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胸部CT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CT影像及病理资料,分析CT影像及病理结果有无关联性。结果 137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异常共125例,占91.24%。CT诊断胸腺病变敏感度为86.40%,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86.13%,CT诊断结果和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0.427,P<0.001。结论 CT发现和诊断胸腺病变敏感度准确度较高,是诊断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病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价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histoacryl)与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联合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PTVE)治疗胃底食管静脉曲张二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对57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分别进行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单纯组38例)与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联合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组19例),并比较两种方法止血率、再出血发生率、曲张静脉消失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二组随访2~24个月;近期再出血分别为5.3%、18.4%;>6个月再发出血发生率分别10.5%、31.6%;术后3~6个月行食道钡餐检查,食道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分别为68.4%、42.1%。结论:联合治疗组比单纯内镜下治疗有效率高、重复性少、安全性好、近期复发再出血发生率低,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道介入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发生并发症的频次和类型。资料与方法对292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狭窄的30例患者分别行胆道球囊扩张术、胆道引流术和胆道支架置入术,观察术中反应、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B超和复查胆道造影表现。结果 3例(10.0%)胆道狭窄合并胆瘘患者和3例(10.0%)单纯吻合口狭窄患者行气囊扩张术和胆道引流后痊愈。8例(26.7%)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患者气囊反复扩张胆道狭窄段后,7例狭窄纠正而获得痊愈。14例(46.7%)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患者中12例(40.0%)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2例(6.7%)T形管引流口段狭窄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30例患者(100.0%)术中均感疼痛,其中12例(40.0%)疼痛剧烈。2例(6.7%)术中发生出血,其中1例再次行肝移植。27例(90.0%)术后胆管仍再狭窄,需反复多次成形。2例(6.7%)治疗后狭窄持续存在而再次行肝移植,其中1例曾置入胆道支架,另1例直接行二次肝移植。结论疼痛、再狭窄是经皮肝穿刺胆道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常见并发症,术中预防大出血是降低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34.
低颅压综合征的磁共振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方法低颅压综合征9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加扫MRV,3例进行脊柱MRI扫描,对脑膜强化的厚度、形态、分布、类型及伴发硬膜下积液、脑下垂及脑静脉、静脉窦代偿性扩张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体位性头痛,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0~60mmH2O,MRI增强扫描均显示硬脑膜弥漫、连续、对称性线状强化;5例示脑下垂和脑室缩小;3例示垂体增大;3例出现硬膜下积液;3例MRV显示静脉窦和脑静脉扩张;2例脊柱MRI示椎外静脉扩张。脑脊液压力越低,硬膜强化厚度、脑下垂、硬膜下积液及静脉窦扩张越明显。结论弥漫性硬脑膜增厚和强化是低颅压综合征典型MRI表现,脑脊液容量减低是其MRI影像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百草枯(PQ)致兔急性肺损伤(ALI)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 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百草枯组.百草枯组以35 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百草枯,建立ALI模型,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实验各组分别于建模2、4、6h时间点行320排CT扫描胸腔,得到灌注图像的CTP(CT Perfusion)参数[包括局部血流量(regional blood flower,rBF)、局部血容量(regional blood volume,rBV)、毛细血管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rPS)],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质量浓度.6h后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行病理观察.结果 分析百草枯组CTP参数和血清VEGF质量浓度,rBF和rBV随实验延长逐渐降低,rPS和血清VEGF质量浓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各个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显示,光镜下百草枯组炎细胞浸润明显,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弥漫性肺泡间隔增宽,可见灶性出血.结论 PQ致兔ALI早期时肺灌注不良,血清VEGF质量浓度升高,结合病理结果提示,ALI早期时肺血管通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使用320排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研究窦房结动脉的形态特征,并描述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144例患者[男1991例,女1153例,年龄(59±14)岁]的320排CTCA影像资料.由于图像质量不佳,51例患者被排除.根据分别起源于右侧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确定为右或左(R或L)窦房结动脉;根据其各自走行于右心耳内侧或右心房的后面确定为R1或R2亚型;根据其各自的走行于左心耳内侧、后侧或左心房的后面确定为L1、L2或L3.然后,每种类型根据走行末端终止于上腔静脉周围的关系再分为上腔静脉前、上腔静脉后和上腔静脉周围型.