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85篇
  免费   1217篇
  国内免费   2119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228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899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6083篇
内科学   677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2405篇
特种医学   14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5254篇
综合类   7452篇
预防医学   712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009篇
  15篇
中国医学   1655篇
肿瘤学   236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404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470篇
  2020年   523篇
  2019年   490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495篇
  2016年   583篇
  2015年   714篇
  2014年   1137篇
  2013年   1093篇
  2012年   1641篇
  2011年   1880篇
  2010年   1740篇
  2009年   1706篇
  2008年   1715篇
  2007年   1676篇
  2006年   1702篇
  2005年   1770篇
  2004年   1508篇
  2003年   1392篇
  2002年   1122篇
  2001年   837篇
  2000年   771篇
  1999年   645篇
  1998年   540篇
  1997年   529篇
  1996年   460篇
  1995年   423篇
  1994年   351篇
  1993年   260篇
  1992年   235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93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脊髓损伤(SCI)是骨科和神经科学领域一系列内外部因素造成的严重的致残性疾病,是世界各国医生仍然面临的重大问题~([1])。中枢神经系统不像周围神经系统那样可以再生,而缺乏再生会导致终生的损伤和瘫痪,所以SCI具有高致残率、死亡率,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沉重负担~([2-3])。从中医和西医两个方面论述了近10年以来,临床治疗脊髓损伤的常用方法及研究进展,总结了通过手术、药物、细胞分子生物学、生物材料、高压氧及中医中药等方法治疗的疗效及优势,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及依据。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YHWD)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脊髓损伤(SCI)气虚血瘀 证的疗效,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气虚血瘀组、BYHWD 组、BMSCs组、BYHWD+BMSCs组,每组24只。制作SCI气虚血瘀证复合动物模型,并分别予以BYHWD、 BMSCs或BYHWD+BMSCs治疗28 d。治疗前、治疗后1 d、14 d、28 d通过自发性直立探究行为观察前肢运 动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后28 d,ELISA法检测脊髓损伤局部cAMP浓度,HE染色观察损伤局部轴突形态,免 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损伤局部RhoA、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 果:治疗后,BYHWD 组、BMSCs 组和 BYHWD+BMSCs 组大鼠的前肢使用率均高于气虚血瘀组,脊髓 cAMP 含量均高于气虚血瘀组(均 P<0.01),且 BYHWD+BMSCs 组高于 BYHWD 组和 BMSCs 组(均 P< 0.05 或 P<0.01)。HE 染色显示气虚血瘀组、BMSCs 组脊髓右后外侧索轴突水肿或缺失,髓鞘排列散乱; BYHWD组、BYHWD+BMSCs组脊髓损伤程度减轻。与气虚血瘀组相比,BYHWD组、BYHWD+BMSCs组 NGF、BDNF阳性表达升高,BMSCs组BDNF阳性表达升高,RhoA表达下降(P<0.05或P<0.01);且BYHWD+BMSCs组BDNF表达水平高于BYHWD组和BMSCs组(P<0.05),RhoA表达水平低于BYHWD组和 BMSCs组(P<0.05)。结论:BYHWD联合BMSCs移植对保护SCI气虚血瘀证脊髓局部轴突、改善前肢运 动功能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脊髓局部微环境cAMP浓度,抑制RhoA表达,上调 NGF、BDNF有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及其配偶二元应对体验,为开展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入住安徽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脊柱外科的脊髓损伤患者12例及其配偶12名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归纳并提炼主题。 结果 基于二元应对系统交互模型归纳出积极应对(共同面对、一致的疾病信念、转变沟通态度)、消极应对(适应困难、过度的保护行为、回避或冲突)、困难与挑战(亲密感丧失、寻求外部支持、构建新常态)共3个主题和9个亚主题。结论 脊髓损伤患者及其配偶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并存。医护人员需重视对患者及其配偶积极二元应对的引导,重点开展以夫妻为中心的应对干预,使其能更好地面对疾病,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95.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全身振动治疗(whole body vibration, WBV)对T6及以上平面ASIA A级和 B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恢复期患者直立耐受性的急性生理效应。 方法:选取21例T6及以上平面ASIA A级和B级,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A组),并选取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受试者20例(B组)。受试者被束缚于电动起立床上,分别于平卧位3min(T0)、床面与地面成60°夹角3min(T1)、全身振动治疗3min(T2)、振动停止后3min(T3)、床面降至水平3min(T4),全身振动频率分别为0Hz,10Hz和20Hz,并在每个时间点对患者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和体位性低血压症状评估量表(orthostatic hypotension symptom assessment, OHSA)评价。对上述结果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 结果:与0Hz相比,10Hz、20Hz组T2、T3、T4时间点的心率(heart rate, HR)明显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症状评分明显下降;T2、T3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输出量指数(cardiac output index, CI)均明显升高;T2时间点每搏输出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 SVI)明显升高;20Hz组T2、T3时间点总外周阻力指数(total peripheral resistance index, TPRI)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0Hz组T1—T0时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指数、每搏输出量指数明显降低,T2—T1时心率明显升高,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指数、每搏输出量指数明显降低,T4—T3时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指数、每搏输出量指数、总外周阻力指数明显升高;10Hz组T1—T0时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指数、每搏输出量指数、总外周阻力指数明显下降,T2—T1时心率明显降低;20Hz组T1—T0时心率明显升高,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指数、每搏输出量指数、总外周阻力指数明显降低,T2—T1时心率明显下降,总外周阻力指数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全身振动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体位变化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体位不耐受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体位不耐受的物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6.
