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1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650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76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657篇
口腔科学   213篇
临床医学   853篇
内科学   464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206篇
特种医学   1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347篇
综合类   1246篇
预防医学   121篇
眼科学   72篇
药学   318篇
  2篇
中国医学   138篇
肿瘤学   24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404篇
  2004年   357篇
  2003年   328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目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处于工业频率(极低频)磁场的包围之中,从细胞学角度进行有关极低频磁场与人类癌症发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HighWire1991-01/2006-03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extremely low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s,cance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浏览相关文献的摘要,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实验,结合流行病学进行研究的文章;尽量选用以不同动物或手段进行研究而结果相同的文献;对照分析有关极低频磁场与癌症关系的的原创和综述文章。有的资料采取回查法,给在某文章中发现有意义的线索后找到该文献,然后详细浏览。资料提炼:共收集到90篇关于极低频磁场与癌症关系的原创性文献和4篇综述文献,分别有29篇和4篇纳入标准。被排除的47篇文章中,32篇与本主题关系不大,5篇时间过早或结论不明确,10篇只采用流行病学研究。并纳入1篇书籍文献。资料综合:①长久以来,关于50Hz或60Hz的极低频磁场有无致癌作用的问题,流行病学与细胞学研究的结果一直不一致。②多数流行病学的统计结果表明,长期或频繁暴露于极低频磁场的人群,患癌症的比率高于非暴露人群,其中患白血病、脑癌和乳腺癌的风险更高。③但细胞学的实验观察表明,暴露于极低频磁场中的正常培养细胞并没有增加分裂或出现癌变信号;在有些报道中,极低频磁场还加速了正常细胞凋亡的过程,降低了癌变的可能性。④许多作者提出,极低频磁场并不能直接导致正常细胞的癌变过程,但可能促进和加强癌倾向细胞以及癌细胞的癌变和死亡进程。⑤这种促进和加强作用可能通过影响细胞信号转导的各个环节和导致基因和转译过程的变化、改变一些酶的活性、增加自由基产生等来实现。结论:极低频磁场可能并不直接导致正常细胞的癌变过程,但可促进和加强癌倾向细胞以及癌细胞的癌变和死亡进程。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离纯化人胎肾中的间充质样干细胞,在化学因子作用下诱导其定向分化,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1在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完成。①利用二步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及细胞差速贴壁生长特性分离纯化人胎肾间充质样干细胞。细胞来源为自然流产胎儿,供者知情同意。②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和表面标志。③添加常规诱导液诱导其向脂肪分化犤以脂肪诱导分化液(DMEM/F12 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 1μmol/L地塞米松 5u/mL胰岛素 200μmol/L消炎痛)进行培养犦、成骨细胞分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0.1μmol/L地塞米松,10mmol/Lβ-磷酸甘油,50μmol/L维生素C进行培养)并加以鉴定。结果:从人胎肾中成功分离纯化得到间充质样干细胞:①P6代细胞有79.1%的细胞处于静止期/DNA合成前期。②表达CD29,CD44,CD105和CD166,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15,CD34,CD45。③不表达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的HLA-DR,CD80,CD86,CD40,CD40L。④在向成骨分化的诱导液中培养后,间充质样干细胞发生形态变化,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出现钙结节;在脂肪诱导分化液内培养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人胎肾中含有间充质样干细胞,人胎肾间充质样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免疫原性弱,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种子细胞的来源之一,但目前存在较难分离纯化,细胞产量不大的不足。  相似文献   
33.
