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摘要】 目的:评价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畸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患者的中远期影像学和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5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的68例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36.89±15.38岁。45例患者术前存在下肢神经症状,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9例,D级33例。病因诊断:结核性后凸50例,先天性后凸18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前后和随访时的后凸局部和全脊柱X线、CT、MRI检查,确定后凸顶点,并测量后凸角度。对合并侧凸的21例患者测量侧凸角度。在全脊柱X线片上评价患者的矢状位和冠状位平衡状况。临床评价包括下肢神经功能的Frankel分级,生活质量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背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患者的手术治疗满意度(patient satisfactory index,PSI)。将患者依照年龄、后凸病因、后凸严重程度(后凸角度)、后凸顶椎节段、术前Frankel分级和有无并发症分组,进行影像学和临床结果比较,并对随访ODI评分改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1.47±4.68个月(36~96个月)。患者术前平均后凸角度94.14°±22.57°(60.0°~155.2°),术后减少至31.92°±16.79°,末次随访时为34.60°±18.09°,后凸矫正率为(64.26±15.13)%。21例同时伴有侧凸的患者术前平均侧凸角度37.36°±26.19(12.0°~107.0°),术后减少至13.21°±14.72°,末次随访时为14.33°±14.93°,侧凸矫正率为(69.70±28.44)%。末次随访时,30例患者Frankel分级改善,3例患者从A级或B级提高到C级,5例患者从C级提高到D级,1例患者从C级提高到E级,21例患者从D级提高到E级。术后平均ODI改善率为(48.82±33.99)%,平均VAS改善率为(64.03±21.42)%;患者PSI为91.2%。对后凸矫正率、ODI改善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后凸角度小于95°和年龄小于35岁时,后凸矫正率更高;当患者角状后凸顶点位于T10或以下,术前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或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时,其临床改善率更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术前后凸角越小,随访时后凸角矫正度数越大,术前Frankel分级为D或E级,其ODI改善率越高。中远期发生内固定失败6例(8.8%),均行翻修手术。结论: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是治疗胸腰椎中重度角状后凸/侧后凸畸形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中长期随访结果发现患者可获得满意的畸形矫正效果以及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32.
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是儿童和青少年较常见的脊柱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中高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比较少见,但由于患者多存在严重的腰骶后凸畸形、脊柱-骨盆矢状位失平衡等,对患者生活产生极大影响。对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尤其是高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进行影像学评估,有助于了解其发病机制、病情演变及进展的影响因素,并为临床评估及手术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近年来关于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的研究有所进展,笔者将围绕这一类疾病的影像学分类、严重程度评估、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状态评估及腰椎滑脱不稳定区域的确定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在腰椎退变性侧凸(DLS)患者截骨矫形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101例行长节段(≥4节段)固定融合截骨矫形的DLS患者,术中使用氨甲环酸(TXA)的患者纳入氨甲环酸组(TXA组),术中未使用TXA的患者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并纳入对照组(Placebo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周内的相关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发症、手术相关资料、术中出血量(IBL)、术后引流量、总出血量(TBL)、围术期输血量和输血率、输血费用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围术期总出血量、异体输血量和输血成本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1例患者纳入氨甲环酸组,对照组60例患者,两组之间的基线数据、影像学参数、术前凝血指标和肝肾功能无统计学差异。TX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TXA组1245.22±770.61ml vs对照组1633.65±962.49ml, P=0.021)、术后引流量(TXA组1205.68±367.76 ml vs对照组1412.83±538.45ml,P=0.035)及总出血量(TXA组2450.90±1022.69ml vs对照组3046.48±1274.02ml,P=0.011)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TXA组术中自体血回输量为400.44±267.80ml,对照组为526.22±339.96ml,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31),TXA组患者术中异体输血量及输血率也均显著小于对照组(TXA组468.29±391.43ml vs 723.33±462.99ml,P=0.009;TXA组68.29%vs对照组86.67%,P=0.025)。TXA组围术期总输血量为746.34±460.49ml,显著小于对照组(1143.33±669.02ml)。TXA组患者围术期输血费为969.76±840.24元,而对照组输血费为1460.67±1029.51元,使用TXA可明显减少围术期输血费(P=0.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术中使用1g TXA可减少围术期出血689.89ml,减少异体输血390.26ml,减少输血费用549.11元。使用TXA没有发现明显并发症或副作用。结论:在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行截骨矫形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中使用TXA是有效、安全,并可以显著降低医疗费用成本。  相似文献   
34.