97.
《医学争鸣》2014,(2):9-9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四军医大学鞠躬教授带领该校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在治疗脊髓损伤方面取得突破,并成功应用于临床,造福患者。 人在车祸、挤压、高空坠落等情况下,常常造成脊柱脊髓损伤。脊柱损伤的骨科修复技术相对比较成熟,而神经组织的脊髓损伤恢复则十分困难。脊髓损伤所造成的瘫痪、感觉消失、顽固性疼痛、溃疡、尿路感染等病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给予蛇床子素对髓核致神经根炎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脊髓背角ERK/MAPK信号通路和COX-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1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5只,分别为Blank组、Sham组、手术模型组(NP组)、蛇床子素组(Ost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其中Ost组于术后d 6于硬膜外腔给予50μl蛇床子素1 mg/rat,Vehicle组给予相同体积的溶剂。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6、7、10、14、21 d测定机械痛阈值(50%MWT),在术后14 d测定机械痛阈后每组随机取15只大鼠,取术侧腰段脊髓背角,Western blot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RK、pERK和COX-2 mRNA的表达。结果与Blank组相比,Sham组仅在术后d 1 50%MW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pERK和COX-2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P组、Vehicle组和Ost组术后50%MWT值明显降低(P<0.05),pERK和COX-2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硬膜外腔给药后,与Vehicle组相比,Ost组50%MWT明显升高(P<0.05),给药后d 8 pERK和COX-2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各组间ERK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pERK1、pERK2和COX-2 mRNA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878(P<0.01)和0.910(P<0.01),表明pERK和COX-2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术后早期应用蛇床子素对髓核导致的神经根炎性痛具有明显的镇痛效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脊髓背角pERK的活化,从而下调COX-2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骨骼肌病理对运动神经元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112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及活检骨骼肌病理资料,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结果①入选患者均有肢体无力、肌萎缩,吞咽或呼吸肌无力43例,舌肌萎缩或纤颤50例,伴有肌束震颤69例,初诊伴有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征78例;②肌电图呈神经源性异常;③临床确诊肌萎缩侧索硬化(ALS)90例(初诊78例、复诊/随访后12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22例,其中肯尼迪病7例;④骨骼肌病理均符合神经源肌病改变,ALS多见小角化肌纤维、核聚集、靶纤维;成人型SMA以小圆形肌纤维在肌束内小群分布为特点,其中肯尼迪病萎缩小圆形肌纤维、核聚集多在肌束间分布。结论①仅表现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MND,行骨骼肌活检病理分析有助ALS与SM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②随诊、动态观察体征与病情进展变化可助ALS确诊。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康复期脊髓损伤(SCI)患者的临床疗效,挖掘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新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丹参注射液组(n=28)、神经节苷脂组(n=30)和联合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正常康复训练,神经节苷脂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神经节苷脂治疗60mg,每日1次,丹参注射液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10 m L,每日1次,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0 d,停药10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于治疗前后,比较各炎症因子水平和运动、痛觉及触觉等神经功能康复指标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8、IL-1β及氧化应激相关因子SOD、MDA、VE的表达。结果:联合组疗效最佳,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60%)、丹参注射液组(75%)及神经节苷脂(66.67%);联合组患者运动、痛觉及触觉的ASI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丹参注射液组及神经节苷脂组(P<0.05),且联合组肌力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可下地行走时间均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8、IL-1β均低于治疗前,但联合组表达最低(P<0.05);丹参注射液组及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VE表达升高,MDA降低(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与神经节苷脂联合应用有助于康复期SCI患者恢复,预防脊髓继发性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