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对纯聚己内酯(PCL)和蚕丝纤维增强PCL多孔复合材料进行体内降解实验研究,观察其降解速度变化及组织反应情况,为临床应用于多发性肋骨骨折固定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纯PCL和蚕丝纤维增强PCL植入兔背部脊柱两侧皮下和肌肉之间,于2、4、8、12、16、24周取材,分别测试2种材料的生物吸收率、组织学观察(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蚕丝纤维增强PCL在体内植入过程中生物吸收率大于纯PCL,材料内部结构断裂融合降解明显,未见材料周围组织变性、坏死或异常增生现象。结论蚕丝纤维增强PCL多孔复合材料植入体内后具有合适的降解速度,异物反应小,是具有良好应用价值的新型肋骨骨折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32.
术前使用无创或者微创的方法准确评估患者肺功能,可预测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及远期生存风险,为外科手术切除范围决策提供依据。基于此,本文摘录了《肺切除手术患者术前肺功能评估肺科共识》中相关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33.
猪脱钙骨基质作为组织工程人工肋骨支架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异体脱钙骨基质作为组织工程化人工肋骨支架的可行性.为今后全胸壁缺损的骨性修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通过Micro-CT、扫描电镜观察猪脱钙骨基质的大体三维结构。通过细胞黏附实验观察猪脱钙骨基质对于异种骨髓基质干细胞的黏附情况.最后通过比较正常人肋骨与猪脱钙骨基质的力学性能评估其作为组织工程人工肋骨支架的可行性。结果Micro-CT和扫描电镜示猪脱钙骨基质具有良好的孔隙率和互相连通的孔径结构。细胞黏附实验显示细胞在猪脱钙骨基质表面生长良好。力学测试显示猪脱钙骨基质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人正常肋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用于修复具有弧度的肋骨缺损。结论猪脱钙骨基质可以作为组织工程人工肋骨的支架。  相似文献   
34.
目的比较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在直径≤2 cm且术中冰冻证实微乳头和实性亚型阴性肺腺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多中心行肺段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的234例肺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肺段切除组(段切组)119例,男44例、女75例,年龄(56.6±8.9)岁,肺叶切除组(叶切组)115例,男43例、女72例,年龄(56.2±9.5)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111.2±30.0)min vs.(107.3±34.3)min]、术中失血量[(54.2±83.5)mL vs.(40.0±16.4)mL]、引流管拔管时间[(2.8±0.6)d vs.(2.6±0.6)d]、住院时间[(3.9±2.3)d vs.(3.7±1.1)d]和病理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段切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半年用力肺活量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差值显著优于叶切组患者[(0.2±0.3)L vs.(0.4±0.3)L,P=0.005,0.3%±8.1%vs.2.9%±7.4%,P=0.041]。结论肺段切除术可有效保护患者肺功能,有望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5.
目的 通过形态学观察、细胞黏附和细胞增殖实验观察多孔CPC材料作为组织工程肋骨支架的可行性. 方法 取幼猪骨髓分离培养BMSCs并传代,另自制5 mm×5 mm×5 mm大小的多孔CPC材料,micro-CT观察孔径、孔隙率及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含量,并与人正常松质骨作对比.取24孔培养板,于孔内置入多孔CPC材料1块,共15块,调整第1代BMSCs浓度为6×10s个/mL,将细胞悬液150 μL滴加到多孔CPC材料上,置于孵育箱中复合培养4、12、24 h后,收集细胞并计数,计算细胞黏附率: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MTT法检测多孔CPC材料表面BMSCs的生长情况:扫描电镜观察接种BMSCs 7 d的多孔CPC材料,并与单纯多孔CPC材料和正常人松质骨对比. 结果 BMSCs与多孔CPC材料复合培养4、12、24 h的细胞黏附率分别为28.00%±0.98%、46.70%4±1.14%和48.50%±1.18%.MTT法检测细胞与材料复合培养1、2、3、4、5、6 d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1.103 ±0.214、1.557 ±0.322、1.920 ±0.178、2.564 ±0.226、2.951 ±0.415和3.831 ±0.328,呈明显上升趋势.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生长旺盛,贴壁良好,未出现毒性反应.micro-CT检查示多孔CPC材料的孔径均衡,且互相连通,HA含量为(1 101.222 8 ±0.618 4)mg/ccm,孔隙率为70.26%±0.45%;人正常松质骨HA含量为(1 072.552 3 ±0.744 2)mg/ccm,孔隙率为72.82%±0.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单纯多孔CPC材料孔径与正常人松质骨孔径大小、结构相似,且互相连通;BMSCs在多孔CPC材料表面排列有序,细胞呈片状,部分呈簇状,细胞形态呈多边形,细胞间可见较多细胞间质. 结论 多孔CPC材料结构和成分均接近正常人松质骨,BMSCs在其表面生长良好,适合作为组织工程肋骨支架材料,但其对细胞的黏附性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对多孔磷酸钙(CPC)体内降解情况进行研究,为其作为组织工程化人工肋骨支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将CPC材料埋植于兔皮下,并于预定的时间点将材料取出,称重并送扫描电镜检查,以观察其降解情况;其周围组织则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查,以观察其炎症反应和生物相容性.结果 CPC材料在术后2、4、8、12、24周的生物吸收率分别为(2.500±0.098)%、(7.000±0.167)%、(10.000±0.242)%、(14.000±0.251)%、(30.000±0.177)%,降解速度平稳,能有效维持缺损部位的稳定性;HE染色和透射电镜结果 显示其炎症反应于4周时消失,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CPC的体内降解速度平稳,组织相容性好,是承重部位和非承重部位的良好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37.