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效果,评价其手术耐受性。方法:对57例年龄大于70岁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前伴发疾病、术后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及其处理进行总结,对45例获得6~58个月随访的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法对术前和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分,计算改善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出现的全身并发症包括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脑梗塞等,局部并发症有脑脊液漏和伤口积液。45例患者随访时的平均改善率为60.2%,手术疗效不佳的患者占8.9%。病程在2年之内者与病程大于2年者的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前评分在10分之内者与大于10分者的改善率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严格控制伴发疾病,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5.
评分系统在腰椎疾患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腰腿痛是腰椎疾患中常见的临床症状。正确实用的评分方法在病情的判断、指导冶疗方法选择、评定治疗效果及估计预后方面十分重要。但目前尚无统一的评定标准,现将常用的腰椎评分系统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6.
桡骨远端骨折并发前臂急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亮  韦峰  郭昭庆  周方 《中华创伤杂志》2002,18(12):763-764
桡骨远端骨折并发前臂急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少见 ,国外文献虽已有报道 ,但国内罕见。我科于 2 0 0 1年 7月 17日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患者 ,男 ,30岁 ,建筑工人。 2 .5m高处坠下 ,右手撑地。检查发现右腕部肿痛 ,诊断为Colles骨折 ,给予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 2 3h后局部疼痛严重 ,药物不能缓解。拆除石膏后见腕横纹处散在张力性水疱 ,但症状仍不缓解 ,且出现手指麻木 ,被动牵拉痛。骨折后 2 6h ,麻醉后由肘下 2cm至腕横纹处切开减压 ,见指浅屈肌部分断裂 ,肌肉水肿充血。术后行外固定。 9d后逐步缝合伤口。术后…  相似文献   
37.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及其鉴定   总被引:31,自引:15,他引:16  
目的探讨将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方法,并对所诱导细胞的成骨特性进行鉴定. 方法分离人骨髓,梯度离心并结合全骨髓法进行培养,培养基中添加成骨诱导剂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及抗坏血酸.贴壁细胞传代,取第3代细胞鉴定其成骨特性;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钙-钴法染色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Ⅰ型胶原表达,原位杂交检测骨连接素(ON)、骨桥素(OP)表达,Von Kossa 染色检测钙结节形成. 结果第3代人MSCs呈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可连续传代10次;ALP染色阳性率达85%;Ⅰ型胶原、ON和OP表达阳性;Von Kossa 染色可见钙结节形成. 结论成功地将人MSCs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所诱导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38.
成人成骨细胞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以正常人髂骨松质骨剪碎成的骨粒力材料,对骨粒进行预算处理后,利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原代培养形成单层后再进行传代培养。结果显示:(1)经预处理后骨基质中仍可见骨细胞,骨小梁表面及骨髓腔中无细胞残留(2)原代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3)经4次传代后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4)细胞具有较高的碱性磷酸酶性,且其活性并不随传代次数的增多而发生明显变化。(5)经PTH刺激后,细胞内cA  相似文献   
39.
组织工程复合骨移植材料椎体间脊柱融合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复合骨移植材料在兔腰椎椎体间脊柱融合的愈合情况。方法: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种植到多孔钙磷陶瓷载体中,体外旋转细胞培养构建成组织工程复合骨移植材料。实验分为5组:假手术组、空载体组、自体髂骨组、旋转培养复合体组和rhBMP-2复合体组。椎体间移植12周后,通过大体观察、手法检测、影像学、生物力学和组织学方法评价脊柱融合愈合情况。结果:假手术组不能自行达到脊柱融合;空载体移植组脊柱融合率为50%;自体髂骨移植组为66.7%;旋转培养复合体组和rhBMP-2复合体移植组为100%,融合块较大,生物力学强度高。结论:旋转细胞培养方法构建的骨髓基质来源的成骨细胞-钙磷陶瓷复合骨移植材料椎体间脊柱融合率优于自体髂骨移植,可以替代自体髂骨进行椎体间脊柱融合;复合骨移植材料中结合骨生长因子rhBMP-2能够进一步加强脊柱融合的生物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40.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lowbackpain)指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如退变、终板损伤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功能丧失的下腰痛,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受压或节段过度活动的放射学证据[1]。但是关于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否存在、如何诊断及治疗始终存在争论。随着对疼痛产生机制以及它与脊柱力学性质关系认识的不断提高,对这一领域的认识变得逐渐清楚,作者对此作一综述。1疼痛产生机理1.1椎间盘内神经分布及走行明确椎间盘内神经分布走行及其功能是理解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基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然而直到最近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