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远程患者监护尤其是心电监护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阐述心电远程监护的发展史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一种实用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其内容主要包括:远程心电监护的系统架构、心电采集器设计及采集工作站设计。  相似文献   
32.
凝血、纤溶系统功能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玮  刘敏涓  冯莹  周旭红 《血栓与止血学》2007,13(4):157-160,165
目的探讨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的改变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4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其24h内尿白蛋白量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21例,微白蛋白尿组15例,临床肾病组7例,另为合并急性并发症组6例。同时选择30例年龄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含量、纤溶酶原(PLG)活性、D-二聚体(D-D)含量、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含量及其活性(TAFIa)。结果糖尿病(DM)患者tPA为14.6±5.9μg/ml和PLG94.4±14.3%,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分别为17.9±6.0μg/ml,101.4±11.7%;P〈0.05);DM组PAI33.2±11.1μg/ml、D—D0.74±0.11μg/ml、TAFI 122.36±47.1%及TAFIa77.3±8.5μg/m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是25.8±7.9、0.21±0.57、89.2±31.1、27.2±10.3),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分析DM肾病患者白蛋白尿正常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其余4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TAFI相关分析,表明其与患者UAE、PAI、D—D结果呈正相关。结论机体凝血纤溶功能的异常改变与2型糖尿病肾病关系密切,各项目的检验,可反映糖尿病微血管病的程度,从而有助于临床对患者病情与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33.
目的提高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致病因素与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利于及早诊治。方法对广州地区确诊DVT与PTE住院患者475例的临床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近15年住院患者中DVT与VIE患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这些病例有80.4%显示有危险因素,≥2个危险因素者占44.9%。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40岁(89.5%)、卧床≥3d(51%)、手术(22.9%)、恶性肿瘤(16.6%)、糖尿病(13.5%)、高血压(10.5%)、外伤(10.5%)等。DVT患者最常见临床症状是患肢肿胀(56.0%)和疼痛(48.5%)。PTE以胸痛(28.1%)和咯血(16.1%)为主。DVT合并PTE占3.5%。DVT累及部位以左下肢多见,好发于近端静脉。DVT与PTE的辅助诊断检查以无创方法为首选。DVT患者抗凝治疗有效率为90.8%,溶检治疗为92.9%。DVT死亡率为6.1%,PTE为18.8%。结论认识DVT—PTE的各种危险因素及临床征象,并利用各种辅助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早治疗对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右束支传导阻滞伴房性期前收缩传导正常化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建萍  谢玮 《心电学杂志》2000,19(3):175-175
患者男性 ,76岁。因胸闷、心悸3天入院。7年前曾患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诊断 :冠心病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 (图1)示 :PⅡ、Ⅲ、aVF、V4、V5、V6 直立 ,PaVR 倒置 ,P_P间期规则 ,频率92次/min ,P_R间期0.24s,QRS时间0.14s。QRS波群在Ⅱ导联呈 qRs型 ,q<R/4 ,时间<0.03s ;Ⅲ、aVF导联呈rSr′型 ,V1 导联呈rsR′型 ;Ⅰ、aVL、V4~V6 导联S波粗钝。末行长V1 导联可见R3、R6 两个单一提前出现的P′_QRS_T波群 ,偶联间期不一致 (0.4…  相似文献   
35.
目的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挖掘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铁死亡基因,构建乳腺癌预后模型.方法 下载TCGA数据库中转录组与临床数据,获取与预后相关的在乳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铁死亡基因,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法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将TCGA数据库中获取的患者信息作为模型测试集...  相似文献   
36.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nectin-4、CA15-3、CEA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62例乳腺癌患者、59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30例体检健康者的临床样本,用ELISA法检测血清nectin-4的表达水平,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A15-3、CEA的表达水平。 结果:乳腺癌组血清nectin-4、CA15-3浓度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P均<0.05);单项指标检测时血清nectin-4的Youden指数最高(0.452),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4%和67.8%;nectin-4/CA15-3/CEA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Youden指数分别为77.4%、69.5%和0.469,均高于单独检测指标。 结论:血清nectin-4/CA15-3/CEA联合检测比单一指标能提高乳腺癌的检测效能。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Cath-D浓度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胃癌患者68例作为胃癌组,将同期接受正常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胃癌组患者血清Cath-D浓度,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患者血清Cath-D浓度为(52.13±9.12)pmol/mL,明显高于对照组[(36.25±6.12)p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ath-D浓度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血清Cath-D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平板运动试验,分析比较中青年肥胖人群身体功能的相关指标。方法在笔者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中选出195名志愿者(18~59岁),根据BMI指数分为正常组和BMI轻、中、重度增高组,用Bruce极量运动方案对每一个受试者进行极量平板运动试验。通过对每一个受试者的运动持续时间、极量心率、运动终止即刻代谢当量值(MET)、身体活动评分、RPE等指标分析,对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极量运动持续时间的回归方程。结果到达极量运动时间的多元回归方程:y=166.947+45.433x1-4.087x2-0.696x3-0.178x4+0.452x5,x1为METS,x2为极量RPE,x3为BMI,x4为极量收缩压,x5为身体活动评分,校正r2=0.932,(P<0.01)。结论数据表明肥胖人群身体机能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其原因在于他们之间运动耐量和体重的差别。  相似文献   
39.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右丙亚胺对吡喃阿霉素(吡柔比星,THP)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将接受吡柔比星化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及右丙亚胺组各15例,右丙亚胺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右丙亚胺静滴。在化疗第1疗程(T1)开始前、第3疗程(T3)及第6疗程(T6)结束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记录EF、E/A及TDI技术测量E'/A'、PW/PW法测量Tei指数,观察化疗前后吡柔比星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以及右丙亚胺对其心脏毒性的防治效果。结果:组间比较,T3结束后,单纯化疗组及右丙亚胺组EF及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及Tei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T6结束后,单纯化疗组及右丙亚胺组EF及E/A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E'/A'及Tei指数亦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内比较,与T1比较,单纯化疗组在T3结束后EF及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A'及Tei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6结束后,单纯化疗组与T1比较,其EF、E/A、E'/A'及Tei指数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右丙亚胺组在T3、T6结束后,与T1比较,其EF、E/A、E'/A'及Tei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丙亚胺对吡柔比星化疗所致的心脏毒性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TDI及Tei指数能够较EF及E/A更早、更敏感评估患者心脏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与左心室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0例冠心病左心衰竭患者(试验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BNP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1水平,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试验组患者随访12~21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血浆BNP、ET-1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浆BNP、ET-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LVEF值显著降低,LVEDD值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血浆ET-1水平及LVEDD呈正相关(r=0.627、0.601,均P<0.01),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532,P<0.01),血浆ET-1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r=0.415、-0.437,均P<0.05)。31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19例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P<0.05)。结论血浆BNP、ET-1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血浆BNP水平对再发心血管事件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