(67905±8441)A]明显高于妊娠[(40718±3818)A]和非妊娠妇女腹部皮下脂肪组织[(38288±2084)A](P<0.01),后两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胎盘所分泌的抵抗素高于脂肪组织;抵抗素可能是引起妊娠生理性IR和GDM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4.
正2012年发表的国际卒中试验3(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troke trial, IST3)~([1])表明,脑卒中为全球范围内60岁以上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其中以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中近1/3会遗留下各种功能障碍,包括运动功能障碍、认知障碍、吞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2])。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血氧供应不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胫神经-M1区成对关联刺激(PAS)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前肢功能障碍的影响,并从大脑和脊髓两个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随机选取8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别于PAS干预前5 min、干预后5、30和60 min行左侧桡侧腕伸肌(ECR)静息运动阈值(RMT)测定。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6)和模型组(n=32)。模型组采用线栓栓塞右侧大脑中动脉(MCAO)制作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入线栓外手术操作与模型组相同。模型组模型制作成功后,随机分为MCAO组(n=16)和PAS治疗组(n=16)。PAS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PAS治疗,连续7 d,PAS作用部位为左侧胫神经-患侧M1区。于术后第1天和第7天进行转角实验和左侧前肢抓力测定。术后第7天,测定各组大鼠左侧ECR的RMT,用磁共振波谱法检测颈膨大左侧区域神经代谢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颈膨大左右两侧区域Bcl-2、Bax的蛋白表达。 结果 健康SD大鼠接受PAS干预后5、30和60 min时,左侧ECR的RMT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MCAO组和PAS治疗组的转角实验评分均较假手术组增高,左侧前肢抓力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AS治疗7 d后,PAS治疗组的转角实验评分较MCAO组降低,左侧前肢抓力较MCAO组增加,左侧ECR的RMT较MCAO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组颈膨大左侧区GABA含量减少(P<0.05),PAS治疗组GABA含量与MCAO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其他代谢物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颈膨大左右两侧区域Bcl-2、Bax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胫神经-M1区成对关联刺激可增加大鼠前肢运动皮质代表区的神经元膜兴奋性,并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前肢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6.
肌肉骨骼疾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患之一,大多数人在其一生中均会被该病所累及,故由此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往往十分巨大。以往能够有效治疗该症的方法不多,而悬吊运动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就是在目前治疗该类疾患的最新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有研究证实,运动器官的慢性疾患往往与机体的生理改变有关,如感觉运动控制能力失调及肌力下降等,其中患者最重要的病理改变包括:①对感觉及运动的控制能力下降;②稳定肌的肌力及耐力降低;③活动肌的肌力及耐力降低;④肌萎缩;⑤心血管系统功能减退等。虽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这些改变与慢性化进程间的关联性,但是有理由相信.它们在疾病的迁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7.
38.
摘要 目的:通过测量健康正常人的压痛阈值,分析中国人压痛阈特点,比较个体间及个体内压痛阈差异。 方法:一名施测者使用手持式压力测痛仪对37例健康正常受测者全身共12个部位进行压痛阈测量。这些受测点分布于身体两侧不同的组织如骨突、肌肉处。对每个受测点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并分析不同个体之间以及个体内各受测点之间的压痛阈差异。 结果:不同个体间压痛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女性压痛阈值低于男性(P<0.05);同一个体不同部位压痛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双侧对称部位压痛阈的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脊旁肌的压痛阈较高而骨突处的压痛阈较低。 结论:进行临床疼痛评估时在选择参照点以及结果分析中应重视压痛阈在个体间以及个体内的差异。分析压痛阈的影响因素以及建立适用于中国人群的压痛阈正常参考值是今后研究的任务。  相似文献   
39.
电针结合经颅磁刺激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p-CRE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磷酸化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75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rTMS组和电针结合rTMS组,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脑缺血后第7天、第14天与第28天三个不同时相大鼠海马胞核内p-CREB表达的变化,并观测其神经功能评分和学习记忆能力。结果:脑缺血后不同时相缺血侧海马p-CREB阳性表达,模型组在第7天时高于正常组,第28天时低于正常组P<0.05,第14天时与正常组相比P>0.05;电针组、rTMS组和电针结合rTMS组三个时相均高于模型组,第7天、第14天时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28天时与正常组相比P>0.05,其中,电针结合rTMS组第7天、第14天时高于电针组、rTMS组P<0.05,电针组和rTMS组各时相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rTMS组和电针结合rTMS组各时相神经功能评分和电跳台实验评分均较模型组改善(P<0.01,P<0.05),尤以电针结合rTMS组为明显。结论:电针结合rTMS促进p-CREB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0.
为阐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改善疼痛治疗效果,应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基础研究。而现有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种类繁多,优劣不一。据此,本综述将对几种常用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进行比较,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基础实验选择动物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