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8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31.
目的 通过统一的调查、标本采取和基因筛查方法进行全国性重度感音性耳聋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方法 通过标准化的流行病学调查设计、行政组织、标本采取和GJB2 235delC和线粒体DNA1 2SrRNA A1555G筛查方法进行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常见分子病因学调查。结果 收集来自18个省市2065例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例,其中非综合征性耳聋病例2016例.筛查出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病例57例,GJB2 235纯合突变148例,GJB2杂合突变157例。调查显示在中国各地,线粒体DNA1 2SrRNA A1555G和GJB2 235delC突变相关性耳聋占有较高的比例,同时各地区间检出率差异较大。结论 在中国广大地区的重度神经性耳聋患者中.常见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耳聋占有较大的比例.基因筛查方法是进行耳聋病因流行病学调查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32.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线粒体12S rRNA基因A1555G点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为建立相应的基因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了五个有明确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应用史的耳聋家系共23名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标本,从白细胞中提取DNA,PCR扩增线粒体DNA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分析检测A1555G点突变。结果 五个家系有母系血缘关系的18份样品均为A1555G点突变阳性,5名配偶为A1555G点突变阴性。结论 线粒体DNA A1555G点突变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遗传易感性最主要的原因,检测A1555G点突变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遗传易感性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应用试剂盒方法在大规模耳聋患者群中检测线粒体基因A15556突变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线粒体基因A15556突变检测试剂盒分析324例个体,其中属于25个母系遗传耳聋家系的有56个耳聋患者。散发性耳聋患者257个,正常个体11个,母系遗传耳聋家系中的耳聋患者多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接触史,部分检测结果以Alw26酶切和测序方法验证试剂盒检测的准确性。结果 线粒体基因A15556突变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证实24个家系中55个耳聋患者携带有A15556突变。另1个耳聋家系中的一名耳聋患者不携带此突变,11个正常个体及257个散发性耳聋患者中无此突变,试剂盒检测方法与Alw261酶切法和测序结果完全吻合。讨论 线粒体基因A15556突变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的主要原因,其患者多分布于母系遗传特点的家系,线粒体基因A15556突变检测试剂盒在分析线粒体基因A15556突变方面具有简单.低耗.结果直观的特点,最短检测周期为3小时30分钟,适合A15556突变的大规模筛查或用药前预防性检查。  相似文献   
34.
遗传性听力损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遗传性听力损害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据估计与几百个基因有关。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快速进展及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提供的便利,遗传性听力损害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工作近十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将简要介绍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害的核基因定位克隆和突变的研究进展,以及遗传性损害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佛山地区先天性聋儿中GJB2突变和线粒体DNAA1555G突变在耳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80例散发的先天性聋儿的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Prey—DAF药物性耳聋基因诊断试剂盒对收集到的DNA进行分析,筛查患者GJB2235deIC突变和线粒体DNAA1555G突变。结果经PCR-RFLP和Prev—DAF药物性耳聋基冈诊断试剂盒分析,在所有参加检测的180名患儿中共发现GJB2235delC纯合突变14名(7.78%),GJB2235delC杂和突变7名(3.89%),线粒体DNAA1555G突变6名(3.33%)。结论应用基因检测方法可以在地区性耳聋流行病学凋查中帮助明确常见的遗传性耳聋病例,并可指导此类患者的家庭进行耳聋的预防。  相似文献   
36.