如果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侧冠状动脉中段,走行于左心耳内侧,另外增加一个亚型(R1M).S-型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左旋支,向后走行于左心耳和左上肺静脉开口之间,然后向前终止于左心房的前壁.结果 3093例中共显示窦房结动脉3082例(96.4%),其中2943例(95.5%)为单支窦房结动脉,1669支(54.2%)起源于右侧冠状动脉,1274支(41.3%)起源于左侧冠状动脉旋支.139例(4.5%)为双支窦房结动脉,并且为左右各1支,分别起源于右侧冠状动脉和左侧冠状动脉旋支.本文最常见的亚型是R1型1753支(54.4%),其次是L1型805支(25.0%)和L2型551支(17.1%),少见的亚型包括P,2型45支(1.4%)、L3型57支(1.8%)和R1m型10支(0.3%).3221支窦房结动脉终止类型包括上腔静脉前、上腔静脉后、上腔静脉周围型分别有552支(17.1%)、1836支(57.0%)、833支(25.9%).不同窦房结动脉起源的终止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32,P=0.25).右窦房结动脉起点与右侧冠状动脉开口间距离为(13.8 ±8.4)mm;左侧窦房结动脉起点与左侧冠状动脉回旋支开口间距离为(11.7±6.1)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4,P=0.476).右窦房结动脉直径为(1.66±0.29)mm,左窦房结动脉直径为(1.61±0.26)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4,P=0.557).S型窦房结动脉被发现31例(2%).结论 320排CTCA描述了窦房结动脉常见的分型,可以为外科和介入手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避免医源性损伤.显示窦房结动脉的变异相当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CTA)血管重构和动脉斑块形态学的关系。方法纳入经320排CCTA检查的382例冠心病患者。男279例(73.0%),女103例(27.0%),年龄36~86岁,平均(58±11)岁。CCTA分析包括阳性重构、钙化斑块(CP)、非钙化斑块(NCP)、混合斑块(MP)、梗阻性斑块、偏心性斑块。通过手工测量血管横截面积定义重构指数(RI),RI=病变处血管横截面积/(病变处近端正常血管面积+远端血管面积)/2。RI〉1.10为PR,RI〈0.95为NR。RI=0.95~1.10为无重构。结果 382例1255个节段被发现存在动脉斑块,其中PR 121例(31.7%)148个节段(11.8%);NR 82例(21.4%)91个节段(7.3%)和无重构179例(46.9%)1016个节段(81.0%)。CP 159个节段(12.7%)、NCP 549个节段(43.7%)和MP 547个节段(43.6%);梗阻性病变194个节段(15.6%),非梗阻性病变1061个节段(84.4%);偏心性斑块1054个节段(84.0%),同心性斑块201个节段(16.0%)。单因素分析显示PR组MP、非梗阻性病变和偏心性斑块百分率高于NR和无重构组(75.0%、57.1%和40.8%,93.9%、82.4%和83.4%,99.3%、16.5%和87.8%,P值为0.034、0.041、0.044,均〈0.05)。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只有偏心性斑块是发生PR的独立因素。结论 CCTA表现为MP、非梗阻性斑块和偏心性斑块,PR发生率高,而偏心性斑块是发生PR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8.
目的:与药物敏感性肺结核(DS-TB)对比,评价耐多药结核(MDR-TB)薄层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9例MDR-TB的薄层CT表现,并与189例DS-TB对照。分析了肺部病变特点,包括微结节、结节、肿块、树芽征、实变、磨玻璃影、厚壁、薄壁和虫蚀样空洞、支气管扩张、支气管不规则和规则狭窄、黏液嵌塞、淋巴结肿大、胸腔积受累叶段数、两侧受累以及空洞的数目和大小。所有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块、实变、厚壁和虫蚀样空洞和黏液嵌塞、双侧受累、多叶段受累、较大的空洞以及多发空洞更常见于MDR-TB(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仅实变(危害比7.29,95%置信区间3.11~13.91,P<0.001),6叶段数受累(危害比6.54,95%置信区间2.81~14.77,P<0.001)及空洞数≥3(危害比8.01,95%置信区间2.97~15.58,P<0.001)是MDR-TB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熟悉MDR-TB常见的薄层CT表现,有助于将其与DS-TB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估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动脉硬化斑块的特征与慢性肾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分期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纳入151例因可疑冠心病而接受320排CCTA检查的CKD患者,男69例,女82例,年龄18~55岁。根据美国国立肾脏基金会(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的分期将CKD分为5期。比较不同分期CKD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有无斑块、斑块数、钙化斑块(CP)、单支病变、多支病变、非钙化斑块(NCP)、混合斑块(MP)和梗阻性狭窄]。结果 Pearson 回归分析显示无斑块与CKD分期呈负相关(r=-0.282,P=0.44<0.05);而存在斑块与CKD分期呈正相关(r=0.282,P=0.44<0.05)。多支病变、斑块数以及CP百分率与CKD分期呈正相关(r=0.916,0.839,0.819,P<0.001)。NCP 百分率与 CKD 分期无相关性(r=0.19,P=0.089>0.05)。MP 百分率与 CKD分期呈正相关(r=0.313,P<0.05)。梗阻性狭窄与CKD分期呈正相关(r=0.875,P<0.001)。结论 CKD分期与存在斑块、多支病变和斑块数、CP、MP以及梗阻性狭窄呈正相关。更晚的CKD分期预示着更广泛更严重的冠心病。  相似文献   
40.
背景:胆道并发症是原位肝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目前导致肝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评价经T型管及其窦道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的可行性.方法:纳入原位肝移植后出现胆道狭窄的 16 例患者,共行胆道造影和气囊扩张成形术46次,其中1例行胆道支架置入.单例最多行胆道造影和气囊扩张成形术 11 次.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与结论:2 例胆道狭窄合并胆瘘患者和1例单纯吻合口狭窄患者,经气囊扩张和胆道引流后痊愈.5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患者,气囊反复扩张胆道狭窄段后,4例狭窄纠正而获得痊愈;1例气囊扩张治疗后出现肝内血肿,再次行肝移植.8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的患者,经反复球气扩张后,6例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1例置入胆道支架,后因支架管阻塞而再次肝移植;1 例治疗后狭窄仍存在,黄疸无缓解而再次肝移植.提示经T型管及其窦道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痛苦小、创伤轻以及可重复等优点,是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的有效方法.但部分患者狭窄及梗阻难以纠正,需要再次肝脏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