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7 毫秒
31.
冰冻红细胞的制备方法、质量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冰冻红细胞因其保存期长、质量可靠且经过洗涤后的生理形态及生化特性均与液体保存的红细胞相似,因此,临床上常用于稀有血型患者的手术输血,同时,也是军队及地方医疗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血源。科技的发展为冰冻红细胞的制备和应用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前景。现将冰冻红细胞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简介如下。1冰冻红细胞的冰冻原理及制备方法1.1冰冻原理红细胞的代谢速度取决于保存温度。如果把血液保存在很低的温度下,可使红细胞的代谢活动降低或完全停止,红细胞代谢耗能最少,从而可避免代谢毒性产物的积累,达到延长红细胞保存期的目的。但是,血液…  相似文献   
32.
用药物替代输血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输血存在经血传播疾病的危险,据估计,美国在1996年,每65000U血液中有1例感染HIV,100000U中有1例感染HCV,60000U中有1例感染HBV。尽管输血引起病毒感染的危险性是相当低的,但目前还不能提供绝对安全的血液。因此应用药物替代输血治疗日益受到重视,这对保护血液资源,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输血的替代物包括能替代血液扩充血容量的液体,以及能改善止血效果和加强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的药物。扩容治疗目前主张尽可能用非血液液体。即晶体液和胶体液,供静脉输注以补充血浆容量并维持胶体渗透压,至今可供临床应用的血浆代用品有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和明胶制剂,但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的药物替代治疗的发展相对缓慢,本文就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3.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冷沉淀被发现,因其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Ⅷ(FⅧ)而用于血友病甲(HA)的治疗,后来相继用于纤维蛋白原(Fg)缺乏、凝血因子XⅢ(FXⅢ)缺乏和血管性血友病(vWD)的治疗.目前,仍有许多国家用未经病毒灭活的冷沉淀治疗不同原因出血倾向的疾病,但由于其纯度不高,且在体内的生物半衰期仅10 h,在发达国家,除非无可选择或紧急情况下,并不考虑应用冷沉淀治疗HA、vWD和FXⅢ缺乏等疾病.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经放弃了冷沉淀用于FⅧ缺乏患者的治疗.国外正在淘汰该制剂,但在我国还在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4.
大连地区血浆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血浆应用情况,提高临床血浆合理输注水平。方法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对大连22家医院临床血浆应用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血浆合理输注比例均偏低,不合理分类中血浆输注无指征占比例最大。结论无论是二级医院还是三级医院,在血浆临床输注方面还存在误区,临床医生还未完全掌握血浆输注适应征。  相似文献   
35.
血浆置换的概念始于1914年,随着新的高选择性血浆分离技术的推广,血浆置换应用得日益广泛。19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应用治疗性血浆置换(theraputic plasma ex-change,TPE)治疗各种重症疾病。传统的TPE是将患者血浆非选择性地分离,再将去除血浆后的血液有形成分以及所需补充的白蛋白(或血浆)、平衡盐液等回输到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目的。随着血浆体外处理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各种新型特异性材料的应用,TPE的安全性和选择去除特异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促进了TPE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笔者对TPE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简要介绍。1 TP…  相似文献   
36.
慢性冷凝集素病(CA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疾病,其发病与冷凝集素密切相关。当温度>10℃时,吸附于红细胞膜上的冷凝集素使红细胞产生凝集反应,激活补体导致溶血。冷凝集素的抗原亲和力尽管在0~4℃时表现最强,但温度在接近哺乳动物正常体温时,冷凝集素也可能吸附于红细胞膜,这一情况的出现取决于抗体的性质。CAD一般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原发性CAD与淋巴瘤或其他疾病无关;继发性CAD则伴随恶性疾病,最常见的为淋巴瘤。目前已经发现即使是原发性CAD也经常表现出骨髓淋巴组织的异常增生,其特征为B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克…  相似文献   
37.
婴儿输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随着输血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各种血液成分的生化、生理作用以及输血的各种不良反应有了深入了解,输血疗法在儿科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婴儿各器官系统发育尚不成熟,使得婴儿输血具有许多独特性.婴儿的血红蛋白(Hb)水平正常情况下有生理性改变;新生婴儿的血容量随出生体重及年龄而变化.因此,婴儿输血必须慎重,输血量需要精确计算.如果没有认识到婴儿输血的独特性,而采用成人输血的基本原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下面简要介绍婴儿血象特点、红细胞输注技术及婴儿输血的特殊指征.  相似文献   
38.
浓缩血小板中病原体灭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成分输血技术的不断进步 ,血小板的输注愈来愈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然而 ,到目前为止 ,血小板的输注仍有一定风险 ,一是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还不能检出少数血液中感染的病毒和微生物 ;二是细菌学检查还未列入常规检测项目 ;三是血小板制品中 ,不能有效去除可能引发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T细胞。近年发展起来的血液成分病原体灭活技术 ,在提高输血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潜力。1 浓缩血小板输注中潜在的危险浓缩血小板输注具有潜在的传播病毒、细菌、微生物等引起的疾病的危险。通常认为 ,HBV、HCV、CMV和逆转录病毒 …  相似文献   
39.
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自从1950年发现血小板输注能明显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以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及输血医学的发展,临床上血小板的使用呈明显增长趋势,已成为肿瘤、恶性血液病、骨髓衰竭等疾病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美国每年临床使用的血小板约150万个治疗量(6 U全血制备的血小板相当于1个治疗量),血小板的用量仅次于红细胞,在各种血液成分中列第2位[2].  相似文献   
40.
当前输血服务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诸多的治疗方法中,输血疗法应用最为广泛。近年来,随着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已使输血医学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输血学(Transfusiology)。然而,输血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措施,虽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由于免疫、传染病和其他不良反应也可能给受血者带来痛苦甚至可能发生严重的后果。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用血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和采、供血的专业机构,如何保证做到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