中国人群遗传性耳聋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耳聋有着复杂的病因学特点,遗传和/或环境因素均可致聋。120多个耳聋相关基因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听觉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点。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中国相当一部分综合征性和非综合征性耳聋仅由为数不多的几个基因突变引起。本文旨在综述综合征性、非综合征性及线粒体遗传性聋在中国人群感音神经性聋致病机制方面的最新进展。深入了解中国人群耳聋分子病因学特点,对获得准确的耳聋早期诊断和遗传咨询,以便及时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分析一个X连锁遗传性聋大家系的临床听力学特征及遗传规律.方法 通过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进行全面体查及听力学检查,总结遗传规律,绘制遗传图谱并进行听力学特征分析.结果 家系成员(含已故和配偶)共计106人,家系中男性患者9人,分布于第二代和第四代,耳聋发生于5~15岁,呈进行性加重,成年(18岁)后表现为双侧对称全频下降的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女性患者7人,分布于第三代,于40岁后开始出现听力下降,表现为单侧中重度或双侧轻到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结论 本家系的临床听力学特征及遗传系谱分析符合X连锁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对河北涿州、高碑店地区重度耳聋患者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耳聋的常见分子病因。方法 对河北涿州、高碑店市特殊教育学校64名耳聋学生进行遗传性耳聋问卷调查、全面的体格检查、耳鼻咽喉专科检查以及听力学评估(包括纯音测听和声导抗)。对64名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分别进行GJB2基因235delC突变、线粒体DNA 12SrRNA基因A1555G点突变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SLC26A4基因IVS7—2A〉G突变。结果7例(10.93%)携带GJB2基因235delC纯合突变;9例(14.06%)携带GJB2基因235delC杂合突变;6例(9.37%)携带SLC26A4基因ⅣS7—2A〉G纯合突变,12例(18.75%)携带SLC26A4基因IVS7—2A〉G杂合突变:未发现携带线粒体DNA 12SrRNA基因A1555G点突变者。结论 河北涿州、高碑店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存在较高的GJB2基因235delC和SLC26A4基因ⅣS7—2A〉G突变发生率,而线粒体DNA 12SrRNA基因A1555G突变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聋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河北涿州、高碑店地区20.3%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在分子水平能够明确诊断.另有32.81%的患者有遗传倾向。进行准确的耳聋早期诊断、遗传咨询、及时干预和治疗在这一地区的聋哑人群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9.
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repeats)/Cas(CRISPR-associated)系统是新一代的靶向基因组编辑技术系统,其突出特征是Cas蛋白,其通过g RNA(guide RNA)的引导下对外源性的DNA进行靶向切割,从而为细菌入侵核酸提供了免疫力。由CRISPR/Cas系统介导的基因靶向修饰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多种细菌及多种生物的基因组靶向修饰,对人类基因组DNA的靶向修饰也已经得到了证实,并且CRISPR/Cas系统与以往技术相比在很多方面显示出了的优点。CRISPR/Cas系统在遗传缺陷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技术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而各种类型基因修饰动物模型是目前内耳基因功能、聋病分子机制研究的最理想方法和必备条件。随着耳聋的遗传学研究不断深入,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遗传性耳聋动物模型的需求也不断增多,CRISPR/Cas系统介导的基因组靶向修饰技术也会不断完善,该技术将在耳聋的遗传学研究和诊断治疗等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58例中国东北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m)患儿GJB2基因突变类型和频率。方法收集吉林省吉林市聋哑学校的58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分别来自57个家庭)及37例听力正常家属的血样,经聚合酶链反应(D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GJB2基因编码区。用酶切方法初步分析已知的233—235位点,进一步行DNA测序证实酶切结果并发现新的突变类型;同时对部分家属进行DNA测序,区分并证实致病突变位点或多态性改变。结果58例患儿中发现11例(18.97%)为233—235delC突变,其中7例(12.07%)为233—235delC纯合突变,4例(6.90%)为233—235delC杂合突变;发现1例35delG杂合突变;4例235delC杂合突变及1例35delG杂合突变者均伴有299—300delAT杂合突变。在患儿及听力正常的家属中均发现有G79A杂合及A341G杂合复合变异、G79A纯合及A341G纯合复合变异。结论东北地区NSHI患儿的GJB2突变热点为233—235delC,突变率为18.97%。233—235delC杂合及299—300delAT杂合复合突变、35delG杂合及299—300delAT杂合复合突变为致病突变。G79A杂合及A341G杂合复合变异、G79A纯合及A341G纯合复合变异为多态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