背景:生物材料人工气管的制备对气管长段缺损后替代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气管组分材料胶原蛋白/羟基磷灰石和聚乙丙交酯的体内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有待观察。目的:观察人工气管组分材料胶原蛋白/羟基磷灰石、聚乙丙交酯在大鼠体内降解情况。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胸心外科、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胸心外科。材料:实验于2003-03/2004-12在第二军医大学国家级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16只3月龄SD大鼠,雌雄不拘,体质量150g~170g,由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人工气管组分材料胶原蛋白/羟基磷灰石海绵、聚乙丙交酯纤维网片(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的共聚物,成分比例为90∶10)为自行研制。方法:①实验过程: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麻醉,沿背部肌层表面向脊柱两侧作潜行分离,每只大鼠形成2个囊状间隙,将胶原/羟基磷灰石海绵、聚乙丙交酯编织物制成10mm×10mm大小分别植入其间,关闭皮肤切口。②实验评估:术后观察大鼠活动情况、切口愈合及排斥情况;分别于术后2,4,6,8周取出皮下埋藏的胶原/羟基磷灰石海绵、聚乙丙交酯纤维网片及周围附着组织,作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时间点两种植入材料在大鼠体内降解情况。结果:①所有实验动物术后均正常活动,呼吸及进食与术前无异;切口无感染、积液、坏死或窦道形成;手术区皮肤无红肿,未见过敏或中毒反应;植入材料均未见排异现象。②在体内植入的早期,材料结构开始遭到破坏,植入物与组织界面有炎性细胞浸润,并可见少量吞噬细胞,随后可见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在降解过程的后期,材料基本完全降解,并被吞噬细胞包裹和吞噬,最终被新生纤维组织所取代。在整个降解过程中,未见组织变性、坏死或异常增生现象,未见对周围组织产生的不良刺激或异物反应。结论:人工气管组分材料胶原蛋白/羟基磷灰石、聚乙丙交酯的体内降解是一个逐步降解、吸收,被组织取代的过程,并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8.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稳定、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注到病人体内,是护理工作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随着医院水平和患者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疼痛成为热门话题,也是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具体落实。笔者通过十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role of colonic interposition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esophagus. Meth-ods: From April 1979 to October 1998, Thirty-one patients with benign esophageal stenosis and 15 patients with esophagus carcinoma received the colonic interposition for esophageal reconstruction. There were 5 pa-tients with the esophagus carcinoma after subtotal gastrectomy. Four of 5 cases received colonic interposition graft from the esophageal bed after the esophagus was pulled out without thoracotomy. Results: There was no perioperative death. All 31 cases of the benign esophageal stenosis got long term survival and normal life. The 3-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of patients with the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were 63. 6% and 40. 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colonic interposition graft is a choice for the patients with the cervical stenosis of the esophagus, especially for those already had subtotal gastrectomy. Using the left colonic artery as the sup-porting vessel and using the colon segment in an isoperistaltic position is the optimal choice. Improving the operative techniques and decreasing the complications are important for the extension use of this method.  相似文献   
40.
腔镜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附40例报道)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腹腔镜及纵隔镜联合微创根治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4月至2006年5月,联合使用腔镜行食管癌根治40例,其中开胸联合腹腔镜10例,小切口辅助胸腔镜联合腹腔镜20例,纵隔镜联合腹腔镜4例,纵隔镜联合开腹6例。结果34例腹腔镜游离胃均获成功,无出血,清除腹腔淋巴结(5·5±1·9)枚。小切口辅助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20例,无中转开胸,清扫纵隔淋巴结(10·3±2·7)枚,术后心律失常4例,胸腔出血1例,功能性胃梗阻1例;纵隔镜食管癌切除10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声音嘶哑3例。40例随访1~20个月,无肿瘤复发转移,无死亡。结论腔镜联合切除食管癌安全可行,小切口辅助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兼顾开放手术和纯胸腔镜手术的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