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24篇
  免费   917篇
  国内免费   574篇
耳鼻咽喉   67篇
儿科学   158篇
妇产科学   101篇
基础医学   823篇
口腔科学   362篇
临床医学   2246篇
内科学   1233篇
皮肤病学   86篇
神经病学   294篇
特种医学   5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1篇
外科学   1686篇
综合类   4697篇
预防医学   1873篇
眼科学   98篇
药学   1784篇
  21篇
中国医学   1754篇
肿瘤学   505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35篇
  2022年   343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460篇
  2019年   399篇
  2018年   484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891篇
  2013年   832篇
  2012年   856篇
  2011年   954篇
  2010年   939篇
  2009年   865篇
  2008年   794篇
  2007年   837篇
  2006年   804篇
  2005年   695篇
  2004年   637篇
  2003年   638篇
  2002年   503篇
  2001年   498篇
  2000年   505篇
  1999年   508篇
  1998年   432篇
  1997年   393篇
  1996年   409篇
  1995年   309篇
  1994年   316篇
  1993年   242篇
  1992年   199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23篇
  1977年   5篇
  1965年   10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采用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9例的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为21~75岁,平均39岁。根据前踝上穿支皮瓣解剖学基础,按照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大小和形状,在小腿下端前外侧设计并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创面。切取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面积为6.0 cm×5.0 cm^14.0 cm×8.0 cm,均为带蒂皮瓣转位。根据皮瓣成活、感染控制、弹性色泽、外观形态、供区瘢痕、皮肤感觉、患者认可等情况,对患者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组19例皮瓣全部成活,软组织缺损、肌腱、骨质及钢板外露均得以修复。供区均I期愈合。术后门诊随访2~1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颜色接近周围正常皮肤,臃肿不明显,患者对外观表示满意;供区皮片愈合良好,无明显增生、挛缩及溃疡,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手术操作简便,穿支较恒定,血供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研究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生活干预、穴位贴敷配合药物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科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选出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入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生活干预、穴位贴敷、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饮食、规律服药、适当锻炼、作息规律概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用基于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生活干预、穴位贴敷和药物治疗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全蝎、益母草、金钱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药理机制,为祛湿通脉法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TCMSP、TCMID数据库搜集全蝎、益母草、金钱草成分及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通过TTD、DrugBank数据收集RA相关靶点,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互作PPI网络。在Genomics数据库分析药物和疾病共有靶点,并利用Cytoscape软件中Cluego插件分析共同靶点的信号通路,最后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并分析。结果益母草、金钱草、全蝎发挥治疗RA的成分可能是槲皮素、山柰酚等;发挥治疗作用的靶点可能包括IL-6、TNF、JUN、PTGS1、PTGS2、PIK3CG等;其关键作用通路包括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13条。结论益母草、金钱草、全蝎治疗RA作用的药理学机制可能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实现,祛湿通脉法运用于RA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讨血氧饱和度探头重置时间与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DRPI)阳性率之间的相关性,以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仑分院收治的住院患者25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56例患者均分为4组,每组64例,依次为A、B、C、D四组,4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监测仪重置时间分别为1、2、3、4h,统计MDRPI发生情况,分析重置时间与MDRPI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次研究中MDRPI阳性率为10.55%,其中AB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CD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27例阳性患者,2期以上MDRPI发生率为22.22%,BC两组患者MDRPI 2期以上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氧饱和度监测探头重置时间(h)与MDRPI阳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2.338,P=0.013)。结论:血氧饱和度探头重置时间与MDRPI阳性率之间明显正相关,建议在临床工作中,将血氧探头每2h改变一次部位,以规避血氧探头引起MDRPI的风险,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8.
摘要 构建高效的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干预工作流程,使基层医务人员有效开展社区重点人群的干预和管理。针对社区中的农村居民,经过三轮优化,探索出整合社区志愿者、全科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医师4种角色的脑卒中筛查干预工作流程,有效地提高社区村民的参与度,更好地防治脑卒中。  相似文献   
29.
汤化民  苟杰  银文杰  杨帆  林伟  禚波  王虹 《西部医学》2020,32(11):1684-1689
【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CCTA)前瞻性单时相扫描联合低管电压、对比剂低流率及低用量方案(简称前瞻性“三低”方案)在冠心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招募2019年8~10月进行集中检查符合标准的86例自愿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传统性多时相扫描组(传统组,46例)及前瞻性单时相扫描组(前瞻组,40例)。传统组使用碘帕醇370对比剂,前瞻组使用典迈伦400对比剂。以BMI=25 kg/m2为界限,分别采用80kV(BMI>25 kg/m2,<28 kg/m2)及70kV(BMI<25 kg/m2)管电压,四种不同的固定对比剂用量及流速方案。通过CT值及对比噪声比比较客观图像质量;基于Likert分级评分法进行主观图像质量比较,配对分析两组最终诊断结果的人数构成比差异及有效辐射剂量。 结果 两组客观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低于传统组,且有1例扫描失败,但整体图像质量能达到诊断要求,两组诊断结果敏感性相似。前瞻组辐射剂量更低,对比剂用量更少,流率更慢(P<005)。结论 前瞻性“三低”方案存在扫描失败风险,但在保证设备可靠性、受检者心率<80 bpm及BMI<28 kg/m2的前提下, 辐射剂量可低至04 mSv左右,使CCTA检查范围可扩大至对高危、无症状冠心病人群的体检。  相似文献   
30.
郭维琴教授认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系因先天缺陷,六淫、病毒之邪直接侵袭心藏或久病体虚累及于心,心气心阳受损,影响肺脾肾,三焦气化不利,气血水失调,水饮、瘀血等壅滞三焦,心失所养,渐致心体胀大的全身性疾病。心气、心阳虚是发病之本,气虚血瘀、阳虚水泛是基本病机,水饮是主要病理产物也是引起临床症状的关键病理因素。三焦气化不利贯穿整个气、血、水失调。故在治疗时应疏利三焦,上焦补益心肺、通调水道,中焦健脾益气、培土制水,下焦温补肾阳、通阳利水,同时重视活血化瘀及调理中焦、顾护胃气在该病中的扶正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