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3篇
  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211.
目的:研究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定向诱导,向血管内皮细胞(ECs)方向分化,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血管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获取犬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分离出MSCs。将分离的MSCs接种于含EBM-2完全培养液的培养瓶,向内皮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LG-DMEM完全培养液培养的MSCs作为对照组。对MSCs表型进行流式细胞仪鉴定;诱导的内皮样细胞进行CD31、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摄取Dil-Ac-LDL、结合FITC-UEA的双染色功能鉴定。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的原代MSCs表面标志CD44表达呈阳性,而CD34表达则呈阴性;诱导分化的内皮样细胞具有内皮细胞形态特征,与成体内皮细胞相似;诱导的内皮样细胞Ⅷ因子染色和CD31免疫荧光染色均呈明显阳性,对照组细胞为阴性;诱导的内皮样细胞Dil-Ac-LDL摄取实验和FITC-UEA结合实验,细胞呈阳性表现。结论:在体外用骨髓MSCs能够成功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样细胞,为组织工程血管内皮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12.
目的:探讨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口腔义齿基托材料后义齿基托的机械性能。方法在义齿基托材料中分别加入0.02,0.06,0.1 mg/ml和0.2 mg/ml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制作试件后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拉伸强度。结果随着氧化石墨烯浓度升高,相对应的试件拉伸强度呈现先增强后降低的趋势。当添加0.1 mg/ml氧化石墨烯时,试件拉伸强度最大。结论氧化石墨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可以改善义齿基托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213.
目的:基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的动物试验过程中,探索改良家兔灌胃方法。方法:运用改良家兔灌胃法对家兔中药组6只,酒精造模组30只连续经口灌胃液体20d,平均速度达3min /只。结果:两组仅因灌胃液体不同出现相应反应,但均没有因灌胃不当造成意外死亡,安全率和成功率达100%。结论:改良简易家兔灌胃法安全有效,适宜推广。实验后继者可运用于提高实验中的家兔灌胃成功率。  相似文献   
214.
目的应用三维光学扫描及快速成形技术制作人面部软组织三维树脂模型,为研制颌面赝复体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M)系统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三维光学测量系统对志愿者左右侧面部分别进行扫描,通过Surfcaq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转换,获得完整的点云数据。以鼻尖点、颏下点、眼眶外侧点作为标定点,在Geomagic studio软件中对点云数据进行拼接、拟合,三维重建面部软组织。将三维重建图像导入MagiCS RP软件,进行三角化,并生成2mm的厚度,利用快速成形设备制作面部软组织三维树脂模型。结果获得了志愿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重建图像,并经快速成形制作出面部软组织三维树脂模型。结论利用三维光学扫描可进行人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利用快速成形技术制作面部软组织三维树脂模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15.
目的通过构建膀胱癌大鼠模型,分析膀胱癌大鼠LASS2基因及肿瘤增殖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膀胱癌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对模型组大鼠饲喂含0. 05%N-正丁基-N-(4-羟基-丁基)亚硝胺(BBN)的饮用水至第8周,建立膀胱癌模型;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观察记录两组大鼠状态,检测两组大鼠膀胱组织或肿瘤组织的LASS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检测肿瘤增殖相关蛋白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P53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无异常症状;模型组大鼠饲喂过程中死亡3只,活动减少,毛发无光泽,出现血尿症状,HE染色肿瘤组织中大量细胞胞质深着色,胞核异形,形态不规则,膀胱黏膜固有层出现浸润;模型组大鼠相较于对照组,LASS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 0. 05),肿瘤增殖相关蛋白Ki-67及PCNA表达水平均更高,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水平更高,P53表达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膀胱癌大鼠中,LASS2表达下调,肿瘤增殖相关蛋白Ki-67及PCNA蛋白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P53表达下调,LASS2可能与肿瘤增殖及凋亡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16.
目的:建立高通量筛选青霉素高产菌株的方法.方法:采用青霉素酶水解青霉素形成青霉噻唑酸,产物与碘液反应,以淀粉为指示剂,青霉素含量与碘液用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结果:在室温条件下,不超过10min,可并行检测多个发酵液样品的青霉素含量,该方法简便、迅速、微量并且不受发酵液中其他杂质成分的干扰,也可在10min内对超过200个发酵液样品中的青霉素含量进行相对评估,淘汰90%以上的低效价菌株.结论:提供了高通量筛选青霉素高产菌株的方法.  相似文献   
217.
骨瓜提取物注射液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波  李丽 《中国药业》2011,20(3):73-74
目的 观察骨瓜提取物注射液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骨折创伤修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应用骨瓜提取物注射液50mg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注射用骨肽50mg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42%,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骨瓜提取物注射液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确切,并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18.
目的探讨同胞共患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17α羟化酶缺乏)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方法回顾分析确诊的2例17α羟化酶缺乏症姐妹患儿临床资料,以及CYP17A1基因Sanger测序及MLPA检测结果。结果 2例患儿分别于4岁及10岁确诊,均有感染后低血钾,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表现。1例血压偏高。血钾1.9~4.0 mmol/L,17羟孕酮及脱氢表雄酮降低,增强CT提示肾上腺有不同程度的增粗。姐姐染色体为46,(XY)。2例患儿基因结果显示CYP 17A 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即来自父源的c.985_987 del TACins AA突变及母源的CYP 17A 1基因外显子1-7区域杂合缺失。结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17α羟化酶缺乏)可在青春期前被发现,当临床出现不明原因低血钾及高血压,需要考虑本病可能。基因检查可以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219.
脱细胞血管基质制备及体内外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利用脱细胞血管基质作为血管支架具有以下优点:脱细胞血管基质保留了自然血管的复杂三维结构;脱细胞基质表面的生长因子和结构域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浸润.目的: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并对其体内外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胰蛋白酶、Triton X-100逐步处理猪颈动脉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采用皮下植入实验、急性毒性实验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等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脱细胞基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未释放对红细胞产生破坏溶解作用的有害元素,未引起急性溶血反应,对细胞的生长无毒性影响.脱细胞基质材料在动物体内植入后早期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到实验观察的后期无明显炎性细脆浸润,脱细胞基质内可见成纤维细胞.另外,脱细胞基质材料对周边组织未产生毒性作用,伤口Ⅰ期愈合.同时组织学切片显示:支架材料与周边组织相容性好,未产生排斥反应.说明脱细胞基质材料在动物体内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20.
目的探讨3例先天性失氯性腹泻(CC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20年8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3例CC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3例CCD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 进行基因检测, 并通过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 3例患儿均表现为出生后反复腹泻, 有不同程度的低氯血症、低钾血症及顽固性代谢性碱中毒。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其分别携带SLC26A3基因c.1631T>A(p.I544N)纯合变异、c.2063-1G>T(剪接区域变异)及c.1039G>A(p.A347T)复合杂合变异、c.270271insAA(p.G91kfs*3)及c.2063-1G>T(剪接区域变异)复合杂合变异, Sanger测序证实上述变异均遗传自患儿父母。结论 SLC26A3基因的变异可能是这3例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拓展了SLC26A3基因的变异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