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84篇
  免费   1216篇
  国内免费   2119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228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899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6083篇
内科学   677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2405篇
特种医学   14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5254篇
综合类   7451篇
预防医学   712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009篇
  15篇
中国医学   1655篇
肿瘤学   236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404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470篇
  2020年   523篇
  2019年   490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495篇
  2016年   583篇
  2015年   714篇
  2014年   1137篇
  2013年   1093篇
  2012年   1641篇
  2011年   1880篇
  2010年   1740篇
  2009年   1706篇
  2008年   1715篇
  2007年   1676篇
  2006年   1702篇
  2005年   1770篇
  2004年   1508篇
  2003年   1392篇
  2002年   1122篇
  2001年   837篇
  2000年   771篇
  1999年   645篇
  1998年   540篇
  1997年   529篇
  1996年   460篇
  1995年   423篇
  1994年   351篇
  1993年   260篇
  1992年   235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93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小剂量超短波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效果及对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 方法 收集6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小剂量超短波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评估疗效并分析影响脊髓功能恢复的因素。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后,治疗组ASIA量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VEGF、BDNF表达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iNOS、TNF-α表达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超短波治疗是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小剂量超短波辅助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者脊髓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iNOS、TNF-α表达,上调VEGF、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胃肠道传输功能的动态变化及针刺下合穴对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n=20)、模型组(n=20)和针刺组(n=20)。模型组、针刺组采用WD法(高度30 cm,重量60 g重物)制作T10脊髓损伤模型;空白组只暴露硬脊膜。针刺组予针刺下合穴4周,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X线造影观察肠道功能的动态改变。[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及针刺组胃肠排空速度明显减慢(P<0.05),但针刺组较模型组胃肠排空速度相对快(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出现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胃肠传输减弱,针刺下合穴可改善脊髓损伤后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索仿真模拟教学在脊髓损伤患者/家属实施自主导尿操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7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72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组采用仿真模拟教学,由护士对患者/家属进行导尿操作培训,患者/家属操作熟练后方可行导尿操作,比较两组患者/家属清洁间歇导尿操作掌握情况、培训满意度、导尿成功情况、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满意度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对于仿真模拟教学满意度高,培训后导尿操作成功率高,且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间歇导尿操作培训中对患者/家属应用仿真模拟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其导尿操作熟练度,提高导尿成功率,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比较金属螺钉与聚氨酯橡胶压迫的慢性脊髓损伤(CSCI)大鼠模型的优劣,探索适合CSCI研究的大鼠模型。方法: 10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完全随机分组为假手术组(n=36)、金 属螺钉组(n=36)和聚氨酯橡胶组(n=36),记录造模术前及术后2.5 h、7 d、14 d、21 d、28 d各组下肢行为学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和体感诱发电位(SEP),取C5段脊髓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 法(HE)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结果:BBB评分:金属螺钉组与聚氨酯橡胶组较假手术组均明显降低(金属螺钉组比假手术组,t=9.671,P<0.000 1;聚氨酯橡胶组比假手术组,t=4.997, P=0.002 5),且金属螺钉组评分低于聚氨酯橡胶组(t=2.705,P=0.035 3),金属螺钉组持续下降,聚氨酯橡胶组则于术后21 d降至最低后开始上升。SEP:金属螺钉组与聚氨酯橡胶组较假手术组均出 现潜伏期延长(金属螺钉组比假手术组,t=18.02,P<0.000 1;聚氨酯橡胶组比假手术组,t=10.82,P<0.000 1)和波幅下降(金属螺钉组比假手术组,t=145.5,P<0.0001;聚氨酯橡胶组比假手术组, t=3.97,P= 0.007 4),且金属螺钉组潜伏期延长时间长于聚氨酯橡胶组,金属螺钉组波幅降低幅度先大于聚氨酯橡胶组,后较之略低。HE染色:金属螺钉组与聚氨酯橡胶组均出现脊髓损伤的病理表现 ,且金属螺钉组从腹侧到背侧渐进性加重,聚氨酯橡胶组则表现为一致性。TUNEL染色:金属螺钉组与聚氨酯橡胶组较假手术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金属螺钉组比假手术组,t=4.722,P=0.003 2 ;聚氨酯橡胶组比假手术组,t=8.263,P=0.000 2),且主要集中于脊髓灰质前角。金属螺钉组在术后第7天阳性细胞数达到最高,之后明显减少,聚氨酯橡胶组在术后逐渐增加至术后21 d达到最高。结 论:两种模型均有效地模拟了CSCI,金属螺钉CSCI模型适合损伤程度逐渐加重的CSCI研究,聚氨酯橡胶CSCI模型则适合压迫程度稳定的CSCI研究。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究天麻素(gastrodin or GAS)对炎性痛小鼠诱致的脊髓背角I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方法:成年小鼠10只,一侧后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制备炎性痛模型后,于6、12、24、48、96、168 h分别观察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的变化。选取出生14~18 d小鼠,按照上述相同方法建立炎性痛模型,24 h后制备脊髓薄片(300μm),孵育1 h后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通过灌流系统给予GAS(300μmol/L),并探究其对炎性痛脊髓背角I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1)在成年小鼠炎性痛模型中,CFA诱致的痛觉过敏可持续1~2周,在24 h达到高峰;(2)在出生14~18 d小鼠CFA注射24 h后,脊髓背角I层神经元出现显著的自发放电增强现象;(3)GAS可以显著抑制脊髓背角I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频率,对幅度无显著作用。结论:GAS对炎症导致的脊髓背角I层神经元自发放电增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而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达到缓解炎性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在急性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ISS评分对患者伤情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ISS值随损伤部位数增加而增高,并发症也增多,好转率与ISS评分相反,ISS25分者在免疫观察期,可较安全地按计划进行最终手术。结论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应根据患者伤情程度及局部情况等决定,ISS评分对患者治疗选择及预后判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分析三重刺激技术(TST)对评价不典型帕金森患者皮质脊髓束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病例组为2009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6例不典型帕金森患者(多系统萎缩5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1例),对照组为12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或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受试者进行右上肢小指展肌TST和传统运动诱发电位(MEP)测定,分析TST波幅比(TST测试/TST对照)、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静息运动阈值(RMT)、MEP潜伏期特点。对上述电生理指标进行与病程和年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典型帕金森患者的TST波幅比明显降低[(40.7%±18.6%) vs (96.8%±3.0%),P=0.001],RMT明显升高[(63.3±5.2) vs (48.6±8.4),P=0.001],MEP潜伏期和CMCT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T和传统MEP相关参数与病程或年龄之间均未见显著性相关,但是TST波幅比与病程呈现负相关趋势。结论 TST较传统MEP能更好地评价不典型帕金森患者的皮质脊髓束损害。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P物质(P物质(substance P,SP)、c-fos参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自身免疫法建立CP/CPPS大鼠模型;Von Frey丝检测机械刺激缩足阈(PWT);免疫组化检测前列腺与脊髓L5~S2节段背角SP、c-fos的表达变化和相关性。结果:造模后大鼠PWT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83±1.55)g vs(67.98±5.44)g,(P0.05)]。前列腺呈现显著炎症反应,在病变范围、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方面都较对照组反应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前列腺与脊髓L5~S2背角中SP、c-fos阳性表达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与脊髓中SP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099,P=0.338);c-fos蛋白表达亦无相关性(r=0.027,P=0.454)。结论:SP、c-fos可能通过脊髓L5~S2节段的表达上调参与了疼痛的形成和维持。CP/CPPS疼痛的发生过程中脊髓L5~S2节段背角的病理变化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