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临床应用的副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在临床应用已有20多年历史,除可用于原发性免疫缺陷及感染性疾病外.还可用于免疫相关性疾病.在防御感染和免疫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一般认为IVIG制剂是安全而有效的.其常见副作用都比较轻微.但IVIG也可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肾功能衰竭、血栓形成、无菌性脑膜炎、溶血、肝炎等。对于IVIG来说.由于缺乏临床对照性研究.因此对其副作用一直缺乏足够的认识,其副作用的发生率也缺乏统计学证据。  相似文献   
62.
63.
对于获得性自身免疫血细胞减少症,如AITP、AIHA等,或其他有关疾病,如Evan’s综合征,通常使用类固醇或静脉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G)作为一线用药。类固醇最初大约对三分之二的成人ITP有效,但长期有效率却不到20%。难治性自身免疫血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仍倍受关注。目前,许多药物,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胞霉素A和达那唑等可能对大部分病人有效,但它们副作用明显,且疗效不稳定。至今无任何随机研究证实其中某一药物比其他药物更有疗效。  相似文献   
64.
贫血的红细胞输注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许多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把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RBC)数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值称为贫血。目前,按发病急缓可大致分为急性贫血(起病急、进展快,红细胞数锐减,机体因短时间内代偿功能有限或难以发挥有效的代偿,缺氧症状严重,常需紧急输血治疗)和慢性贫血(发生缓慢或已存在多时,  相似文献   
65.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围手术期输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因各种疾病需手术治疗时.围手术期输血是其治疗难点之一。完善的凝血因子相关实验室检测。血液病专家参与诊断和治疗是该类患者进行外科手术的基础。近年.随着输血医学的进展,血液科医师和外科医师的通力合作,通过补充高纯度的凝血因子替代疗法.可以纠正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保证手术(包括开心手术、关节置换术等)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66.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滤除白细胞成分输血技术能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和巨细胞病毒感染;改善浓缩红细胞或浓缩血小板的保存条件;对于降低术后感染、肿瘤复发、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TAGVHD)、输血相关性肺微血管栓塞、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库血中细菌数量等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7.
血小板单采术对血小板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浓缩血小板的单采术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用血细胞计数仪对单采术前后的血小板作MPV检测;用瑞氏染色法观察单采术前后的血小板形态的变化;用血液粘附仪检测单采术前后血小板粘附率的变化;用血液凝聚仪检测单采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用CD41a、CD62p标记好单采术前后的血小板标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阳性率的变化。结果:单采术前后血小板的MPV无变化,形态无改变,粘附率、聚集率无变化,CD41a、CD62p阳性率无变化。结论:血小板单采术对血小板的形态、功能都不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8.
DIC的输血治疗和肝素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以血管内凝血系统激活,导致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着为特征,伴发继发性纤溶或纤溶受抑的综合征;它是多种严重疾病的一个中间病理环节,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的出血、器官功能障碍、微血管栓塞、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及原发病的临床表现。DIC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严重的获得性出血综合征,若不及早诊断和治疗,病死率极高。目前DIC的治疗原则包括:生命体征支持措施、尽量消除引起DIC的病因原发病、抗凝治疗与补充治疗[补充新鲜冰冻血浆(FFP)及冷沉淀…  相似文献   
69.
烧伤患者的输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烧伤是各种物理因素导致局部或大部皮肤组织高温损伤的病理反应,根据烧伤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休克期、感染期和恢复期。烧伤的严重程度与烧伤面积、烧伤深浅程度呈正比,致死率与烧伤面积呈正比、与年龄呈反比。在烧伤后的病程发展过程中,烧伤患者常表现有贫血、血容量不足、凝血功能异常等,因各种原因未及时输血、输液或输注不够.机体长时间缺血、缺氧是造成烧伤患者早期脏器损害的主要因素,在切痂、植皮手术中大量失血也会造成烧伤患者失血性贫血、并发感染后贫血、凝血功能异常等。烧伤后不同阶段,根据病情及时输注红细胞及成分血成为治疗烧伤的关键和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0.
一项丹麦的实验显示,输注去白红细胞的癌症病人比输注去白膜红细胞的癌症病人术后感染并发症更少,但未进行长期研究。已知输血与癌症病人存活率有关已经有几十年时间了。而另一些观察研究则显示,输注大量去白红细胞的病人与输注去白膜红细胞病人相比,其5年存活率仅稍稍高些,原因可能与手术期间进行了免疫抑制治疗有关。本文对那项丹麦实验中输注过去白膜红细胞及去白红细胞的病人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了追踪研究。这项丹麦实验于1992~1995年间进行,用于证实输注去白红细胞能否比输注去白膜红细胞减少在结肠直肠术后病人产生感染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