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本实验拟制备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NH2-MSN-RES),以期提高白藜芦醇(Res)的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改良的Stober法合成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NH2-MSN),发明了反复饱和溶液吸附法载入白藜芦醇制备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透析袋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MTT法考察载体对Caco-2的细胞毒性,研究载体对白藜芦醇的跨膜转运能力和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结果 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氨基成功修饰,呈圆整球形,分布均一,对Caco-2细胞无明显的毒性。反复饱和溶液吸附法吸附8次,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载药量为(19.26±2.51)%,体外释药呈现明显的缓控释特性,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对Caco-2细胞单层模型具有良好的跨膜转运能力。药动学参数表明,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AUC0-t是白藜芦醇溶液的2.58倍,并且t1/2tmaxρmax显著提高,同时载体使白藜芦醇由单室模型变为二室模型。结论 改良的Stober法成功合成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反复饱和溶液吸附法能够有效提高载药量,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提高了白藜芦醇的生物利用度,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是一种有前景的口服给药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对比中药熏洗和中药热敷加TDP治疗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用中药热敷加TDP治疗器治疗,每日1次,疗程均为20天.结果 两组治疗后Lequesne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Lequesne指数改善、临床...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大剂量呋塞米联合氨茶碱微泵连续输注方法,对部分伴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可暂缓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老年危重病患者是否有效。方法选择符合急性肾衰竭的可暂缓CVVH老年危重患者58例,按照入住先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大剂量呋塞米针200~800 mg/d和氨茶碱0.25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50 ml,对照组予呋塞米针200~800 mg/d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均采用微泵静脉内注射,0~4 ml/h静脉维持。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第7天的24 h 尿量,治疗后第1天、第7天的24 h呋塞米用量,治疗前后血肌酐值,治疗后第7天心率及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CVVH的患者比例和28 d 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1天和第7天的24 h 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22、-3.30,P均<0.05),治疗组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CVVH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P<0.05)。两组治疗后第1天和第7天的24 h呋塞米用量、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血肌酐值、治疗后第7天的心率和28 d 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64、-1.42、0.71、2.79、-2.03,χ2=0.30, P均>0.05)。结论大剂量呋塞米联合氨茶碱微泵连续输注,能明显增加伴发急性肾衰竭的老年危重病患者的尿量,减少CVVH治疗。  相似文献   
34.
中药调剂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其规范与否直接关系临床诊疗效果和患者生命安危。本文从药品质量、调剂差错等方面综合分析目前中药调剂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不规范问题,提出对调剂规范化的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促进中药调剂技术的规范、完善以及中医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PET/CT用于肺小细胞癌(NSCLC)术前检查对患者临床分期的影响并分析其在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172例NSCLC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8F-FDG PET/CT对肿瘤原发病灶、周围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计算原发病灶SUV_(max)并分析其对患者术后远期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 PET/CT检查对NSCLC原发病灶术前T分期准确率为93.60%;对N1、N2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术前检测灵敏度分别为88.16%、93.10%和92.59%,特异度为79.17%、81.57%及81.37%,准确率为83.14%、85.47%及83.14%,一致性Kappa值为0.663、0.697及0.537;172例NSCLC患者原发病灶SUV_(max)范围为3.2-37.1,其中位数为12.4,以SUV_(max)=12.4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Log-rank检验显示,SUV_(max)≤12.4患者DFS及OS均高于SUV_(max)12.4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4、4.889,P0.05)。结论PET/CT用于NSCLC术前检查可提高TNM分期准确性,同时还能利用SUV_(max)值评估患者预后情况,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二、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调查上海市12家二级医院和14家三级医院2007—2008年抗菌药物的处方张数、用药金额、用药频度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二级医院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总用药金额比高于三级医院;二、三级医院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处方张数和均次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在各管理类别抗菌药物使用上存在差异;第2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第3代头孢菌素均居二、三级医院用药金额排序前3位;用药金额排序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中,二、三级医院均以头孢替安和头孢西丁增幅最大;二、三级医院抗菌药物DDDs排序前10位的品种大多数相同。结论:二、三级医院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部分差异,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肌钙蛋白T(cTnT)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评价危重病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测107例危重病患者血清cTnT和NT-proBNP水平,比较APACHE1I〈25分与A—PACHEII≥25分组、有MODS组与无MODS组、死亡组与存活组的cTnT阳性率和NT—proBNP阳性率;比较cTnT和NT—proBNP双阳性组与cTnT或NT—proBNP单阳性组间的病死率。【结果】107例危重病患者A—PACHEⅡ〈25分与APACHEⅡ≥25分组间、有MODS组与无MODS组间、死亡组与存活组间cTnT阳性率及NT—proBNP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T和NT—proBNP双阳性组与cTnT或NT_proBNP单阳性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nT阳性或NT—proBNP阳性在评估危重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联合检测血清cTnT和NT—proBNP可更加有效地判断危重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康复新湿敷气管切口处对加速气管切开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40位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局部碘伏常规消毒,治疗组用浸有康复新液的纱布湿敷在气管切口处,每日换药3次,以保持药效的连续性和保证创面处于湿润状态。对照组用0.9%NS纱布持续湿敷在气管切口处,每日更换3次。结果:治疗组皮肤愈合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新湿敷气管切口使气管切开术后明显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且操作简便,治疗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39.
张蓉蓉 《河南中医》2012,32(3):286-287
白细胞减少症,究其本质当属气虚、血虚、阳虚、脾虚,史亦谦治疗此病以补益为要,善用甘温,尤重补脾,以甘温补脾为治疗大法。同时对虚中挟实及兼感外邪者,补虚泻实,扶正祛邪,内外兼顾,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运用膝关节熏洗器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热敷加红外光治疗,治疗组运用膝关节熏洗器进行中药熏洗治疗,2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2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和Lequesne指数改善情况、临床疗效、舒适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Lequesne功能指数、临床疗效及舒适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运用膝关节熏洗器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舒适性和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