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4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背景: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可导致患者脊髓的损伤和早期退变等病理过程的加重,严重者会出现双下肢不完全瘫痪,甚至完全瘫痪。手术治疗是惟一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但难度大,风险高,并且极易出现术后并发症。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双侧钉棒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矫形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90例,男37例,女52例,平均年龄47岁。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后凸角、脊柱矢状位失平衡、躯干侧方偏移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前后凸角为31°-138°,平均90.1°;术后10°-90°,平均41.6°,改善率为65%。C 7铅垂线距S 1后上缘距离术后平均5.2 mm,矫正率为73%。术中失血量为1200-6000 mL,平均失血量为2089 mL。手术时间为212-470 min,平均326 min。术后随访20-35个月,所有患者的截骨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并发症出现,无矫形角度丢失。提示根据细胞生物力学特点和脊柱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双侧钉棒联合阶梯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脊柱矫形治疗在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矫正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脊髓细胞不受损伤,具有充分的细胞生理学基础,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和生理学特点。术中应注意对神经根的保护和松解,避免术后出现相对应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充分的植骨融合是保证对后凸畸形矫正和避免脊柱侧方偏移,同时又是恢复脊柱功能和术后矫形效果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2.
经椎弓根单椎体复位固定系统治疗腰椎峡部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单椎体复位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中华长城钉钩系统节段内固定及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17例,12例为单纯腰椎峡部裂患者;5例伴有腰椎Ⅰ°滑脱,3例为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患者。SF系统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9例,2例伴有腰椎Ⅰ°滑脱。[结果]26例经12个月~5a(平均28个月)随访,按Henderson标准评价,优良率:中华长城钉钩系统节段内固定组为100%,SF系统节段内固定组88.9%,总优良率96.2%。[结论]单椎体复位固定系统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固定可靠,骨融合率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本组4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接受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其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56~85岁,平均68·2岁。本组共61个椎体骨折,其中单椎体26例,两椎体骨折11例,三椎体骨折4例,四椎体骨折2例。椎体骨折部位T7~L5。术后对患者的疼痛、日常功能以及影像学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a以上,平均18·8个月(12~36个月)。平均VAS评分由术前8·6到术后2·3和最终随访2·7(P<0·001),Oswestry评分由术前55到术后30和最终随访35(P<0·01)。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的12·20mm到术后的25·38mm和最终随访26·36mm。脊柱矢状位后凸畸形改善平均9·9°(4·3~22°),随访丢失平均1·6°(0·8~1·7°)。4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最终随访时有3例患者发生3个临近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的高度、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病人的功能,明显减少骨水泥的渗漏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Zielke和中华长城系统对脊柱侧凸畸形进行侧前路矫正的疗效。方法 应用Zielke和中华长城系统对脊柱侧凸畸形进行侧前路矫正,其中采用Zielke系统内固定21例,中华长城系统20例,观察对比其疗效。结果 两种内固定物冠状面侧弯矫正率均达到或超过80%;矢状面的矫正度中华长城系统明显优于Zielke系统。术后随访2年,冠状面、矢状面矫正率中华长城系统丢失明显少于Zielke系统。结论 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优于Zielke内固定系统,它既克服了Zielke手术所存在操作复杂的问题,又解决其在生物力学上所存在的缺陷,为侧前路矫正手术开创了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5.
RF治疗Chance骨折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ance骨折是脊柱屈曲过伸所造成的中、后柱分离的骨折〔1〕。我院自1990年以来收治脊柱Chance骨折56例,均使用RF器械内固定,采用角度螺钉恢复伤椎高度,对后柱进行轴向加压,术后达到解剖复位,临床取得满意疗效。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  相似文献   
26.
后路斜向腰椎关节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斜向腰椎关节固定术(POLAr)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并神经根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路腰椎侧后方对神经根管彻底减压,后路斜向腰椎关节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80例,男28例,女52例;平均年龄58.5岁;其中融合2个节段者56例,3个节段者20例,4个节段者4例。[结果]全部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前症状完全缓解。经6个月~6a(平均2a)随访,除5例患者外都获得了牢固的椎间骨性融合;临床疗效:优62例,良15例,可3例,优良率95%。[结论]采用后路斜向腰椎关节固定术(POLAr)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能够恢复椎问高度,重建腰椎轴向排列和载荷,能尽可能地保留脊柱后部结构,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植骨融合牢固,POLAr术式是一种有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神经根管狭窄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和总结在一次麻醉下行19例双膝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的经验,提高手术效果并减少并发症。方法:对19例双膝同时置换手术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疼痛消失,关节功能可满足日常生活活动,活动范围平均增加73°。结论:双膝关节同时置换术的并发症可以减少或避免,较分次手术利大于弊,手术方式选择应视患者情况定。  相似文献   
28.
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是临床老年患者中的一种常见疾患,他们往往以顽固的胸腰背部疼痛来就诊,在70岁以上人群中有20%的人会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在50岁以上的女性中发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概率为26%,并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在超过80岁的人群中,此病的发病率能接近40%[1].  相似文献   
29.
软骨生长板是骨纵向生长的主要分化区,在骨生长过程中,有多种调节因子通过不同的机制对其分化、生长进行调节.其中,系统调节因子包括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甲状腺素、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局部调节因子包括印第安刺猬蛋白(Ihh,Indian hedgehog)及甲状旁腺素相关肽、骨形成发生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其对于软骨生长板调控机制各不相同.本文对系统和局部调节因子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0.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特别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病因。该病是因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引起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有马尾神经损害者,出现马鞍区感觉异常和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截瘫。自从1934年Mixter和Brr首次在《新英格兰杂志》报道该病的临床表现、体征、手术所见、病理表现以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已逐渐开展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CP)的研制与初步应用,以能规范诊疗常规、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质量。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流行病学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疾患之一,约占门诊下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