背景:以往研究已证明胚胎干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但诱导时间较长,大部分需要1个月左右.目的:体外联合应用激活素A、全反式维甲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烟酰胺4种生长因子,观察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设计:细胞观察实验.单位:上海市内分泌及代谢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材料:实验于2004-10/2006-02在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完成.清洁级孕12.5~14.5d龄昆明小白鼠2只,由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动物质量合格证号2004A034,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小鼠胚胎干细胞株由法国里昂CNRSUMR5641实验室张昌贤教授提供.激活素A为R&D公司产品;全反式维甲酸,烟酰胺由Sigma公司提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由Gibco公司提供.方法:取孕鼠胚胎,除去头部和内脏,将剩余组织剪碎,胰酶消化后制备细胞悬液,取上层离心重悬,按3×108L-1接种培养,传2~3代时作为滋养层细胞.将鼠胚胎干细胞接种到新鲜滋养层上,加入含白血病抑制因子的knockout DMEM培养基,常规培养两三天后按1:3~1:6传代,当细胞与细胞之间分开时加入含血清的培养液终止消化,离心弃上清,制成单细胞悬液按2.5×104密度接种,加入不含白血病抑制因子的培养液,24~48h后收集形成的胚胎体,铺于Matrigel铺底的培养皿中.胚胎体贴壁后,在含有100μg/L激活素的10% FBS/DMEM中培养24h,再将培液换为10% FBS/DMEM培养6~8h作为间隔,然后把分化的胚胎体在含10-6mol/L全反式维甲酸的10% FBS/DMEM中培养24h,在含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10% FBS/DMEM中培养3~5d,在含N2、 B27、1μg/L层粘连蛋白、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mmol/L烟酰胺的DMEM/F12培液中培养3~5d.诱导结束后,采用双硫腙染色、免疫荧光染色、RT-PCR检测分化细胞胰岛素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1]胚胎干细胞的诱导情况.[2]双硫腙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3]RT-PCR检测.结果:[1]滋养层上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呈集落状态贴壁生长,集落边缘清晰,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明显.胚胎体形成后转至matrigel板上2d即贴壁.激活素A和全反式维甲酸间歇诱导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培液中的细胞大部分变为上皮细胞样;经含N2、B27、层粘连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烟酰胺的DMEM/F12培液作用后,细胞形成小的簇状结构.[2]诱导生成的胰岛素分泌细胞经双硫腙染色呈暗红色,免疫荧光染色呈红色,均为阳性反应.[3]经激活素A、全反式维甲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烟酰胺四种生长因子诱导2周后,分化细胞不表达Insulin 1mRNA,表达Insulin 2, Pdx1, Nkx6.1, Nkx2.2, PP, LAPP, Glutt2, Somastatin, Hnf3 β及Neuro D mRNA.结论:体外联合应用激活素A、全反式维甲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烟酰胺4种生长因子,能够将小鼠胚胎干细胞成功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且诱导时间缩短至2周.  相似文献   
34.
目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和非诱导培养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结果的对比。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12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分离犬骨髓间质干细胞。②于体外培养,应用不同浓度(0,6,8,10,12,14,20μmol/L)的5-氮胞苷定向诱导并连续传代培养4周,未诱导的细胞培养8周。③进行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镜鉴定。结果:(D骨髓间质于细胞于5-氮胞苷诱导培养2周时,α-肌动蛋白、TroponinI染色阴性;4周时,α-肌动蛋白染色阳性,Troponin I阴性;电镜下可见肌丝结构,其中8mmol/L 5-氮胞苷诱导的间质干细胞肌丝结构排列较规则。②骨髓间质干细胞非诱导培养8周时,α-肌动蛋白染色阳性,Troponin I阴性,电镜下亦可见肌丝结构形成;而培养4周时全部为阴性。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经5-氮胞苷诱导培养4周及未诱导连续培养8周均可定向转化为具有肌丝结构的肌样细胞,而非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35.
氯化钙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 为了正确使用氯化钙可流向组织工程骨之中,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钙对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兔髂骨中获取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将骨髓基质成骨细胞置于含不同浓度氯化钙的细胞培养液中,培养24,72,120h后,通过检测骨髓基质成骨细胞的代谢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观察不同浓度氯化钙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在不同浓度(1-10mmol)的氯化钙培养液中培养24,48,72h后,除1mmol浓度氯化钙在细胞培养72h后对成骨细胞增殖稍有促进作用外,其余各组随着细胞培养液中氯化钙浓度的升高,骨髓基质成骨细胞的代谢活性逐渐降低。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在不同浓度(1-10mmol)的氯化钙培养液中培养24,72,120h后,随着氯化钙浓度的增加,成骨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降低,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 氯化钙对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干(ES)细胞植人大鼠隔区和海马内后的分化情况,并对其作研究和分析。方法成年SD大鼠35只,体质量200~250g,雌雄不限。以SD大鼠为宿主,将ES细胞移植入宿主隔区和海马内,移植后l,2,3,4和8周后取脑,冷冻切片,进行Nissl,M6,NSE,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S细胞移植入大鼠隔区和海马内后,从第2周开始表达M6、GFAP、NSE等抗原,持续至第4周,主要位于移植区内,较少迁移。结论小鼠ES细胞移植入大鼠隔区和海马内后,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定向诱导分化条件下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4在泸州医学院心肌电细胞实验室完成。日本大耳兔10只,经兔髂嵴无菌抽取骨髓,采用Percoll液进行梯度离心法和体外细胞贴壁分离培养法相结合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将获得的原代和传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含成脂诱导剂和含成骨诱导剂的改良的伊格尔培养基进行实验组(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定向诱导培养,对诱导培养后的细胞进行生长形态学特征观察),对照组(采用不加成脂、成骨诱导剂的伊格尔培养基),两组进行成脂及成骨诱导后的苏丹脂肪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胞外矿化基质测定,并进行细胞成脂和成骨率比较。结果:从10只实验动物中均成功提取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中有2只动物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原代培养时出现污染,8只获得成功进入结果分析。①在经过2ld成脂诱导培养后实验组的许多细胞胞浆内均出现较多的高折光性的脂滴,苏丹脂肪染色呈橘红色,同时Kossa法也检测出少许成骨分化,其比例为70%(28/40)干细胞可转化为含有脂滴的脂肪细胞;10%(4/40)干细胞转化为含有钙结节的成骨细胞。②经过21d向成骨诱导培养后实验组出现一些细胞基质逐渐堆积、并出现基质矿盐沉积,Von Kossa法测定形成的钙结节,同时苏丹脂肪染色也检测出少许向脂肪细胞分化,其比例为40%(16/40)干细胞可转化为成骨细胞,20%(8/4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转化为脂肪细胞。③对照组用苏丹脂肪染色后显示5%(2/4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用Von Kossa法测定矿化结节形成比例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成骨率10%(4/40)。结论:在适当诱导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一部分转化为脂肪细胞,另一部分转化为成骨细胞,两者分化存在一定关系:分化的脂肪细胞多,则成骨细胞少;分化的成骨细胞多,则脂肪细胞少。  相似文献   
