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背景:胆道并发症是原位肝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目前导致肝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的:评价经T型管及其窦道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的可行性。 方法:纳入原位肝移植后出现胆道狭窄的16例患者,共行胆道造影和气囊扩张成形术46次,其中1例行胆道支架置入。单例最多行胆道造影和气囊扩张成形术11次。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与结论:2例胆道狭窄合并胆瘘患者和1例单纯吻合口狭窄患者,经气囊扩张和胆道引流后痊愈。5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患者,气囊反复扩张胆道狭窄段后,4例狭窄纠正而获得痊愈;1例气囊扩张治疗后出现肝内血肿,再次行肝移植。8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的患者,经反复球气扩张后,6例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1例置入胆道支架,后因支架管阻塞而再次肝移植;1例治疗后狭窄仍存在,黄疸无缓解而再次肝移植。提示经T型管及其窦道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痛苦小、创伤轻以及可重复等优点,是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的有效方法。但部分患者狭窄及梗阻难以纠正,需要再次肝脏移植。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置入倒Y形气道内支架治疗复发性多软骨炎(RP)气管软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例经病理证实的RP累及气管、支气管致重度气管软化的患者行倒Y形气道内支架置入术,1例支架置于气管全段及左主支气管,1例支架置于气管全段及右主支气管,3例支架置于气管下段及左主支气管。结果对5例患者均顺利置入支架。支架置入后患者缺氧症状得到缓解,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置入倒Y形气道内支架是治疗RP气管软化的有效方法,可明显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3.
2004年9月~2006年10月,我科共实施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胆胰疾病34例,现就其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价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histoacryl)与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联合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PTVE)治疗胃底食管静脉曲张二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对57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分别进行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单纯组38例)与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联合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组19例),并比较两种方法止血率、再出血发生率、曲张静脉消失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二组随访2~24个月;近期再出血分别为5.3%、18.4%;>6个月再发出血发生率分别10.5%、31.6%;术后3~6个月行食道钡餐检查,食道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分别为68.4%、42.1%。结论:联合治疗组比单纯内镜下治疗有效率高、重复性少、安全性好、近期复发再出血发生率低,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低颅压综合征的磁共振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方法低颅压综合征9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加扫MRV,3例进行脊柱MRI扫描,对脑膜强化的厚度、形态、分布、类型及伴发硬膜下积液、脑下垂及脑静脉、静脉窦代偿性扩张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体位性头痛,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0~60mmH2O,MRI增强扫描均显示硬脑膜弥漫、连续、对称性线状强化;5例示脑下垂和脑室缩小;3例示垂体增大;3例出现硬膜下积液;3例MRV显示静脉窦和脑静脉扩张;2例脊柱MRI示椎外静脉扩张。脑脊液压力越低,硬膜强化厚度、脑下垂、硬膜下积液及静脉窦扩张越明显。结论弥漫性硬脑膜增厚和强化是低颅压综合征典型MRI表现,脑脊液容量减低是其MRI影像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道介入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发生并发症的频次和类型。资料与方法对292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狭窄的30例患者分别行胆道球囊扩张术、胆道引流术和胆道支架置入术,观察术中反应、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B超和复查胆道造影表现。结果 3例(10.0%)胆道狭窄合并胆瘘患者和3例(10.0%)单纯吻合口狭窄患者行气囊扩张术和胆道引流后痊愈。8例(26.7%)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患者气囊反复扩张胆道狭窄段后,7例狭窄纠正而获得痊愈。14例(46.7%)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患者中12例(40.0%)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2例(6.7%)T形管引流口段狭窄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30例患者(100.0%)术中均感疼痛,其中12例(40.0%)疼痛剧烈。2例(6.7%)术中发生出血,其中1例再次行肝移植。27例(90.0%)术后胆管仍再狭窄,需反复多次成形。2例(6.7%)治疗后狭窄持续存在而再次行肝移植,其中1例曾置入胆道支架,另1例直接行二次肝移植。结论疼痛、再狭窄是经皮肝穿刺胆道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常见并发症,术中预防大出血是降低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7.
背景:在诸多治疗方案中,介入栓塞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最明确、显著.而多种栓堵材料也随之而出现,从传统的明胶海绵、聚乙烯醇颗粒,到目前应用广泛的微弹簧圈、海藻酸钠微球栓塞剂,疗效各不相同.目的:比较海藻酸钠微球与明胶海绵支气管动脉内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方法:143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根据栓塞材料不同分为明胶组与海藻酸钠微球组.先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再做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插管,最后注入栓塞材料栓塞末梢支气管动脉.结果与结论:明胶组共栓塞靶血管92支,44例(58.7%)患者栓塞后即刻止血,总有效率为81.3%.随访2年,复发12例(25 3%).海藻酸钠微球组共栓塞靶血管83支,60例(89.1%)患者栓塞后即刻止血,总有效率为92.6%.随访2年,复发5例(7.8%).两组比较,海藻酸钠微球组即刻止血效果显著优于明胶组(P<0.05),治愈率显著高于明胶组(P<0.05);海藻酸钠微球组复发率显著低于明胶组(P<0.05);海藻酸钠微球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明胶组(P<0 05).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海藻酸钠微球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通过观察动脉灌注不同浓度、不同剂量脂肪乳(LE)对血流速度的影响,探讨LE作为载体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20%和30%LE进行动脉灌注,剂量分别为2 ml和20 ml,分为4组:A组(20%LE,2 ml)、B组(20%LE,20 ml)、C组(30%LE,2 m1)、D组(30%LE,20 m1).用2只健康杂种犬,在DSA引导下分别置管于肝动脉、脾动脉进行灌注.统计各组从导管头端对比剂显现至脾动脉、肝动脉选定点血管显影所需的帧数,并记录造影时间.结果 不同浓度和剂量的LE灌注后均可减缓血流速度,但减缓的持续时间和最大减缓速度(减缓峰值)有所不同(P<0.05).A组约5 min血流速度恢复正常,B组需5~10 min,C组需20 min,D组需20~30 min;流速减缓峰值于A组为18帧(1.44 s),B组为30帧(2.4 s),C组为9帧(0.72 s),D组为14帧(1.12 s).结论 LE经动脉灌注后均可造成局部血流速度减缓,30%LE造成流速减缓程度比20%LE轻,但其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59.
咯血是肺结核常见急症之一,其发生率约占20%-90%。2001年1月-2009年6月期间,作者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150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经“T”形引流管及其瘘管的介入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161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对出现胆道并发症的患者分别行胆道扩张成形术,引流术和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161例病人术后共发生胆道并发症16例(10%)。其中胆道狭窄合并胆瘘2例,吻合口狭窄1例,肝内胆管和胆总管多发狭窄5例,肝内胆管和胆总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形成8例。2例胆道狭窄合并胆瘘病人和4例肝内胆管和胆总管多发狭窄患者,经球囊扩张成形术和胆道引流后痊愈。吻合口狭窄1例治疗后,黄疸明显减退。1例胆道狭窄球囊扩张治疗后出现肝内血肿,行再次肝移植。6例肝内胆管和胆总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形成的病人,经反复多次的球囊扩张成形治疗后,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1例肝内胆管和胆总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形成的病人,对狭窄明显的总肝管置入支架治疗,由于大量胆泥造成支架内狭窄。另1例球囊扩张成形治疗后,狭窄仍反复存在,黄疸无缓解。【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经“T”形引流管及其瘘管的介入治疗不仅操作方便,而且痛苦小成功率高,为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