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止痛消肿膏加热水袋热敷治疗百白破制剂局部反应的体会合肥市妇婴保健院(230001)伊卫荣,田峻DPT混合制剂因含有氢氧化铅吸附剂故注射后对局部刺激性大,不易吸收而产生中强反应或全身反应。反应多在注射后数小时至12小时左右发生。其中强反应频率一般在50...  相似文献   
2.
摘要: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研究中,受关注较多的干细胞主要是骨髓源性间 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尽管 BMSCs有着极强的成骨潜能,但仍然存在数 量有限、取材困难等问题,阻碍其临床应用进程。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ADSCs)同样可以进行成骨分化,且具有来源丰富、易于培养、低免疫原性等优点。但到目前为止,关 于 ADSCs治疗 PMOP的研究较少。为解决种子细胞来源问题,探索 ADSCs在 PMOP治疗方面的应用潜力,该综述总 结了近10年发表的关于 ADSCs与 PMOP关系的文献,详细阐述了 ADSCs应用于 PMOP的有效性,ADSCs成骨分化 的潜能及诱导因素,成骨分化的可能机制等问题,以期为促进 ADSCs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药三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中药三七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再塑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5 1只Wistar大鼠分为三七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 ,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缺血 1h后恢复再灌注 ,同时三七组经腹腔注射中药三七。在术后 6h ,1、3和 7d 4个时间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3组缺血灶周围皮质区和海马区神经可塑性分子标志物生长相关蛋白GAP 4 3和微管相关蛋白MAP 2表达的变化 ,并于再灌注后 6h评定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缺血后大鼠出现左前肢瘫痪 ,三七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再灌注后 6h ,1、3和 7d时GAP 4 3表达水平逐渐上升 ,三七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缺血再灌注后MAP 2表达水平降低 ,于再灌注 1、3和 7d上升 ,三七组在相应时间点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低于假手术组。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后在缺血周围区神经元出现结构重塑 ,中药三七治疗可加速这一过程并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区突触可塑性及自噬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AD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通过向双侧海马CA1区注射Aβ1-42将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制成AD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造模成功后次日,电针组选取百会、双侧肾俞穴进行电针治疗,每次治疗2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 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MED64微电极阵列检测大鼠海马区长时程增强(LTP)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自噬小体形成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自噬相关蛋白1(Beclin-1)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含量。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多(P<0.05);电针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波幅百分比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有大量自噬体,而电针组明显减少;电针组大鼠海马组织LC3Ⅱ/LC3I比值和Beclin-1蛋白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 电针百会、肾俞穴可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促进海马LTP恢复,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控海马神经细胞自噬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成对关联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缺血半暗带区NogoA、NgR、RhoA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PAS组,每组又分为7d、14d、28d三个亚组(n=10)。模型组和PAS组大鼠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MCAO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入线栓外,其余操作与模型组和PAS组相同。PAS组于术后第1d开始给予0.05Hz、共90对脉冲的PAS治疗,每日1次,每次持续30min;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各时间点治疗结束后取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缺血半暗带NogoA、NgR、RhoA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结果:术后第7、14、28d,假手术组NogoA、NgR、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最低,模型组在各时间点NogoA、NgR、RhoA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PAS组术后各时间点NogoA、NgR、RhoA的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低于同时间点模型组(P<0.05),PAS组NogoA、NgR、RhoA蛋白在术后28d 的含量低于同组第7d、14d(P<0.05)。 结论:PAS可抑制NogoA/NgR/RhoA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可能是PAS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再生,改善脑缺血大鼠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内在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当归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 ,当归对神经再塑过程中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NCAM )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5 0只 ,体重 170— 2 0 0 g ,随机分为缺血损伤组 (n =2 5 )和当归治疗组 (n =2 5 )。采用线栓模型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 ,治疗组腹腔注射当归注射液 ,剂量为 5 g/kg。测定其中 10只动物的局部脑血流量 (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 ,rCBF)。分别在再灌注后 1d、2d、3d和 7d取材 ,观察大脑表面的血管形态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检测脑片NCAM的表达。结果 :与缺血损伤组 4个时间点相比 ,当归治疗组的rCBF显著增加 ,颞叶皮质NCAM的表达量显著增加。结论 :大鼠短暂缺血性脑损伤后 ,当归能显著促进NCAM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与甘露醇联合疗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正常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与甘露醇联合疗法处理。在再灌注1d、3d检测脑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内神经生长和修复相关蛋白GAP-43、MAP-2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P<0.05),神经组织呈破坏性改变,缺血灶周围GAP-43、MAP-2和cyclinD1表达增高(P<0.01),治疗可减轻脑病理损害,并增强GAP-43和MAP-2的表达(P<0.01),抑制cyclinD1的表达。结论:尼莫地平与甘露醇联合疗法可减轻水肿,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凋亡和蛋白水解,对缺血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促进损伤神经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风疹减毒活疫苗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马树凤伊卫东田峻(合肥市妇婴保健院230001)自1995年6月起,我院门诊对婴幼儿进行风疹活疫苗注射共1360人。为检测免疫效果随机抽样688名(占50.88%)进行抗体IgG测定,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在急性期医院背景下,就上下肢的移动性为例,目的是检验ICF类目的临床评定等级是否能够整合成一种多参数的等级评定量表,并且该量表能够根据特定患者的临床问题和康复目标提供有效可靠的临床评估。方法对急性期医院患有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患者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心理测量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4例肌肉骨骼状况患者(平均年龄56岁,50%女性。44%患者诊断涉及下肢,18%患者诊断涉及髋关节,18%患者诊断涉及上肢,16%患者诊断涉及脊柱)。调整不同测量功能项目之后,建立针对上肢或下肢功能的两个独立量表。建立的量表中有10个(上肢)和8个(下肢)测试项目有很好的拟合度。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可基于ICF的核心分类集类目来开发等级评定量表。这可能是一个有希望的方法,因为在现有的领域里从心理测量方面来讲还没有可靠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骨质流失,骨密度降低以及骨骼微细结构遭到破坏所形成的一种慢性骨代谢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外泌体疗法将成为骨质疏松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外泌体是参与细胞间通信的脂质双分子层细胞外囊泡,可通过传递脂质、蛋白质、核酸的方式调节受体细胞的生物活性。其来源十分广泛,可存在于各种生物体液中,也由多种动物细胞分泌,如间充质干细胞等。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细胞治疗领域最具前途的多功能工具之一,不仅具有分离的简便性和微创性,还可通过分化成不同的细胞谱系参与骨质修复、血管生成以及神经再生等生物环节,并利用旁分泌信号传导释放外泌体,调控相关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影响骨组织微环境,从而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该文将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衍生外泌体在骨质疏松方面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未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应用于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