3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平滑肌细胞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金明  何涛  黄红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3-26,i0002
目的:探讨新西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不同条件下定向分化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5在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验中心完成。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通过添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体外直接诱导以及与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不同比例(根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数量比,共培养诱导分为4:1组、2:1组以及1:1组。每6孔作为1个诱导组,每孔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终浓度为1&;#215;10^8L^-1,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相应终浓度分别为0.25&;#215;10^8L^-1、0.5&;#215;10^8L^-1及1&;#215;10^8L^-1)进行共培养两种方法诱导干细胞分化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培养2d后的细胞爬片进行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测定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表达,全程避光进行。完成染色后,立即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镜检。每孔爬片随机取5个视野,计算出每孔中Hoechst33342与FITC(或Cy3)双阳性细胞数及Hoechst33342单阳性的细胞数的比值以计算每孔的诱导率,应用SPSS软件进行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的生长特性、形态及鉴定:组织块贴壁后细胞渐游出,呈梭形或长条形,原代细胞汇合90%约需16~19d,传代后生长加快,90%汇合时1:2传代后约3d可再次传代。细胞融合时呈现典型的“峰-谷”样形态。传至10代之后细胞生长放缓,胞体渐变宽大,胞内颗粒增多。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特异性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见绝大部分细胞呈阳性。②直接诱导以及共培养诱导的初步分析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之细胞核标记良好,诱导后见胞浆表达多量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与阳性对照组相似;高倍镜下可清晰见平滑肌肌动蛋白肌丝,而阴性对照组只有核显色,无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表达。③不同组别诱导率方差分析S-N-K检验得各组总体均数差异性检验的(F=44.83l,P〈0.05),表明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共培养1:1组效率最高,依次是共培养2:1组、共培养4:1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最低,后两者间诱导效果在统计学上无差别。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添加生长因子和共培养的方法诱导分化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其中以共培养的方法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检测37℃温浴前后正常献血员的红细胞上白细胞分化抗原相关指标来评价温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是否有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温浴不同温度和时间对红细胞CD35[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CD59、CD55、CD58、CD44s表达的影响,为库存红细胞安全、有效地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河北省血液中心采集的无偿献血、经检测各项指标全部合格血液标本50份,每份均分成8段(A、B、C、D、E、F、G、H组)分别行4℃保存,37℃加热10,20,30,60,120,180 min和40℃加热30 min处理,并进行后续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R1及红细胞CD58、CD59、CD55、CD44s分子水平。结果红细胞CD35、CD58、CD55、CD44s阳性率和分子水平在37℃加热后30 min内无显著变化,之后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红细胞CD59阳性率和分子水平在37℃加热180 min内变化不显著。结论库存红细胞37℃温浴30 min以内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患者输注红细胞前库存红细胞37℃温浴30 min为最佳。  相似文献   
40.
张兵  朱亚辉  王孝玉  周思私  袁法 《西部医学》2022,34(6):824-828+833
【摘要】 目的 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酸枣仁皂苷A对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骨折与促进骨折愈合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酸枣仁皂苷A分4个浓度(5、10、20、40 mg/L)分别干预细胞,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Von kossa染色法检测细胞矿化结节生成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中ALP与BGP的含量,RT-qPCR法检测细胞中Runx-2与BGP的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TGF-β1、Col I与BMP 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酸枣仁皂苷A能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凋亡,提高细胞中ALP与BGP的含量,提高细胞中Runx-2与BGP基因的表达水平与TGF-β1、Col I与BMP-2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细胞中矿化结节的形成数量(均P<0.05)。结论酸枣仁皂苷A能促进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分化程度与成骨效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TGF/BMP通路而发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